在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开始波动之后,我被许多读者朋友反复问及的一个问题是,每年的等值五万美元的换汇额度,究竟是兑还是不兑?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算账,然后才知道怎样做算是理性。
当人们关注换汇额度时,其潜台词并不是有境外真实的留学、旅游、探亲访友的用汇需求,而仅仅是担心人民币贬值,以兑换外币的方式来求得增值保值。算经济账才能说清是否值得兑换。
这轮人民币汇率波动,始于2014年1月份以来,当时美元兑人民币大约是6.04,至今约为6.90,三年多来,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大约贬值了15%,如果不在当初将人民币兑换为美元,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能够获得怎样的收益率?
兑换黄金?伦敦金大约在2012年上半年创下近年新高的1920美元/盎司,然后走出贬值通道,从2014年1季度至今,黄金大约在1000-1360美元/盎司这个区间,现在的金价1250美元/盎司比2014年初还下跌了约9%,因此过去三年拿着人民币兑黄金,大致是不合算的。
投资A股?许多人可能会心惊胆战,股市在2015年下半年出现了股灾,在2016年开年持续熔断,让人惊魂不已。事实上如果你是个有定力的投资者,主要投资于沪市指数,那么2014年初和当下的沪市指数分别约为2100点和3300点,你竟然能获得超过50%的收益率!当然如果你介入赌性更大的中小创,则是另外一回事情。创业板指数在2014年初和当下的点位大致分别为1250点和2000点,上涨了60%之多,只是其波动率过大。即便以当下的沪深和港股指数看,也并不算贵,有其投资价值。
投资楼市?过去3年中国楼市的波澜壮阔,大家都看得见,2014年初,一些官员和学者在热议楼市的“断崖式下跌”,因此三年来炒房大概有4成到1倍的收益率。
或者,你不炒金炒股炒房,最保守地做储蓄做理财?2014年初,1年期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3.25%和4.65%,和兑美元相比,3年定存不亏,1年定存略亏。当然,如果在过去三年,你比较用心地选择银行理财或者信托优先级产品,那么三年累计收益超过15%并不困难。
投资境外?是的,在过去3年,美股上涨了不少,道琼斯从2014年初的14000的平台上升到当下的2万点的平台,上升了40%以上;北美主要大城市的房产也上涨了25%以上。拿人民币兑外汇,然后投资于海外股市楼市也赚钱,但这未必合法。
因此,一个简要的总结是,过去3年,你如果幸运地在2014年初以大约6.04的价格兑换了美元,三年来,你的兑换收益,其实和银行储蓄差不多,不如银行理财或者信托,不如投资沪市指数或者楼市。只是比买入不断下跌的黄金稍好。
如果你仔细算账,那么必须承认,就算你精明地在2014年换汇换在了最高点,过去三年你也未必是聪明和多赚的。那将来三年还换不换外汇?
未来三年,是继续每年兑足5万美元,还是另做他谋?这仍然需要预测和算账,而预测比回顾要困难得多。一个人手头的人民币,如果没兑换成美元,将来会贬值多少?这就需要我们理解经济大势。
过去三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了15%,以当下约6.9计,未来再贬15%就是接近8了。在我看来,中国经济最惊险的下行期已是尾声,未来很可能从GDP年均增10%+CPI年均增3%的平台,逐渐进入GDP年均增6%-7%,CPI年均为2%-3%的新平台和新周期。今明两年,人民币兑美元大致稳定,甚至可能微升。再看贬15%可能太悲观了。
将来用人民币或者美元能投资什么?这就需要不与自己为敌,理解自身能力。
看国内,楼市巅峰接近极致。人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当国人逐渐建立了房价永远上涨的信仰时,当凡事都考虑在哪儿哪儿能不能炒房时,房价神话就很可疑了。任志强声称在其有生之年看不到房价下跌,这显然是一个用生命和房价做对赌的坏局。总体而言地产泡沫已成整治重点,炒房不宜。
炒股?看起来在经历股灾和熔断之后,股市进入了休养生息期,不少估值便宜,业绩稳定的蓝筹股确实具有投资价值。但炒股者有多少耐心,令人生疑。
炒金?当下的金价不算贵,随着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和中国经济进入新周期,黄金的避险需求将持续低迷,黄金虽好,爆炒不宜。除非欧洲、中东或者东亚局势生变。
以银行储蓄、理财为主?我看还可以,随着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泡沫的依次破灭,出表的非标资产面临持续调整压力。加上流动性量紧价升,选择好的理财和信托优先级产品,未来3年累计获得15%以上的收益并不难。
看海外,能投资点什么?北美楼市买不了,许多人也可能低估了海外房产的持有的税费成本。投美股?目前处于历史高位的美股波动率偏低,似乎让人很不安。
因此答案很简单:
一是再赌人民币在未来三年继续贬值15%,胜算很低;
二是未来三年,拿人民币投资A股蓝筹,或者购买银行理财,都还不错;
三是对中国中产阶级而言,海外投资的难度和风险在增加,收益在下降。
如此看来,未来三年,非得要兑换5万美元外汇的必要性不大,算算经济账也不合算。作为个体,需要理解大趋势,理解自己的投资能力。兑了美元闲置不动,拿一点点接近于零的利息,殊非明智之举。人民币?外币?究竟投资什么?饱受困扰的中国中产,是中国从储蓄大国转向资产大国的群体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