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由学生“集体上厕所”引发踩踏事故。事故造成22名学生受伤,其中五人重伤,至少一人死亡。
孩子们如日常一般上学却不想遭此无妄之灾,踩踏事故这般惨烈,引起了人们对于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安全防范措施的反思。
其实,除了网友们想到的上下课时间制度改进和疏散演练,有的学校已经为防踩踏和规范学生行动秩序进行了比较有效的实践。
校园内画箭头引导学生群体活动路线,
教育学生靠右通行
山东省济南市新苑小学操场的地面画着很多箭头,学校也坚持着让学生按照校园内的箭头走路,有秩序地如厕、上学、放学和上课间操。另外,学校教学楼内的楼梯中间也画有黄色的分割线,学生上下楼需靠右走。
中午放学,学生列队走出校园
记者到新苑小学时,正赶上学生中午放学。准备回家的学生都列着整齐的队伍按照地面上的黄色箭头往校外走。校门口除了安保人员及学校的教职工外,还有一些学生的家长也在志愿维持秩序。
学生自觉靠右上楼梯
而那些中午留校的学生,吃完饭后就有秩序地如厕并返回教室休息。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地上的黄色箭头走路。上下楼梯时,学生也会自觉地靠右走。
学生沿着箭头前往厕所
据新苑小学大队辅导员杜媛媛介绍,“
最开始我们在教学楼的楼梯上画了黄色的分割线,引导学生上下楼靠右走,后来我们又在楼下画上了黄色箭头,让学生沿着箭头上学、放学、进教室、如厕等。
”为了让学生明白怎么沿箭头走路,各班的老师也给学生讲解箭头的含义,比如单箭头只能前进,双箭头则可以原路返回等。如今,这项措施已经坚持5年。
单箭头只能前进,双箭头则可以原路返回
杜媛媛说,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防止学生发生踩踏事故,另外还能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当然,这项规定在实行起来也没有那么理想,有些调皮一点的学生有时也会乱走。”杜媛媛称,他们学校也一直在探索更好的办法,切实维护学生的安全。
为防止学生摔伤,楼下铺上了塑胶草坪
为加强校园安全、防止踩踏,
还有那些先进经验可以借鉴?
专门给学生开设的安全通道,除了可以在人流量大时规范学生行动路线,还可以使学生远离校园车辆。
地上的白色圆点是方便学生上操列队设置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的安全建设,新苑小学最近每天两操高峰期试行男厕所单循环,也就是一个口进,一个口出,这样也可以有效防止厕所过于拥挤的情况发生。
湖北省孝感市某外国语学校为了防止学生拥挤踩踏,给人流量大的地方划分了明确的安全责任人和相关职责,确保在学生有可能拥挤的时刻都有老师在维持秩序。
该校关于防止学生拥挤踩踏的管理办法(部分)
除此之外,在上下课、组织考试、开展活动等节点,也要安排相当数量的师资力量或者校园安保人员,对学生的上下楼梯的行为进行引导,对追逐打闹等危险行为进行制止和教育。
学校平时必须加强基础设施的巡查检修,例如楼道是否宽敞;楼道、楼层的照明设施是否完好;不符合标准和不牢固的楼道栏杆、楼道扶手是否有进行加高、加固等等,这些都是学校需要及时反思和检查的安全隐患。
另外,还要在醒目位置张贴安全警示标志或者标语,为通畅、有序进出或者上下楼梯创造安全氛围。只有防微杜渐,且防范得全面,才有可能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河南濮阳踩踏事件发生之后,有媒体质问并反思,国家2005年就专门要求各中小学就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建立专门制度,十余年过去,规定尚在,但真到了执行学校安全教育上,怎么就打了折扣?
在安全教育方面,日本的经验完全可以借鉴。在日本的中小学,安全教育有一个中心课程——体育保健课,教学重点就是“防止受伤”,每个年级实施的具体内容都符合学生相应的年纪特色。
日本学校还注意在其他科目教学及道德课和综合学习的教学中,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例如,道德课上培养学生遵纪守法、互助互让、相互关爱的精神和公德心;综合学习时间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安全专题,关于防止踩踏的问题当然囊括其中;老师们对于同学们“当遇到危险时,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更是注意进行严格细致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