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casa)微信公众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聚焦丨中国演艺行业正面临新形态、新景观、新趋势 ·  3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分享丨邦尼·克里斯蒂两夺奥利弗奖杯的白色瓷砖舞台 ·  6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预告丨戏剧光影——老舍剧场高清舞台艺术影像放映 ·  4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有戏·长春”首届新时代中国舞台美术创作成果 ... ·  6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专业剧场+演艺新空间”并存,上海沉浸戏剧实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舞台丨樱井大造和他的帐篷剧——在流动中呼唤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公众号  · 美术  · 2017-07-05 13:31

正文

前言


帐篷剧《续·小D列传》是由日本、台湾、北京三种力量凝聚而成的作品。日本的樱井大造导演选择了容易引起两岸共识的鲁迅的文本来改编。在鲁迅先生《阿Q正传》这一作品虚构的基础上,纳入了更多人物关系以及拓宽了剧本的时空背景。




樱井大造一直有意规避让帐篷剧的形式美学成为被外界关注的焦点,虽然帐篷剧本身有完善的“帐篷剧”美学系统——我将之总结为:能量全开表演所呈现的身体性,空间方位选择上的立场性,虚构文本题材的非日常性。在临时搭建拆装的舞台内表演,是日本传统艺能在历史上共同的演出特征之一,在战后小剧场运动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帐篷剧只是沿袭这一形式特点。


日本的小剧场运动与反美反体制的安保斗争息息相关。伴随着这种背景所产生的第一个帐篷剧场是唐十郎的“状况剧场”(即后来的“红帐篷”)。1967年发生在新宿花园神社庭院的《月笛阿仙:义理人情初级篇》是状况剧场违背新宿警方意愿而强行进行的一场演出。台湾学者林于竝对此描述为:“观众的哀嚎声、警察的咒骂声、演员的表演声、警车的笛鸣声此起彼落,发生在剧场内的‘戏剧’与剧场外的‘戏剧’交织辉映。就在这样剑拔弩张的气氛下,‘状况剧场’的演员更不甘示弱,用尽能量,几乎是以嘶吼的方式念完台词。”并做出结论:“此后,这种演员能量全开的表演方式成为了帐篷剧的表演传统。”


由于这种戏剧表演的特殊性,除却表演上的能量全开外,帐篷剧在空间的选择上也呈现出它的立场性。早期的帐篷剧多有意识地选址在城市边缘,唐十郎称自己剧团的演员为“河原者”,河原者在日本一般指居住在河边的底层民众,被社会边缘为“贱民”。“河流”、“水”等元素的使用也是帐篷剧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樱井大造在早期加入的剧团“曲马馆”的导演翠罗臼也自诩为现代的“贱民”。“曲马馆”活跃于第二次安保斗争以及学生运动失败后,反精英主义的立场更为明确,从社会运动的失败战场中脱身并以戏剧的手段搭建了新的“战场”,以旅行演出的方式使得“曲马馆”在空间上颠沛流离,与主流社会对立得更为彻底。“曲马馆”的表达也极为激进,会在作品中使用“吐火”、“街头卖唱”等“贱民艺能”。樱井大造在之后的创作中也会沿用“水”与“火”等象征符号来加强作品的立场。


《续·小D列传》

樱井大造的帐篷剧,建立在对前辈帐篷剧的批判上。虽然在形式上并未脱离以往帐篷剧的范畴,但是从之后他所成立的“风之旅团”以及“野战之月”这样的剧团来看,樱井大造的帐篷剧并不以手段为目的。对于安保斗争初期诞生的红帐篷、黑帐篷等第一代帐篷剧团来说,起初在艺术内部制造的瓦解和反叛,随着社会运动的失败,最终也背离了他们的艺术理想。在反美反体制的精神内核崩溃后,樱井大造并没有消沉,而是在艺术与政治间进行更透彻地分析,将艺术所反映的社会矛盾从日本对于美国的国家间的身份矛盾,扩展到反对剥削压迫、解放无产阶级这一更为深刻持久的命题上。这样的艺术立场,使得樱井大造的帐篷剧在东亚范围内形成了共识的议题,与台湾差事剧团合力促成的海笔子剧团以及后来成立的北京流火帐篷剧社的合作,也让樱井大造的帐篷剧凝聚了更多的力量。


《续·小D列传》

今年4月份在北京演出的《续·小D列传》,便是由日本、台湾、北京三种力量凝聚而成的作品。日本的樱井大造导演选择了容易引起两岸共识的鲁迅的文本来改编。在鲁迅先生《阿Q正传》这一作品虚构的基础上,纳入了更多人物关系以及拓宽了剧本的时空背景。作品的主题非常明确,痛击资本主义社会对于人类的戕害,不单单是对于劳动者劳动力的剥削压迫,还有在这种稳固的制度模式下人类所产生的异化。“狼变成狗”的批判,并未止步于鲁迅的创作年代,在回望原作品的今天,相对于旧日革命者所期许的当下,这种现象不但没有被消灭掉并且更为普遍。表面上,选择这一文本进行改编、并且在文本中设置众多中国观众熟知的形象是基于共同的文化认知,而更进一步的,是樱井大造希望在这种共同的文化认知的基础上让大家面临一致的时代问题:无聊的后现代已经进入了末期,前现代的肿瘤并未被切除反而癌变得更加严重。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剧中称之为“屎壳郎社会”)预支了在这种剥削生产下人的未来,现代人渴望通过劳动迎来与劳动价值相匹配的生活被无限滞后,“现在已经被未来装满”,在这样的剥削齿轮下的“无望的未来”已经可以通过“疲惫的现在”窥见,而人们真正该进入的“未来”又该如何抵达呢?剧中给出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被屎壳郎社会所驱逐的人们的凝聚,形成“广场”式的力量。帐篷剧看似虚构的文本,实则是通过虚构将蕴藏在“现实”下的真正的现实展现出来,是向被把持在权力资本与商业媒体中的“现实”宣战。


《续·小D列传》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的舞美极具想象力。新技术在资本的推动下飞速发展,体现在舞台上,是“技术登陆,美术消亡”。欧洲当代的演出中,舞台上的西方当代“极简”美学观念名义上是渴望把演员突出来,但实际上所谓极简且抽象的舞台装置又表现出强大的现场感,导演混乱的调度让演员与舞台装置发生明确的关系,这种似是而非的表达反而让观众把注意力放在解读上。演员与舞台装置形成的符号关系弱化了演员本身,舞台空间的抽象性更强了,与观众的距离更远了。好在贫困是科技的敌人,《续·小D列传》在舞美材料上是粗糙的,但组合材料又非常精妙:很多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皮村村民们贡献的衣物被编织成幕墙,一笔一画不规整的汉字刻画在木板上,取义“河原者”、象征着底层民众的流水瀑布的最终呈现,这一切使得在帐篷这样独特的亲密空间内,我们仿佛可以触摸到舞台的纹理质感。而在一张帐篷里大家嗅到的泥土的味道、夜的凉风带来的寒意、与头顶飞机轰鸣而过的声音,这些共同的体验记忆,更加帮助作品唤醒观众的共鸣,并在共鸣后思考。


樱井大造的每一部帐篷剧作品并不会被保存下来,但所要探讨的议题会在之前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他做戏的过程就像是一个生命体,感召着帐篷内的在场者————行动起来吧!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部需要以创作来回应的创作。



来源:北青艺评

作者:沈诗奴

摄影:李黎明 夏楠

责编:卫荣



媒体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