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德慧智
品读道德根文化图书,饮用传统文化源头甘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济日报  ·  立春丨春到人间草木知 ·  18 小时前  
四川观察sctv  ·  大年初五|迎财神,破五穷,开市大吉! ·  昨天  
安徽文明网  ·  安徽:年俗闹春庆佳节 喜气腾腾启新程 ·  4 天前  
安徽文明网  ·  安徽:年俗闹春庆佳节 喜气腾腾启新程 ·  4 天前  
北京生态环境  ·  “正月初一,拜大年”|过个清新年 传统年味浓 ·  5 天前  
姑苏晚报  ·  酥了!苏州人的年夜饭,真硬! ·  6 天前  
姑苏晚报  ·  酥了!苏州人的年夜饭,真硬!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德慧智

《周易》中所含的四素方法论——一元四素方法论概貌

德慧智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7-02-27 17:49

正文

干支纪年:丁酉年 壬寅月 乙酉日


  

        一元,即德和道。《子华子·大道》中说:“元,无所不在也。人能守元,元则守之;人不守元,元则舍之。”也即是老子《德道经》中所说:“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淮南子·原道》中曾说:“执元德于心而化驰若神”。只要将心灵道德化,精神就能产生质变升华,慧识就能驰骋于万物之间和万物内外。道德是诞生大慧大智的基础。缺乏道德的智识聪明只是愚智,唯有道德能够弥补智识的缺陷,但是唯智型的聪明却永远难以填补道德的空白。


       用德和道为最高统帅和最终归宿的研究方法,就是中国古代的一元论。一元四素方法论,是在这一基础上由浅入深地、四素逐层级展开和最终归一地、阴阳和谐用中统一的研究方法论。


 

        “一元”的深刻内涵,全部蕴藏在老子《德道经》中。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一下《周易》中所含的四素方法论。


 

        象数理气四大方法论,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逻辑排列方式和方法。象3、数2、理1、气0,四大方法由简单到深刻、由表面到内核,层级性地加深和扩展,这是一部完整而科学的、逻辑性极强的由浅入深的分析方法论。以旋极图的象为总纲,指导身体于象,观于象,拟于象;运用慧识悟于数,智识计于数,析于数,推于数;运用慧识科学创造力与智识思维析其理,悟其理,阐其理;运用道德之心与脑以及慧眼观于气,运于气,用于气。这四大系统性的方法论,互为依存,相互佐证,互根互用,互推互演,既揭示万物太极的阳态显性完整内容,同时又揭示万物太极阴态隐性的气场运动变化规律和生成要素以及必然趋势。将万物生成演化和终极归宿的特点和规律,完全纳入四大要素中全面地展开和揭示,从而构成一部完美的、无可匹敌的科学研究方法。


 

         象:《易·系辞》:“见乃谓之象。又,象也者,像此者也。”《周易·略例》中说“象者,各辨一及之义者也。”《左传·僖公十五年》中说:“物生而后有象”。老子《德道经》曰“执大象,天下住”。用象析的方法,包括万物万事的本象和拟比类象。如万象,形象,景象,现象,象征,象兆,象声,象形,图象,气象;病象,脉象,臓象,卦象,爻象等等,能够知象而解象、破象,进入数、理、气这三个层次中解象,才是通于象。


 

         数:《说文》曰:“数,计也”。《老子》曰:“善数者不用筹策”。《祖冲之》:“专攻数术,搜炼古今”。《周礼·地官·大司徒》云:“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汉·王充《论衡》中说:“以计求便,以数取利”,内含策略与权术之意。《后汉书》:“其数有可言焉”,以数论规律性和必然性。又如数目、数量、数据、天数、气数、数值、数制、数学、数字等。数学是一种语言工具,是人类智慧的共同工具,用数学公式、数学图象来表达万物的内容,是最简洁、最准确的方法;数学是一种推理工具,可进行逻辑推理;数学是一种计量工具,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周易》就是用数表述和解析万物的变化规律。


 

       理:《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吕氏春秋·劝学》:“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庄子·秋水》:“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

 

       指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如道理,理论,理由,理性,理智,理喻,理解,理想。


       指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辨别、分类、加工、处置,如管理,治理,理财,理事,理音,自理,修理,总理。


       指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如心理,肌理,条理,事理。


 

       气:《黄帝内经·灵枢》:“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说文》:“气,云气也”。对于“气”的认识,我们从汉代编纂的著名字典《说文》的解释中不难发现,当时在儒学家中,已经开始丢失了对“气”字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仅将气解释为“云气”。天德之炁养神,地谷之气养形。气是肉眼不可见的物质,属于太极阴鱼、太极黑中的物质与规律。但她却是能量,是万物变化的动力。不把握住她,对万物的了解只能是一知半解,无法接近事物的真理。因此,知气、识气、观气、用气,就成为一元四素方法论中最为难以掌握的一个环节。需要“修之身,其德乃真”的艰苦实践和长期培养,才能“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进而用气对象数理进行顺证和反证,产生的结论也就能够成为真理。


 

选自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国学道德经典导读》第7页


 

启蛰乃正月之中气也——启蛰的时与度

启蛰,早晨醒来伸一伸懒腰——启蛰的正善治养生

天地之气交而为泰 故草木萌生发动矣——启蛰物候

为什么“启蛰”的形名更改为“惊蛰”而且变更了启蛰与雨水的序列位置呢——启蛰的寻根探源

迎和启蛰时——民俗篇

《德道经》是无上瑰宝

大人都读不懂经典 为何要让孩子诵读?

经典诵读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习的根本方法

“可”字,在古代就是开口诵——老子德道经中的“可”

“国学” 这么热!你选对了吗?——学“国学”要寻根

帛书《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抢救传统中医必须抢救传统文化

看德国人对中医的喜爱——世界需要真正的中医

何谓“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作息与人们的健康

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就像我们吃中西餐一样

老中医告诉我们该什么时候起床和睡觉——一日之四时与生命健康

原来“经典”是有层级之分的——哪我读的是经典吗?

慧智是个完美的太极图——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经典诵读是提升师德的关键方法

为教师点亮光明

孔子问道于老子——是对道德文化的实践与求索

古代教师节是哪一天

营造尊师重道的良好环境

“教师”的古今称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师德教育——教师首先要明德

师德建设“绝学三招”

师德建设的内圣外王体系

如此逼着孩子们辛苦……真是有点悲哀!——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滋养孩子们久已饥渴的慧识和智识——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引导孩子掌握全面而准确的诵读方法

如何解决诵读与学习冲突?

抛弃经典诵读 产生民族灾难

赚钱别忘了身体要健康——伏羲黄老思想的养生方法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命脉

真诚的孝心是做人的根基(吴致知)

“孝”与“老”——析“孝”字,寻孝道文化之根

孝不孝是次要的问题吗?——孝道思想的根本

抛弃德的孝道,是无根之木———如何立体式的践行孝道文化

你发现细胞内的善粒子了吗?——孝道的能量来自善

明孝道层级之分,做真诚至孝之人

经典诵读开启心音——掌握生命能量的三种元素

脾胃信土之气是后天之本

人体生命有三种能量——21世纪以后是一个“音”的运用时代

孩子注意力严重不集中怎么办?——脾胃信德土的培养是关键霜降,

古代中国的数学水平高深莫测——不可思议的“善数”技艺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中国的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德育文化

为什么人们脾气会变坏?——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一)

怎么才能有一个好脾气?——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