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可能!
恩,我在回答标题的问题。
今天,新华社发布文章透露到:
住建部将通过立法明确租购同权!
文章是这么说的:
住建部有关负责人说,将通过立法,明确租赁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建立稳定租期和租金等方面的制度,逐步使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买方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从法律层面确立租赁地位确实可喜可贺,这意味着租赁时代主导的长效机制看来越来越近了!
最近“租售同权”炒的火热,但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其实是:
可不可以以廉价的房租形式,解决房价捆绑的教育,医疗,养老补助金等大城市福利?
换句话说,可不可以就付3000元,你把这些“大城市的福利”全部都给我打包兜售了?
-
孩子上学学区,租售同权
-
社保养老金,租售同权
-
顶级医疗,租售同权。
俺内陆人来到你大北京,付3000元包吃包住包医疗。您把我所有的终身福利都给负责了。
这个才是提问人的核心诉求!
各位粉丝朋友们,你们自己说,可能吗?
曾经有一个段子,
说万隆会议有人问周董:
“为什么中国人都低着头走路?”
周:“因为我们在走上坡路”。
人活在这世上,谁都不容易。
香港几乎没有什么税收。但是香港的“地价”很高。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一种“隐性税收”。维持了政府的运作。
中国的房价运行规律,与此类似。
普通人如果吃吃喝喝,那肯定卡路里过剩。
天天晒美食,晒旅行,生活美滋滋好似文青。
唯独在“买房”这一关上被卡住了。
也是政府一种“隐性税收”。
既然是税收,最多能漏网几只小鱼小虾,大部分必要被卡住的。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保卫咱妈妈,谁保护国家?
因此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指望“租售同权”卸掉你头上的房价压力,幼稚版痴人说梦,这钱省不了。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北京的“学区房”,其实是可以租的。
目前的行情,中关村一小二小,学区每6年产生一次。
则6年的“租费”,大约是人民币100万元左右。
你付上一百万,总有种种操作手法。让你享受“学区房”的名额。
但房东也象人参果一样,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熬六年结一枚果实。
回复到广州“租售同权”的政策。如果“租赁”真的有效,而且没有任何的歧视。
相当于把北京学区房“六年人参果”公开售卖了。
我们知道,北京的“天价过道学区房”,其实是没什么“使用价值”的。
学区房购房价格 = 房屋价值 + 学票价值
但是,一旦“租售同权”,就意味着“学票的出租价值”。
学区房租金价格 = 房屋租金 + 学票租金
按照六年100W的学票行情,再加上公开交易,总有溢价:
“这6㎡的房子,您看,租金2W行不行啊?”
另外分析一下“买卖/租赁”之间的关系。
假设政府管制,或者收取很重的税收,导致“租赁”很不流畅甚至违法。
则购买力会涌入“买卖市场”,推高买卖价格,降低租赁价格。
反之,如果租赁取消“管制”。则买卖价格会下降,租赁价格会上升,“买卖/租赁比”会回归均衡利率。
因此,如果“租售同权”,彻底贯彻执行的话;
对于“租售同权”这种事,还需要问一下:
究竟是真同权,还是假同权?
执法部门的一丝丝摇晃,都会涉及到学区房的估值,都会涉及到资产价格的变动。
譬如说,业内一直都心知肚明。哪怕在北京算“入学资格”,他实际也是排队的。
第一等:人户合一
第二等:人户不合一
第三等:工作居住证
第四等:租赁关系
北京根本不谈什么“租售同权”,北京早就是租售同权了。租客享有同等的法律定义。
只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分为1,2,3,4等。
而大家都知道,3等4等,您就不用等了。
如果我们拉一条线的话:
(房东有权,租客没地位)
|
|
(绝对的租售同权)
|
学区房贵,租金很低
|
|
学区房便宜,租金高
|
实际的执行,应该介于二者之间。是0~100%间的一个数字。
我们要说的是,这个世界上的事,99%都是“细水长流”的事情。
若你从2003年开始看空房产,连错了14把。
若你从2008开开始看空地产,就是连错了10把。
如果你错了14把,那是很难很难追的。
你妄想“一把翻身”,一把抵14把,
这是不现实的,而且也是对累世积累的不公平。
我们从来不奢望任何黑天鹅事件。
房地产问题,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积重难返”。
种种弊端,是十几年累积调控,不断削弱自由,而累积起来的。
市场割裂,交易缺失,杀死信使。病去如抽丝,需慢慢调养。
别的不说,“新增供应”难道是一朝一夕的事么?
你知道要想多造几套房子,有多难么?
我们对于“断崖论”向来嗤之以鼻。
什么“北京下跌30%,上海下跌50%”,坏人骗子骗傻子。
宏观调控既然已经持续了十年,那么任何让房价“速跌”的方法都已经失效。
任何一个政策,都只会有轻微的渐进式的效果。
压在你头上的养老房价医疗负担,你千万别想逃。速效都是骗子。
人生哪有这么容易。
在北京,2000万北漂在为房东还房贷
房子是租来的,生活却不是。
但在租来的房子里生活,却总感觉像是“假装的生活”。
特别是在中国,
有1000万甚至2000万北漂的北京,每个月按时将不小比例的工资上缴给房东,房东再去还房贷时,这种感觉尤其明显。
楼市资本论认为如果只是租房的话,努力奋斗的程度仅仅能决定的也就是你是在北京“假装的生活”,还是在“假装的活着”而已。
这种生活怎么看都不真实
资产决定了你是生活or假装生活or活着
每个洋溢着青春激情,充满一腔热血的青年,选择北上深广,亦或远离家乡的城市,日以继夜,夜以继日的加班、加班、加班,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为了一个更好的生活吗?
是啊,那应该怎么做呢?
要知道,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其实折腾来折腾去的就是资产。
所谓的财务自由什么的奋斗目标,也都是指你拥有绝对多的资产。
另外,我们热衷于讨论的阶级固化、中产身份也都与此紧密相关。
你的资产等级决定了你的阶级等级,道理很简单,阶级金字塔的本质就是最下面一定是一大堆的无产者。
只有资产等级飞跃了,你的圈层才会升级。
很多北漂并不懂这个道理,将大量的钱花在租房子与混圈子上,其实混圈子是没必要的,同等级的圈子混了也白混,而想混更高等级的圈子没有资产是不行的。
而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个资产就是房产。
房产,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更是尤为重要。
而资产获取是有门槛的,从高到底依次为:房产>汽车>各类家电>各类玩具>服装鞋帽,很多人在冲击第一顺位无望的时候,自然会去选择次一等,依次类推,最后是服装鞋帽。
问题在于,很多人没弄明白,选择的优先顺序是房产
而对于最大的房产,认为租就是了,这下子可就永远跟房产无缘了。
因为有太多的北漂都这样,一会儿要小资买个包包,一会儿又要旅行,一会儿要这个那个。
试想,你租着房子努力奋斗了一年,拿了年终奖打算犒劳下自己,去欧美旅行度假一个月。
你是不是还得发愁,我租的房可怎么办,这一个月的租金可就差不多一张机票钱啊。
而你的房东就不一样了,拿着你的工资还了房贷不说,等房贷还完了,还可以拿着你的工资想去哪旅行就去哪旅行,想旅行多久就旅行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