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新鲜事
聚焦互联网最潮资讯、爆料秘闻、深度干货,有种、有料、有视角的互联网原创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互联网新鲜事

NASA实拍北京雾霾15年:变化触目惊心!

互联网新鲜事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1-05 19: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最热乎 的都在这儿


2016年末, 2017伊始,

新旧更迭之际,

北京迎来的不是一派欣欣向荣,

而是一场厚重的跨年雾霾,

直至今日,

依然未曾离去。


是的,

从天气预报来看,

周六风雪来,周日雾霾散,

再坚持两天,

这灰蒙蒙的鬼天气就会消失。

可它去了,还会回来么?

答案我们都心知肚明,

会的。


突然就有了迫切需要解开的疑惑,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起,

雾霾吞噬了我们的碧海蓝天?

NASA卫星给了我们答案。


美国NASA从1999年发射至今,

里面的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

一直致力于观测地球表面,

北京空气质量短短15年,

变化触目惊心!



2001年7月12日,

在中国东部观察到一大批 气溶胶污染

(灰色带),

向东延伸到渤海湾。

气溶胶:是指大气与悬浮在其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

气溶胶粒子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附着在呼吸道上,甚至进入肺部沉积下来,危害人的健康。

彼时我们还没有听说过“雾霾”这个词,

可在表意上,

气溶胶污染大约就等同于雾霾。


2002年1月11日,

仍然称其为 “气溶胶污染” 吧,

东部大部分地区变成不透明的灰色,

几乎掩盖了地面细节,

北京是污染最严重的地方。


2003年,

没有找到卫星发布的图片,

也许是那一年在北京,

我们的注意力都在可怕的非典(SARS),

还有满嘴满脸的沙子上。


2004年11月2至11月3日,

靠近渤海的华中地区上空,

形成了一层“褐色的云”

这一年,在北京等大城市,

车辆污染、燃煤电厂、家庭供暖和烹饪的影响下。

华北平原空气质量相当糟糕。

再加上地形和太行山脉的阻挡,

“雾气”维持在地表附近,不容易散去。



2005年2月28日,

观测到的这张图,

揭示了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另一大威胁:区域雾霾。

也是这一年,

国内报道中开始出现“雾霾”这样的字眼,

但也仅仅是专家在报告中一带而过,

“强对流天气”、“龙卷风肆虐” 放在一起,

没有人注意,

当年广东的雾霾持续了100多天,

而且大家以为那只是雾。


2006年9月20日。

中国东部的天空更加混浊,

雾霾与云层混合,

而黄海附近的海岸相对清澈。

这一年,

外媒已经开始热切研究,

雾霾对中国经济和奥运会产生的影响,

而国内媒体却依然后知后觉的,

把它当做“罕见大雾”报道,

关注的焦点是: 这样天气对交通的影响。

不过欣慰的是,

学术界开始有人重视并撰写了相关雾霾的论文,

百度上有人问“什么是雾霾”。




2007年7月27日,

图像中雾霾与云层混合呈弥漫状,

颜色比云层更深,

低处的雾霾附着在北京城北的地势低洼处。

这一年BBC新闻报道了一个重磅消息,

国际科学家团队发现,

中国空气污染增加导致部分地区降雨量减少。

与此同时硅谷小伙儿看中了雾霾中的商机,

准备建一座神态大楼。

日本抗议雾霾天天飘向他们的国家,

“中国人每天都在吸毒”成了全世界人民都在讨论的事。


2008年7月21日,

离奥运会和残奥会开始仅剩月余,

北京大力度整顿空气污染,

汽车限制单双号、工地停工、天津和唐山工厂关闭,

到2008年7月20日卓有成效,

当年几名外国运动员戴着口罩来参加奥运会,

激怒了全国人民,

当然也被媒体各种轰炸“侮辱中国公众”、

“居心叵测”等,

最终他们向北京奥组委递交了道歉信,

并对中国人民公开道歉。

对此事环保局这样说:

“我想大家没有这个必要考虑戴口罩的问题,如果一定要戴口罩,那就是给你的行囊当中多增加了一点份量,我想它是用不上的。”

不过确实,

那年北京见到了蓝天。


2009年10月28日。

霾又如期而至,

最厚重的灰棕色雾霾,

集中在黄河故地和华北平原西部靠近吕梁山地区,

此时中国开始有人关注美国大使馆发布的北京PM2.5数据,

当年最高值达到了712µg/m,

然而遗憾的是,

只有学术界重视起来发表了大量论文,

在媒体口中,

这依然只是天气现象。

2010年6月25日,

平滑的灰色雾霾沿着陆地低处蔓延,

渗入平原西侧和北侧的吕梁山的山谷,

黄河被不透明的空气掩盖,

分散的白云在一大片阴霾中隐约可见,

这一年,

百度百科的词条第一次出现了: PM 2.5

新华网也开始提醒公众一些雾霾的危害,

但是措辞严谨,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

那其实是雾的危害。



2011年2月20日上午11:35拍摄,

部分区域灰棕色的雾霾太厚了。

当时,

北京机场的一个气象站报告了3.1公里的可见度,

下午晚些时候下降到1.8公里。

同年,

北京环保局质疑美国大使馆雾霾数据不准确,

PM2.5仍未被列入我国空气环境指标。



2012年1月10日。

雾霾覆盖了整个华北平原,

北京可见度降至200米,

严重影响了交通。

新闻报道,仅一上午时间,

北京机场航班取消43次,延误80次。

2012年,

中国环保局直指美使馆发布空气质量数据 是“干涉中国内政”,


“但必须记住的是,这些改变唯一的根据是我们中国、我们北京自己大气污染防治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而不是看哪个大使馆在干什么。”——北京市环保局杜少中


不过这一年,

PM2.5终于被纳入了中国的空气质量指标。


2013年12月7日拍摄,

这年末的一整个月,

中国遭受了一场严重的大气污染,

雾霾从北京延伸至上海,

距离1200公里,

空气呈灰色,

雾霾扩散到南方并不常见,

可见这次污染的严重程度。

东北三省PM2.5突破了1000µg/m,封城3天。


2014年10月9日,

厚重的雾霾覆盖了整个华北平原,

几乎掩盖了该地区的可见物,

包括中国首都北京在内。

这一年,

北京市长王安顺说,

北京会投入7600亿来治理雾霾,

那句流传至今的 “2017年实现不了空气治理就‘提头来见’

曾让多少人热血沸腾?

可如今,北京雾霾依旧,

昔日市长却早已调任。



2015年12月7日。

华北地区仍是厚霾加身。

雾霾从北京向西南延伸了数百公里,

至陕西西安附近的关中平原低洼地区。

这一年,

北京对空气污染发出了第一次“红色预警”,

全市于12月8日7时至12月10日12时启动预警措施。

学校停课,汽车限号,一些工厂停止运营。

2016年12月6日拍摄,

同月4号,

中国东部多地发出橙色警报,

重度雾霾覆盖了全国大片地区,

石家庄等多地PM2.5数据破千!

西安单双号限行、学校停课,

我们的生活再一次被雾霾打乱。


2017年还没有照片,

但是显然,

雾霾依然笼罩在我们周围,

它带来的危害也依旧未停止。

毫不夸张地说,

我们的国家真的是如此后知后觉!

那么事到如今到底我们还能不能期待雾霾被治理好那一天?

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我们曾见过2008年,

北京的蓝天。


2014年11月的北京”APEC蓝“


彼时的APE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在北京举行,

在大力度的治理下,

2014年11月3日上午8点,

北京市城六区 PM2.5 浓度为37微克每立方米,

接近一级优水平!


所以,

能带给世界那样美的蓝天,

而今为何不能用同样的力度让人民自由呼吸?!

确实,

这必然要用牺牲经济发展作为代价,

可是要知道,

倾巢之下岂有完卵?!

以人民健康作为代价取得的经济发展,

怎能长久?!

所以,

我们现在迫切需要的,

不是静等风来吹散雾霾

而是国家带我们背水一战,

找回自己的碧海蓝天!


作者|杨悦怡 编辑|鲜姐

转载请联系微信webtech01


惊现神秘围棋高手,连胜54局碾压各国冠军,人类已经招架不住了!!

支付宝2016中国全民账单曝光,有几条你一定想不到!

按住我,置顶我啊


最热乎的都在这儿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