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巴曙松;主讲/
许小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
在美国纽约念书时,我就开始关注小微金融,当时给教授翻译了一份材料,介绍温州地下钱庄,包括组织情况、融资及资金的使用。后来,去温州地区调研,找了两家钱庄,其中有一家是泰隆银行,调研过程中惊讶于钱庄对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深感民间金融机构的缺乏。调查的过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相关知识,钱庄领会得非常快,虽然不懂专业术语,但是在实操中有所感悟。我询问他们在小贷过程中没有抵押品,如何防范违约和违约损失,金融理论上讲叫信息不对称。对方表示,不存在信息不对称,我们对客户底细了解非常清楚。我说,那你获取信息同时也需要成本。对方恍然大悟,开始思考如何降低信息使用成本。
90年代中期,中国打击地下钱庄,浙江一带地下钱庄纷纷关闭。我得到消息后,与中国人民银行相关人员进行了交流,讲了地下钱庄在经济方面的促进作用,可以出台法律,使其浮上水面,都关闭了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并做了相关报告。对方表示,可以考虑留几家来做实验。后来给了三家牌照,其中一家为泰隆银行。
小贷机构运作及风险控制
小贷机构的风险控制主要是传统的三品三表,三表包括水表、电表、进出口报关表,信贷人员深入社区,同时采取表外担保,最常见的是父母为子女担保,利用中国传统的理念,很好地控制了风险,业务发展不错。这些机构转到地上以后,合法吸收存款,经营效果也不错。但是,这类金融机构在东南沿海一带仍不够。我经常在会议中表示,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不能靠工农中建,因为成本收益不对称,做不了这种贷款。这些中小企业没有抵押品,固定资产由于缺乏流动性,对银行来说也没什么价值,因此我强调中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要用中小型民营机构来解决,遍地开花的社区性的机构来做。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呼吁下出了小微贷款,通过立法使其合法化,但是存在非常致命的一条,不允许小贷公司加杠杆。金融机构本身就是高杠杆企业,用资本金放贷就失去了意义。但实际上,为了避免小公司出现携款潜逃等行为,监管者只能出此下策。由于不能加杠杆,小贷公司的利率成本非常高,中小企业融资难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全国现在有上万家小贷公司,但大部分处于瘫痪状态,我称其为“植物人”,虽然没有倒闭,但是业务萧条,没有很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经过各方反映,尤其是相关企业的呼吁,后来杠杆放开一倍半到两倍,但放开程度仍不够。
最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很多小贷公司尝试与互联网金融连接加杠杆。但是前两年,互联网金融中的P2P大规模出事,不过这与小微贷款关系不大。中型公司一般做C端(个人)的,或者供应链金融,服务C端和B端(企业)差距很大,运用大数据对借款人信用状况进行评估,根据违约概率进行拨备,这种不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这种模式不能解决B端的问题。虽然互联网公司强调他们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但是目前根据网上可得数据,无法使金融机构准确判断贷款风险。有条件做互联网金融的公司就几家,如阿里,京东,他们可以做互联网金融原因在于其具有数据,然而其数据也仅限于用平台交易的客户,根据交易数据生成财务数据,根据财务数据判断风险,然而这远远不够。因此,我认为短时间互联网金融没有办法起到显著作用,最多是拾遗补缺,在小额消费贷款仍有优势,除此之外,用武之地不大。只根据线上数据、而不进行线下补充来评估判断风险十分困难。
中小企业融资怎么办
靠传统线下金融机构,虽然线下传统机构数据收集的成本比较高,但是线下的数据有针对性、有目的、有结构,有用信息含量线上无法比拟。可以考虑放开小微贷款公司杠杆,或者鼓励有牌照商业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但是,市场决定的成本收益结构可能使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不佳。另外,摸索合适的商业模式也很重要,我推崇“金融+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金融”,如何让相关商业银行在技术上利用已有高科技降低信息收集和分析成本,使得其向中小企业贷款有利可图。现在经济下行,中小企业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若发生大规模企业倒闭,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从监管到实业都应动动脑筋,促进发展。
现在市场上最大的不确定性是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风暴,监管风暴中对市场冲击最大的是对贷款规模的限制,服务B端的规模不能超过一百万,服务C端的规模不能超过二十万,这种全国一刀切的监管,对发达经济区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若严格执行,互联网金融发展就没有空间了,对欠发达地区虽然可执行,但其不是经济发展的主体。现在各地都在落地,一年宽限期也快到了,符合条件的机构很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岌岌可危,值得警惕。
问答环节
Q1:
村镇银行已有1400多家,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是为了更好服务“三农”,但村镇银行总体上讲存在无品牌优势和市场公信力、是法人又不是法人等诸多问题。请问许教授如何看村镇银行发展?
A1:
村镇银行的监管也要创造条件逐步放开,市场选择,市场淘汰,会出现好品牌。泰隆银行现在是小微金融的一面旗帜,当初也是惨淡经营。“三农”金融还有个大问题,土地所有制。各地试行经营权抵押,做不下去,银行不接受。改革进入深水区,有些问题是绕不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