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现在拥有内容的产品都开始布局多渠道分发内容,从短视频、直播类到阅读资讯类应用,它们逃不出巨头的那一亩三分地,在巨头已经布局的各个服务渠道置入自己的内容,甚至与硬件厂商内置浏览器合作,开始着眼外部流量变现。
这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过往内容产品发展中保守思维,到了一定阶段需要谋求全局覆盖,培养用户、获取用户喜好的同时更加精准的布局内容,也让内容一定程度上回归了流动性,总然,内容创造者和内容承载平台都希望内容被看到被分享,给予更多的发展空间;其次,内容是有限的,搬运工在大肆获取内容红利的同时也让平台方看到了内容发展是具有局限性的,更好的利用内容是当下阶段的重要课题;再次,用户在短平快的移动互联网语境下已然失去了耐性和动力,不会因为一个或者一种内容的刺激单独下载一个App迁移使用习惯付出时间成本。
以上三点这是科技媒体对于当下发展趋势的简要评价,也是表面逻辑下一些显而易见的一种阐述。基于这些基础见解,笔者有更深层次的一些观点与大家分享。
渠道之利 渠道之战
开放分发内容的弊端显然是存在的,且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是一场渠道的捍卫战,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把开放分发渠道之后的内容产品称内容承载方。举个稍微不同的例子来讲,互联网电视与各视频网站及传统电视内容提供方的合作似乎是场双赢局面对吧,在各自不擅长的领域互相通过自身长项占据住用户,但是要是互联网电视发展壮大足以威胁内容提供商的渠道优势,其必然会撕破脸。就像互联网视频网站惧怕内容提供商话语权过大一样搞自制剧入驻影视圈一样的道理,大家不肯能放任制衡之势倾斜。
如今的这些资讯、视频类分发渠道大可在做内容分发渠道时搞多元化化、引入多元内容,逐渐形成自身的入口逻辑,大可不必依赖为内容方引流赚取收入,达到一定用户基础,自身便可在这些内容之上搞出适合自身渠道的一种盈利模式,那时对于内容提供方的依赖便减少,自身也可布局内容制造,形成对对方的威胁。
这种潜在危机也是各平台方搞内容签约、扶持独家IP的内在逻辑,但即便如此,很多挖角事件还会发生。当然,这对于内容创造者来说是件坏事,因为各个平台的产品使用体验不同、氛围不同、用户覆盖维度不同,对于自身积淀发展不利,难以在平台供养当中保持敏锐嗅觉,从而一定程度上失去竞争能力。这对于平台方来说也是一大潜在危机成本,被挖角也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很多直播平台打出SDK策略,开放给外部流量也是希冀未来能够让统一的体验寄存于各个维度,在某种程度上实现超平台化发展,保持自身发展优势的同时成为一个必要的入口。
生态内分发 生态内变现
以上从开放合作角度阐释了渠道互利之后将会是一场入口之战,但是文前开头也讲过,大多数内容平台都是巨头麾下的盈利工具,其主要的发展方向是自身体系下合作分发、开放意义之上还有保守策略,虽然自家各类产品各有自己的发展逻辑,依赖于良好协作起来比开放合作更能消化用户流量和数据,但是像巨头把住各自生态对外互不兼容的态势也会存在弊端,那就是互相在自己的生态屏蔽对方产品带来的固有弱势的差距问题,腾讯的社交、阿里的金融,大家都在帝国业务的基础上考量对方侵入,阿里无法获得大量用户分享传播、而腾讯缺乏重要的电商变现基础,这种不可调和的模式差异还将继续,而内容平台方发展也会受制于此。
大概这种限制也会继续存在下去,直到大家有一种更好的调和策略。
wwwgx2016∣互联网观察
每天精选深度互联网业内文章
收集最新互联网业界资讯,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