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
曾几何时
在文明转型与历史巨变之中
延续了数千年的耕读文化
似乎在现代化冲击之下开始被侵蚀
乡情、乡愁似乎逐渐被人们从记忆中抹去
……
但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
人们似乎又开始认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
开始追根溯古,寻找那些遗失已久的文化
当前,厦门海沧正以社区书院为主要平台
掀起一股“耕读传家”的热潮
将弘扬优良家风家训落实到最基层
勾勒出一幅铸社风、民风的新蓝图
耕读文化不仅是海沧本土优秀的文化传承,对于海沧新移民以及绝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而言,“乡土”“乡情”“乡愁”,也便成为流淌于血脉之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精神家园。而耕读文化,正是连结历史与现代,本土居民与新移民的纽带和桥梁。
耕读文化提倡的主要精神内涵是:
勤劳自强,好学文明,爱国恋乡,孝亲尊师
通过弘扬耕读文化,留得住田园风光、护得住绿色生态、读得了文明经典、传得了良风美俗、养得好身家性命、安得好父老乡亲。
指从事农业劳动,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
▲院前社城市菜地
即读书,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所以,“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
▲院前社大夫第
回溯海沧历史,群贤辈出,灿若繁星。在这块土地上,培育出49名进士、104位举人,更有东林党后七君子之一的周起元、开台王颜思齐等仁人志士。“勤劳自强、好学文明”这简单的八个字,就是这片土地人才辈出的“密码”
如今走进海沧
耕读文化元素四处弥漫
日前,青礁村芦塘书院正式揭幕
孩子们用洪亮清朗的声音,诵读着《颜氏家训》
▲芦塘书院第一课
作为“依托社区书院
传承耕读文化”的一个生动实践
耕读文化的“因子”正在向全区氤氲开来
在青礁村院前社的大夫第里
孩子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朗诵《颜氏家训》
稚嫩的童音萦绕着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红砖古厝
▲天竺书院家风家训展览墙
走进天竺书院
浓浓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水车、犁、石磨等农耕物件
展现着昔日的农家生活
近日
一场《东孚家训尚勤廉》的主题课在天竺书院开讲
厦门民俗专家卢志明通过东孚的方言、俗语、经典小故事
讲述了东孚传承已久的勤俭家风
课堂上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天竺书院专家讲座
弘扬耕读文化,传承优良家风
对于海沧推动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
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
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一座精神桥梁
既可以在思想上为农民转产就业树立信心
又引导着人们学会创业、安身
懂得修德、立命,以劳作致富、以崇文启智
▲文史专家在芦塘书院开讲
换句话说
海沧就是要通过弘扬耕读文化
进一步提升全区47万市民群众的人文素养
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
使之成为实现农村与城区同发展、农民与市民同进步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
“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具有‘存身立命’的意义,可以说是传统家风家训中最基础的部分。弘扬耕读文化,对当前正加速城市化进程的海沧而言,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
民间教化和乡贤自治这两大功能
在海沧弘扬耕读文化的过程中
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
这主要得力于社区书院
这一至为重要的“良田沃土”
两岸国学院长论坛
将海沧弘扬耕读文化的探索实践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如今,一股弘扬耕读文化、传承“耕读传家”
等好家风家训的热潮正在海沧全区上下持续升温
▲两岸国学院长论坛
▲两岸国学大家走进天竺书院
在海沧,我们不仅看到了耕读文化正在复苏,还看到了一些更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新的文化内涵,实属不易。
海沧耕读文化并非停留在书本上,而是扎扎实实地生长在每一寸土地上,令人振奋,这为厦门乃至全国作出了可贵的探索与实践。
而在新年伊始
海沧的决策者乘势而上
🌟打造8所“耕读文化”示范书院,推动社区书院“四上墙”(村情村史上墙、村规民约上墙、家风家训上墙、先进典型上墙)
🌟深入开展“弘扬优良家风,建设幸福家园”系列活动,培育和推广亲子志愿服务品牌
🌟拍摄制作电视纪录片《周起元》并在央视播出,并拍摄制作数部微电影等
海沧的耕读文化很妙
妙在它与时俱进,妙在它推陈出新
令人欣喜的是
一股以耕读文化为灵魂的家风建设热潮席卷海沧
一条独具海沧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之路日渐明朗
耕读文化
这张海沧新名片
在厦门,在福建
甚至在海峡两岸亮起来了
来源:海沧之声微信号(hai-cang)
综合福建日报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
昵称
| 微信号 | 昵称 | 微信号 |
厦门日报 | xiamenribao | 厦门招考 | xiamenzhaokao |
厦门晚报 | xmwb597 | 海峡生活报 | lifeweekly0592 |
海西晨报 | haixichenbao | 台海杂志 | taihaizazhi |
厦门网 | xmnn-cn | 遇见婚恋网 | yujianw520 |
|
|
|
|
|
|
更多资讯请猛戳阅读原文下载厦门日报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