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重团圆,
无论走到哪里,
都记得自己归根何处;
故乡,是离家在外的游子深情的呼唤;
家,是每个中国人归心唯一的落脚之地。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来临之前,临淄区金山镇南术西村的农民贾修生把保存了65个年头的一本革命军人家属证拿出来,认真仔细地端详。贾修生说,这是他的叔叔。1月18日,71岁的贾修生告诉记者,自己有个叔叔叫贾来元,1925年出生,目前已与他失散65年了。“我叔叔7岁时,我的爷爷奶奶就去世了,是我的爹娘(贾修生的父母)把他一手拉扯大的。”
贾修生说,1943年,他叔叔贾来元和本村另两名青年跟随冯毅之(老百姓都叫他冯子营,当时曾担任八路军第四支队新编第一营长,益都县长等职务)当兵。其间曾回家两次,一次是部队从附近路过时,他请假回家待了不到半个小时;第二次回家时,右手一个指头少了半截,耳朵也有点背了,据说是在一次战斗中受了伤。本村里的同龄人常来告(现仍健在)表示,当年曾在村里看到过他。
据常来告介绍,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贾来元所在部队奉命到淄川执行任务,在这次任务中本村与贾来元同去参军的三人中有一人不幸牺牲。后来在解放战争时期,贾来元还给家里来过两封信,以后就失去了联系。
1952年,上级政府给家里送来了一张由山东省政府颁发的革命军人家属证,由于贾来元父母早亡,没结婚、无子女,是哥嫂一手拉扯大的,当时哥哥也已过世,于是军属证就写上了贾修生母亲的名字,在关系一栏中写的是军人之嫂。
贾修生小时候就经常听母亲讲叔叔的事情,长大成人后母亲又叫他拿着家属证到当地民政部门去查询,贾修生到淄川区民政局去过多次,划归临淄区后,他也曾找过,但都是无功而返。
现年76岁的孙守信说,1964年,他担任村里的生产大队长。当时,为了查清楚贾来元的情况,他受贾修生的母亲孙桂芳的委托,到淄川有关部门去找过,也给山东省烈士征集办公室去过信,也都没有任何消息。
1990年,贾修生的母亲临去世前,嘱咐他要保管好这张军属证,继续寻找叔叔贾来元,千万不要放弃。
时光荏苒,一晃26年又过去了。贾修生也已到了古稀之年。贾修生说,现在自己也年龄大了,唯一的希望是在自己有生之年找到叔叔。
经了解,1952年,南术西村由当时的淄川县边河乡管辖,后来边河乡划归临淄区金山镇管辖。记者将上述情况向临淄区民政局进行反映,工作人员王女士告诉记者,经过仔细查找,在临淄烈士英名录里,没有查到贾来元的名字,基本可以肯定贾来元的档案并不在临淄区,建议贾修生扩大寻找范围,让更多的人知道消息并提供线索。
如果您有贾来元的任何线索,
可以拨打热线电话3585000告诉我们,
希望他能早日落叶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