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昊
著有《大国诸城》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战略
公众号
ID
:
Luotianhao99
罗天昊国与城
北京房价,冠绝天下。
无论何种调控,北京房价总是飞奔如马。单价十万,早已从传说变成了现实。
2017
年北京经济增速为
6.7%
,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北京的人均
GDP
超过
12.9
万元,达到全球发达国家主流城市的水平。
三产比重达到惊人的
80.6%
,为大陆城市中最高,
比重也达到了全球主流城市的水平。
尽管实体经济举步维艰,全国步入新常态,但是北京以国都之姿,一直闲庭信步。不仅经济大盘无忧,房价亦引领天下。
察见渊鱼者,必有不祥。
作为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
中国经济的决定力量,一直是市场与权力交错
。
北京的房价,正如其经济基本面一样,得益于独特的政治地位,取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市场体系,而是权力体系。
北京在权力体系中处于顶峰,在公共资源的拥有上,独步于全国,是公共资源的富裕,而非市场禀赋的超拔,造就了北京经济体系。
权倾天下,是当下北京经济体系的基石,也是北京房价高耸入云的基石。
(
1
)最多公共资源,迫使最多人追随
尽管北京最近几年奉行了非常严格的赶人政策,但是,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的外地人,还是前赴后继潮水般涌入北京,北京到底香在哪里?
论繁华便利,北京不如深圳,论宜居,北京不如珠海、青岛,人间天堂的苏杭。论气候,朔风强劲的北京,不如南风习习的江南。
北京的最大利器,是公共资源。
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医院,最有审批权的衙门,最强大的央企,都云集北京。这些资源,才是国内其他城市无法替代的。
中国是一个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权力对于资源的强大控制力,惯性巨大。
中国城市的公共资源安排,并非依靠竞争,而是基于权力等级安排。按照政治地位排队在这种体系中,北京处于第一个梯队,
它不仅是直辖市,而且是首都,其政治地位超越国内一切城市,连其它三大直辖市,在北京面前也要俯首。其掌控和调动资源的能力十分强大。
在文教领域,中国最顶级的高校,包括北大与清华,均设立在北京。
全国三十余所顶级大学中(
985
),北京独居其八,集中了全国五分之一精锐。
双一流改革之后,北京高校实力更进一步。
以人口论,北京仅占中国人口的
2%
不到,以面积论,北京占中国面积也不到
0.2%
。其高校密度,无论是从人口还是面积而论,都为中国一般城市的数十倍以上。
在医疗资源方面,北京也独步全国。在
2016
年中国十大医院中,北京独占其四,
在全国
100
强中,北京也独占
17
家,第一人口和经济大省的广东,也不过
9
家。
北京三甲医院也为全国最多,
除广州接近北京外,其它国内城市,均被北京远远甩在身后。
在经济领域,
110
多家央企中有超过
80
家以上的总部驻跸北京,超过其它所有城市总和。北京的繁荣,起码有一大半贡献,来自这些巨头。
而中国中原第一大省河南,人口
1
亿,所有的城市都没有没有国资委直管央企的总部。
至于中央机构,则更是全部集中于北京,而且绝大多数挤在二环内巴掌大那么大一块。
三环外的都少。
追逐资源,犹如人间追月。
因为权力体系的垂青而坐拥中国最顶级的公共资源,使北京成为很多中国人无法绕过去的天空之城,
北京的人口规划,每次都滞后于现实,一再被突破。从
1000
万到
1800
万,再到
2000
万,核心根源,就在于拥有太多的公共资源,这才是北京无论怎么赶人,都有人来北京的原因。
这些资源,
没有权力体系的布局,是无法撬动的,它们不属于市场体系。
读书看病求官都要来北京,谁能无视北京?
若不能迁官迁校迁央企,北京将永远成为权力追逐之地,房价亦无法抑制。
(
2
)吸尽天下之金
求财只能拜它码头
北京
不仅是中国的京城,更是中国的金城。
权力在中国社会的控制力极为强大,对于资源配置亦作用巨大,导致在中国成就事业,成就企业,都不得不靠近权力。由此
导致了权力对于经济体系的扭曲。
北京本来是中国的政治、文化、科技和对外交流四大中心,但是,现实中,北京负荷远比其定位更为沉重。
它还是中国事实上的经济中心。
北京在中国经济体系中的强势地位,体现在三个方面,央企;世界
500
强和中国五百强总部;金元之城。
北京坐拥
80
余家央企总部,无需赘述。每家央企都是一个巨无霸。聚全国央企之精锐于一城,对于经济发展影响巨大。无数城市为了引进一个央企而费尽心力,甚至湛江市长前几年因为引进了宝钢被批准而激动得亲吻批文。北京在这个方面独享尊荣。
世界
500
强总部也不必言,北京的世界
500
强总部已是世界第一。这其中有部分与央企交叉,但是还有很多来自国外的顶级企业总部,此外,北京还吸引了很多民营企业“迁都”。
网易总部此前在南方,腾讯总部在深圳,
而近十年来,这些企业的重心均北移,以承接北京政策的阳光雨露。
几个互联网巨头,就把上地附近的地价搞到天上去了。三一重工也迁都北京。这些企业纷纷迁来北京,
不仅加剧了北京的负担,也加剧了商业与政治的媾和程度。
三大最强势的经济势力都垂青北京,加剧了北京在经济领域的垄断性地位。
而这一些,都不是因为北京是中国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地方,而是北京是中国权力资源最丰富的地方。要政策,要人脉,政商结盟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
北京在中国经济体系中的垄断作用,还体现在其成为中国的金元之城。
本来,中国最强势的经济中心在广东、江苏和浙江,中国体量最大的经济城市在上海,都不是北京。但是,北京却是中国的融金之城。甚至
上海虽被国家定位为中国金融中心城市,但是,中国现实中的金融中心,却是北京。
北京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有三大表象。
一是,它是中央银行所在地,也是三会所在地,是政策的策源地。
所以,上海虽名义上是中国金融之城,却一直无法正式加冕,无它,没有政策制定权,也不是铸币之所。
二是,北京的金融机构,比上海更强势。
北京集中的是四大行总部,以及部分国外银行驻华总部。上海虽也有不少国外银行,但是国内最强银行的总部不在上海而在北京。
北京的金融产业,比上海更发达。
2017
年,北京所有行业中,金融行业的增加值居第一位,占
GDP
比例为
17%
;
超过了高科技行业,以及互联网行业。北京的三产发达,首先体现就在金融业发达。
三是,
北京对于资金的吸附作用,远远超过其它城市,是名副其实的“吸金之城。”
2017
年,北京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
144086
亿,不仅总额全国第一,而且其与
GDP
的比值,达到
5.2
,
也是全国重点城市中的最高。
而其他经济重镇中,上海比重为
3.7
,广州
,
不过
2.4
,不到北京一半。天津为
1.7
,重庆为
1.8
。
吸尽天下之金,为北京一城所用。北京成为全国求财者无法逃避的城市。谁敢不来北京拜码头?
而这种
权力体系赋予的经济强权,也是北京经济屹立不倒,房价长涨不息的重要根源。
(
3
)榜样:每个地方心中都有一个小北京
集全国资源于北京。
只是一种表象,背后是一种体系。一种按照政治地位排队安排资源的体系。
北京在全国的地位,正如省会、首府在各个省和自治区的地位。
在
2016
年的统计中,房价普涨的城市中,除个别城市外,
所有的省会和首府城市,房价都涨了,这绝对巧合,而是必然。而且,在市场与权力体系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是权力体系。
无关市场,更关权力。
比如经济发达的苏州,
2016
年其本外币存款与
GDP
的比值不过
1.3
,但是,经济不发达的甘肃省会兰州,其存款余额与
GDP
的比重,竟然可达
2.8
,吸金能力强过经济发达的苏州。
在一省之内也是如此。苏州经济比南京更强势,但是吸金能力就不如南京。权力体系的加持,使其在经济活力不如苏州的情况下,吸纳资金的能力强过苏州。
就医疗和教育资源而言,情况也差不多。江苏的三甲医院,三分之一以上集中在南京,苏州纵使常住人口比南京多,经济总量比南京大,三是三甲医院却只有几家。不足南京的五分之一。
这种公共资源的不均衡,在广东表现最明显。广州集中了接近一半的三甲医院,以及所有的重点大学。纵使发达如深圳,没有一所自产的重点大学,三甲医院,也仅为广州的四分之一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