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昨天上午开始,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就持续霸屏热搜,阅读量高达19.7亿!
上
线仅2小时,全球同时在线人数已经超过120万,超过了此前由赛博朋克2077创下的单机游戏记录,霸榜全球第一,七个半小时后,这个数字突破200万。
根据《每日人物》的报道,有人为了加入这只“黑猴子”的游戏狂欢,紧急购置PS5游戏机和手柄;
还有人斥巨资拿下搭载英伟达4090显卡电脑,配了最新的键盘鼠标,
一套下来好几万。
而作为一个教育公众号,除了为中国游戏走向世界感到自豪之外,也有着一丝担心:
这两天有多少青少年不眠不休玩《黑神话:
悟空》呢?
他们中有没有人也花了好几万呢?身边有不少家长表示,金字塔尖的成功不意味着网瘾少年都有出路,反而助长了孩子的游戏瘾:
根
据《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网民约有一亿六千万,其中“网瘾少年”比例高达13.2%,超过2000万人。而在非网瘾的群体中,有13%的青少年存在沉迷网络倾向,
这是一个非常震撼的数字。
-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
游戏行业真的赚钱吗?
-
怎么判断我的孩子是否适合进入游戏行业?
以上这些问题,对于家长而言比尝试玩一把《黑神话:悟空》来得更关心。为此,我们采访了从“网瘾少年”到游戏公司CEO的小Y。
小Y的青少年时代可以让任何一位父母摇头:
沉迷游戏没考上高中、中专辍学、民办大学辍学、光补考就交了几万块……
然而这个前途渺茫的“网瘾少年”到了30岁左右,却“华丽逆袭”成了一个成功创业公司的老板,才一年出头公司就做到了流水4000万,而且他公司的业务正是“毁了”他整个青少年时代的——游戏。
因此,坐在小Y对面采访的时候,笔者以为他会为游戏“唱赞歌”,会以自己为例子讲“沉迷游戏也能成功”,但没想到的是,他对游戏抱持的其实是一种
理性而清醒
的态度。
或许正是因为从游戏“上瘾”者到游戏创业者完整地走过一遭,
小Y
对这个世界可以说已经看得清清楚楚。他真心热爱游戏、决心做出好游戏,但也跟笔者揭露了不少目前国内游戏为了骗钱而挖的“坑”。
另外更重要的是,作为小时候深受父母缺席之苦、现在刚有了一个可爱女儿的新手爸爸,他以身作则地展示了
父母在“沉迷游戏”上的决定性影响,以及应尽的责任。
那么,针对孩子玩游戏这件事,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游戏会对孩子有哪些好处和坏处?怎样防止孩子沉迷游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小Y的故事能不能解开这些疑惑。
“我长大后是曾经去责备过我父母的,他们把家庭搞得一团糟,我才会沉迷游戏。”
我从小跟父母一起生活的时间其实不多。我的父亲是个艺术家,自己开公司,非常忙。平时我都在学校里、别人家里寄宿。小时候没什么事做,于是市面上有了游戏机、网吧以后,我就沉迷起了游戏。
玩到什么程度呢?我初中的时候还是个学霸,但高中就没有考上,上了中专。在中专的时候,因为沉迷网络游戏,有整整一个学期没有去上课,差点毕不了业。后来我爸花钱把我送进了一个大学的国际学院,最后,这个大学我也没念完。
没念完的原因除去打游戏,也是因为我有一个不好的习惯——三分钟热度。我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在中专、大学的头一个学期总是学习最好的,可以考到年级第一。但这一考觉得自己很厉害,就不花心思学习,玩别的东西去了。后面成绩就变垫底了。
我玩游戏玩得这么厉害,父母当然是反对的。像是我逃课去网吧,父母抓了我很多次,但我也不怎么怕他们。后来他们看实在没有办法,就比较迁就我,我熬夜打游戏也不怎么管我,读大学时因为打游戏挂了好多科,要额外交几万块补考费,我爸虽然自己公司经营不是特别好,也会帮我把这些钱都交掉。但我当时大概因为太傻吧,也从来没有什么愧疚感,更不用说“浪子回头”了。
不过,如果要我回过头来反思自己沉迷游戏的原因,我觉得还是家庭的问题。
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的孩子是可以远离游戏的,因为这样的孩子生活中会有很多不同的乐趣,比如说阅读,被父母带着出去玩……他可以看到这个世界各种各样精彩的东西。但是对于缺乏幸福家庭的孩子来说,他们会需要其他的寄托,需要排遣漫长的空闲时间,需要消除剧烈的孤独感,于是就只有玩游戏。
玩游戏沉迷的话会特别成瘾,比如说我中专、大学的时候可以一整个学期不上课,就去网吧打游戏。前面说到我大学第一年是真的好好学习了,做到最好,到了后面几年,就完全荒废了。
另外,一边在玩,一边负罪感和焦虑感也特别强。那个时候还不知道什么叫抑郁症,但我觉得我那时其实就是患抑郁症了。
每天,我就是一直玩一直玩,不好好读书也就算了,就每天也不想理人,也完全不想出门,宅在家里玩游戏。那时我整天不修边幅的,胡子很长,白天喜欢把窗帘拉起来,把灯开得很暗。那时候,我不知道自己想干嘛,也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那种焦虑绝望,是一种非常恐怖的体验。
后来,父母看我实在不可能再上学了,就让我去父亲的公司做了一个小工。他的公司是做城市雕塑、公共艺术的,我就跟着工人爬上爬下做模型,也自己用电脑3D建模。再后来就是做项目管理,和各方协调,也赚了挺多钱的,不过挣来的钱都用来玩游戏,或者干别的浪费掉了。因为我还是老毛病,会把所有的事情都集中在一起迅速处理掉,然后就会有很多空闲时间来玩游戏。这段时间,在游戏上一共花了10万的现金吧。
但是后来,我觉得还是不太喜欢这个行业,想换个方向,而自己本身实在喜欢玩游戏,就向一家游戏公司投了简历。这是我这辈子投的唯一一份简历。之后,我的人生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游戏公司,我的主要工作是发行运营产品。因为我自己玩的游戏多,花的钱多,熟知用户的消费心理,所以干得很不错。不过,后来我遇到了一些令人痛心的事。
当时,有一个玩家在我负责的游戏上花了1万5千块钱,然后有一天,我收到这个玩家QQ上发来的消息,说自己是这个QQ号主人的老婆。她说:我老公在你们游戏上花了1万多块钱,刷的是信用卡,但我们只是一个农村的普通家庭,年收入只有1万多,这个钱是根本还不起的,现在弄得家不成家了,老公也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你让我怎么办呢?
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但那个时候我只是个打工的,不能做决定,只能去安慰下对方。我自己过去玩游戏其实花了很多的钱,透支过很多信用卡,我知道许多游戏里为了赚钱,其实是设计了很多让你冲动消费的陷阱的。
这是游戏商业化的一面,“恶”的一面。
商业化游戏最重要的赚钱的点有两个,
一是玩家的虚荣心、成就感
,因为很多游戏都是打打杀杀的,那我比你厉害,有很多小弟恭维,就很有成就感。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同等程度的成就感是一件长久的事,但在游戏里,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获得。
还有一个赚钱的点在于竞争。
所有人都不喜欢输,如果一个玩家在游戏里被别人杀掉了,他的情绪肯定是非常糟糕的。这时他有两个选择:一是不玩了,二是花钱变得更强。有很多人就会选择花钱。游戏会经过精心设计,让玩家适时产生这种挫败感,从而给游戏花钱。
但是钱花了之后,其实会带来更大的
焦虑
。因为电脑关掉、手机关掉、游戏关掉之后,其实生活还是得继续的,虚拟世界毕竟是虚拟世界。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意识到了这一点。
后来,我继续工作,继续带自己的项目,其中也有非常赚钱的,但赚这种钱的时候心里不安。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
有多少人会因为我们的游戏产生更大的问题?会给多少家庭带来痛苦?我能不能做没有这么多“坑”,不给人带来痛苦的游戏?
入行以后,我其实一直在做准备,学习和积累如何去做一个游戏公司,包括管理、人事、财务等各个方面。前年春节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机会,然后就抓住了。
“我做了一个成功的游戏,但是阻止了很多玩家给我们的游戏花钱。”
当时在一次聚会上,我遇到一个中专同学,他自己做了一个demo(测试版)的游戏,我出于自己对游戏产品的敏感,觉得它非常有潜力。我当时纠结了一个月: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创业,会不会后悔?答案是一定会,那么就没什么说的了,开始干吧。我们的游戏的名字叫做“召唤与合成”,做了一年多一点以后,公司就有了4000万的流水。
创业的过程没什么好说的,反正没有谁的创业是简单的,都很辛苦,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们公司有一个核心的思想:
我不想为了纯粹的商业目的而去做游戏,不想让我们的游戏伤害到人。
所以不管是游戏本身,还是游戏外的运营上面,都是透露着人情味的。我们游戏到现在为止在行业里和在玩家中的口碑,都能反映出这一点。
比如,“召唤与合成”每月都会给玩家送价值200多块钱的“钻石”,让他们在游戏中自由购买资源。让玩家花钱充值的地方也会有非常温柔的提醒,我们会写上“在能力范围内适度花钱就好,千万不要透支消费”,这句话阻止了非常多的玩家花钱。玩家会给我们写评论,说他们有时候想冲动消费,但看到了这句话,就停下了冲动消费的行为。
▲像这样的信件,真的阻止了玩家的冲动消费
很多其他的游戏并不是这样的,它们如果想要获取资源和装备只能通过钱,甚至过关也只能通过钱。有的游戏还会挖坑,把玩家套进去,花更多的钱去填。这就叫“骗氪”、“诱氪”。但在我们的游戏里,玩家是有选择的,有钱的玩家可以选择花钱,没有钱或者不想花钱的玩家可以选择其他方式去过关。我觉得这是
“站着赚钱”
。
有人可能会问我:为什么你最后一定还是要做游戏呢?说到底,还是因为我真心地爱游戏,也了解游戏。而且,我认为游戏是最能够切入到每个孩子甚至成人生活中的东西。很多人不一定看小说、电视剧什么的,但是会玩游戏。
而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让中国爱游戏的年轻人不要经历我当年经历过的那种绝望和痛苦。我想做出好的游戏给大家游玩,给大家带来快乐。
我认为家长不可能单靠强制来阻止孩子玩游戏。因为第一,游戏带给孩子、年轻人的感官刺激是无与伦比的,比现实中很多东西都强烈。第二,一旦上学,同学都会玩游戏,他自然而然也会去体验。
我也有很多不玩游戏的朋友。我观察过他们的生活,也跟他们聊过,觉得他们的人生是非常丰富的,不管是学习也好,美食也好,旅行也好,甚至是追剧、追星……一定会有一件让他们觉得比玩游戏更有意思的事情去做,让他们觉得有满足感、成就感。
因此,
虽然家长没办法阻止孩子玩游戏,但是可以培养别的兴趣爱好去代替游戏。
可以带孩子多尝试一些活动,比如说去踢球、去动物园、玩模型、跟小朋友一起出去……找到他感兴趣的东西。
那么等孩子上了学,受到了其他孩子玩游戏的影响,家长该怎么应对呢?
首先,从科技上来说,现在有很多的工具,可以帮助家长监管孩子的手机或者电子设备。家长也可以带着好奇心自己去体验年轻人在玩的游戏,因为游戏是有好坏的,坏的游戏“骗氪”、“诱氪”,好的游戏就像优秀的小说电影一样可以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玩好的游戏,远离坏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