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卫西谛照常生活
卫西谛个人公共平台(随笔有关电影、旅行、摄影、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瑞安论坛  ·  来了!今天下午1点! ·  17 小时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腾讯:招聘经理 ·  昨天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爱奇艺:微短剧主编 ·  昨天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职业咨询】1V1模拟面试/语音答疑服务助力求职! ·  昨天  
谷饶生活信息站  ·  【谷饶直聘】2月3号更新,谷饶人才求职招聘平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卫西谛照常生活

电影通讯:最近看的几部片子

卫西谛照常生活  · 公众号  ·  · 2018-03-03 22:45

正文

想起博客时代,我陆续写过一个【电影通讯】的小栏目,简单评介近期所看的影片。电影、剧集、新片、经典混杂。希望往后能坚持写一写。抱歉可能不太有热点。


沿用当时我当时的星级,纯数个人意见:

★★★极佳

★★☆喜爱

★☆☆可看

★★★ ★十年以上的经典

魅影缝匠 PhantomThread (2017)

★☆☆可看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PTA )的第八部电影。我印象中自己更喜爱他早期的《不羁夜》和《木兰花》,有着一些罗伯特·阿尔特曼的风格。之后他作品中灵动诙谐的部分,沉淀为一种匠气。无论《血色将至》、《大师》、《性本恶》毁誉如何,对我来说都有些故作深沉空有腔调。《魅影缝匠》一开始,似乎有意定下略为轻快的节奏,引人入场。

剧情被人称为“哥特式爱情”。讲的是男女之间性别政治。作为一名缝匠,伦敦最上流的女装设计师,他总是在喜爱的女性身上获得灵感,当这种榨取结束后无情地遗弃对方。他无疑是女性世界的中心——母亲、姐姐、客户、员工,在这个世界里,他几乎可以任性地使用自己的权力。

女主角为了避免她“若干前任”的命运,采用极端方式来削弱对方的权势——就是用蘑菇下毒。从身体上击垮对方,然后让他从意志上依赖自己。这让我联想到前不久看的索菲亚·科波拉翻拍的《牡丹花下》同样讲性别政治,女人撂倒男人的最终武器也是“毒蘑菇料理”。有趣的是, PTA 的故事按道理是围绕身体展开,却又刻意地屏蔽了“性”。

但是没有了性之后,这个故事对我而言是不太有什么说服力。男女主人公之间几番爱的转折突兀,尤其是结尾。难道仅仅为了说:要想获得幸福,那就要男女之间势均力敌?

全片感觉都很松散。只有丹尼尔·戴·刘易斯的表演撑住了全场。


华盛顿邮报 ThePost‎ (2017)

★☆☆可看

斯皮尔伯格嘛,看之前都是有心理准备的——要讲美国核心价值观了。拍得好看时,他那种老派手法,也很过瘾的。斯皮伯的近年最佳我觉得是《间谍之桥》,历史氛围、人物塑造都一流,看了两三遍。《邮报》稍逊一筹,过于宣讲了。

摩天轮 WonderWheel (2017)

★☆☆可看

看得出来,这是一个有心无力的故事。中段是我们熟悉的伍迪·艾伦式“罪与罚”,熟门熟路,剧情设计尚可一看。但结尾……有种“这样结束也可以吧,我还有一个更好的点子”。


(另外,既然美国人不待见伍迪了,看看能不能还去巴黎吧。)

快乐结局 HappyEnd (2017)

★★★极佳

初一到十五所看的影片中,还是哈内克透彻。《快乐结局》是对这个世界和人的生命一次冰冷的打量。透露着他彻底地不屑和失望,同时忧心忡忡。影片中故意提到了他的旧作《爱》里让人难忘的情节,真是让人唏嘘。但也不算是续作,而更像是一种延展。从人的终极问题出发,来透视西方的困境。

哈内克的厉害之处是,在这样一个规模不大的剧作里,看似一出普通的家庭剧,却做出很大的格局。你看家里的狗咬伤佣人孩子之后的那场戏,几个人物的姿态言行,平常不得了,但气氛那么微妙复杂,影射出的阶层关系,让人叹为观止。

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于佩尔在电影结束前最后一秒钟,边追逐渐浸没海水的老爸,边转头望向侄女的那个表情。——当然,那个萝莉演得真是镇定又深沉。

356days 项目中关于《爱》的观影日志 爱在白头偕老之后

希区柯克的洗澡戏 78/52:Hitchcock's Shower Scene 2017 ,纪录片)

★☆☆可看

希区柯克迷可以看得津津有味。详细剖析了希区柯克《惊魂记》中三分钟的浴室杀人戏( 78 个机位、 52 次剪辑)。无论何时,重温希区柯克作品里的细节是一件快事。只是这个导演非要自己翻拍一些似是而非的黑白镜头,讨厌极了。


(这部片倒是让我很想重温一遍格斯·范·桑特的98年彩色翻版《惊魂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