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神磊磊
一说“三点”,感觉就很惶恐。一般只有领导才能讲三点的。
不知不觉,这个读金庸的小专栏已经开了三年零三个月了。读者不多,但打开率还蛮高的。三年多来,忙闲不均,苦辣酸甜都有,总的有三点小感受:
第一,专家没有你想象的多。
讲一个身边经历的事:我有一个大学本科的同学,喜欢太极拳。按道理说,全国练太极拳的还少了?记得我爷爷在世的时候都打拳,经常来个白鹤亮翅野马分鬃什么的,虽然打得总有点像醉拳。
可是一晃十几年过去,这同学居然成了很有影响的拳师了。他叫做杨大卫,网上可以查得到相关信息。
打拳的人千千万万,怎么偏我认识的一个就恰好出息了?可能有一个原因是:打拳的多,钻研的少,真正热爱这事、肯下功夫闷头钻研十几年,又肯去努力推广的就更少。你多努力一点,就一下超过很多人。
写字也是一样。最近两年,好多朋友也说想开个什么号,写点什么,请我吃饭、咨询。我也认真帮出主意。但直到今天,真正动手干了的,十个人里面也最多一两个,请我的饭都白请了。就算干了的也很少有坚持下来的,自己就把自己淘汰了。
所以,任何一个行业,你别看密密麻麻都是人,努力往上一点,人就少一大片。那些投机的人,不是真心投入的人,他自己就把自己淘汰了。专家永远是多不起来的。
读金庸也是这样,就不细讲了。再举个读唐诗的例子。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是聊杜甫的,叫做“一个小号的逆袭”。不少专家教授看见了很生气,来批评。
批得对的当然有很多,但一看之下,我还是吃惊地发现好多人不是专家,或者说是一些假专家。有很多东西,我本来以为应该是常识的——连我都知道,人家会不知道吗?可是他们居然压根不知道。
比如,我说杜甫一生很遗憾,没知音,未见有知音,他们就很惊讶,说这是妄言,哗众取宠之类,怎么能说杜甫没有知音呢。
但是天地良心,这个说法不是我编造的。比如宋朝人赵抃《题杜子美书室》:“茅屋一间遗像在,有谁于世是知音?”
你一看他们的文章就明白了,他没有读过赵抃的诗,搞不好他压根都不知道赵抃这个人。至少在“知音”这个小事上,我和他主要不是观点上的差异,是知识量上的差异。
又比如说,“考功郎”,有的专家朋友说没有你这样简称的,你胡写。我听了也很吃惊,至少闻一多的《杜甫》那么流行,你总应该看过啊,里面就说考功郎。
例子很多,这里不一一举了,比如杜甫是不是小号之类,不然文章没法看了。大家要有兴趣,我以后文章里单独聊。
总之,你会发现这么多专家原来也是半吊子,还不如很多美国学者、日本学者研究唐诗下的功夫细,他们平常都不下功夫的,起码该读的书都不读,而且居然自我感觉还不错,还以为自己在鄙视链的顶端。
所以说,真的专家永远是稀罕的。花够功夫,找对路子,你也可以有些建树的,不要一味地怕什么红海。刘瑛姑都可以从一个没文化的名媛变成“神算子”不是。
第二点,很多人输,是在境界上输掉的。
我有个感觉:自媒体这个事情上,很多人输掉,不是像象棋一样输掉的,而是像围棋一样输掉的。
什么意思呢?下象棋输棋,水平差一档,可能就会输得稀里哗啦,被吃个马,被吃个象,被吃个车,节奏比较快,死得也比较惨烈。
下围棋往往不这样。你还觉得自己走得有声有色呢,这里围一块,那里围一块,这里取了地,那里取了势,自我感觉还不错,但是不知道怎么,下着下着就不行了,最后一数,盘面差二十目。
你不服,再来一盘,又走得有声有色,最后又是差二十目。
这是输在了什么东西上呢?输在了境界上。
举个例子。有人做了一个号,发刊词大致叫做《我们所要挑战的,是新媒体的肤浅和偏激》。
你说他错吧,倒也没有什么错,但是把这个做发刊词,总给人感觉境界不高。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尤其是写东西的人,要挑战的人归根结底其实是你自己。你的内容有没有价值,关键还是自己。乱竖假想敌,就会显得格局不太够。你的皮蛋粥不好卖,不能怪人家艇仔粥抢了生意对不对。
他说要挑战别人的肤浅和偏激 ,但是看到这个发刊词,我总有种怪怪的感觉,觉得他自己恰恰就有点肤浅和偏激。
再举个好玩的例子,可能有点得罪人了——之前我读到一篇文章,是怼凤姐的,题目是“我为什么瞧不上她”之类。你也不能说人家的观点怎么了,但字里行间,总觉得格局不太高。
我多读了几遍,终于明白为什么了。比如他文中总爱用第三人称称呼自己。
作者原名就不说了,笔名叫做“寒哥”,文章中他通篇总是“寒哥”怎么了,“寒哥”又怎么了,这就会产生一种很搞的效果。你要是一位台湾朋友那也罢了,那能接受,那是你的表达习惯,比如“英九认为啥啥啥”,这不违和。但如果你我也这样,就会很逗。
最后一看文末作者的签名档,更觉得搞笑,“寒哥”自己的头像大图,是开赛车的相片,一本正经坐在一辆赛车里。最让我忍不住笑的是他的简介:
“青年作家,励志讲师,赛车选手,2003高考作文满分获得者,出版有长篇小说《***》《***》(略去7部书名)”
你要介绍自己,“青年作家”就很好了,为什么还要加个“励志讲师”呢?“励志讲师”也罢了,为什么还要加个2003高考作文满分获得者呢?一个比一个逗啊。
最后,这些也都罢了,立志要当作家,那很好,何必非叫寒哥?叫了寒哥,又何必非要标榜自己是赛车手?明明有一个赛车手的寒哥了不是。
有人会抬杠:凭什么有一个了,我就不能做第二个。可是别搞混了,我讲的不是有没有权利,而是有没有格局。要说权利,你当然可以啊,你不但可以叫寒哥,还可以叫迅哥儿呢,字孺子牛,给自己取个号叫“匕首投枪居士”也可以啊。但是,格局呢?
要是这位作者看到,那很抱歉,我不是针对谁,只是想举例说明,这样效果会不好。
格局低是个要命的短板,它会让你想红的时候显得太用力,怼人的时候又显得像妒忌。输在这上面,往往自己会连原因都找不到,明明我什么都做了,方方面面都注意了,怎么就输了呢。
第三,很多做不好事的人都有个共同特点——会找借口。
这样的对话,我经历过很多:一说到谁谁挺出色,他/她就撇嘴说:
“他怎么能比啊,他是有渠道的。”“他怎么能比啊,他是有背景的。”“他怎么能比啊,他是有推广的。”
我:“那我也没有渠道,也没有背景,也没有推广,啥啥也没有啊。”
“但是你做的早啊。”
好吧,你赢了。
你怎么从没想过,做一个APP , 名字就叫做“借口”啊?
往期文章
写在315:怎么从来没人怀疑倚天剑屠龙刀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