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一些关于医生集团的讲演和看了一些有关价值变现的文章,还是很有收获的,学习了很多,现在写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1.
医生集团顾名思义就是由多个医生组成的联盟或机构,是医生执业的一种形式,即团体执业。
2.
医生集团的执业方式要求参与到集团中的医生彼此共享收入、共同承担损失、共同分享设施设备,一般是独立法人机构,按照股份制形式运作。
3.
目前大多数在医院中执业的医生行医方式是软件(医疗服务)
+
硬件(医疗设施设备)的闭环体系,而医生集团则仅仅是提供医疗服务的服务输出组织。
4.
有朋友金小黑简要归纳了一个关于医生价值变现的公式:
一个医生总的劳动力交易变现量
=
劳动力价格
x
劳动力交易总量
=
劳动力价格
x
(目标市场
/
竞业医生数量)
x
劳动产能
x
交易意愿
x
交易规则
。
5.
在上述这个公式中,劳动产能有章可循,熟练工必然产能高,新手必然产能低下,并且单个医生的劳动产能有一个受限于自身健康状况的天花板。
6.
劳动力价格在体制内受到医院、国家政策调控,体制外则取决于买(患者或支付方)卖(医生)双方的协价。
7.
交易意愿本质上是患者愿意选择该医生或该项服务的意愿,患者的购买意愿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医生的名气、医疗服务的市场普遍性、服务的不可替代性等等。
8.
鉴于目前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提供中占有绝对强势的话语权,并且举全院机制为广阔目标市场提供最基本的医疗解决方案,所以体制外的医生集团要生存发展就需要重新定位、定义医疗服务市场。
9.
原来的莆田系是通过切入病与非病的交界地带,如宫颈糜烂,并且这些地带一来是公立医院主动放弃的,二来也是受到医学伦理和道德挑战的。
10.
从现有的如张强医生集团这样的体制外医生集团来看,他们切入的则是公立医院不愿做、不屑做的小领域,如静脉曲张,以区别于公立医院的人性化、快捷便利的医疗服务提供。
11.
面对整个目标市场,教育永远是基础且必须的工作,要让患者或支付方了解到自身可以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并将这种认知推向极致,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