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感觉这次金融工作会议是对过去五年的金融工作的一次否定,也是一次肯定,否定了之前的金融行为,但是肯定了金融重要性。当然我也可以另外一个角度来阴谋论的揣测一下,这个是有一些依据的。
建国之后,毛主席说文艺界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然后让大家畅所欲言,于是一堆人开始放炮,牛鬼蛇神都冒出来了,大鸣大放之后,然后都抓了。这个叫什么,叫引蛇出洞。
金融界的逻辑也差不多啊,给你五年时间表演,各种表演,我在边上看,看的差不多,学也学的差不多了,该跳出来的人也跳的差不多了,收网。即消灭了钱,消灭了人。又学习了本事,收获了经验,考验了团队,锻炼了队伍。挺好的啊。嗯,挺好的。虽然代价有点打,但是革命工作那里有不死人的,成长的代价就是这样的,有时候想想也是如此。
再说了,跟以前不一样的就是,金融又没有人逼着你往里跳。很难说政府忽悠你。当然这个属于阴谋论,别太当真,但是从实践角度来看问题,我党的一贯作风是行之有效的,就是什么事情都不是预防为主,而是补救为主。
看上去社会成本最高,实际上可能是管理成本最低的。这个跟我国的国情是有关系的。
我国的国情是什么呢?是国家纵深很深,社会阶层众多,民众智商差距极大,生活水平,风俗差异也很大,导致的结果是很难有很好的事前防范预案效果。
简单举例子来说,其实我国的监管层都针对金融创新出过不少好的管理规定,但是市场不接受,民众不接受,甚至某个时候领导也不接受啊(因为领导不懂啊,被市场和民众忽悠,经常反过来骂监管多事),最终结果就是监管成了夹心饼干,然后干脆两手一摊,你们爱找死找死去。
死了再收拾吧。那时候更简单,现在各地处置非法集资案件就是这种情况,各种提示,各种预警,老百姓都当放屁,然后争先恐后的往里去送死,最后死了,找政府哭闹,你说怎么办呢?还是死了再说吧,收拾起来总容易一些。
我记得我当初参与过一个监管方案的商议,征求意见稿发出去之后,那个意见稿的邮箱里,每天几万封邮件,全是骂我们傻逼的。还有很多人加我微信,骂我傻逼然后把我拉黑的。
现在去网络上查还能查到说我是政府喉舌,说我是一元党,比五毛高一倍。我们自己感觉出台意见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保护民众不被金融欺诈,结果因为智商差异很大,大多数被保护的民众因为短视,看不到未来,因为愚蠢,看不到骗局,还反过来还骂我们傻逼,那怎么办呢?屌丝总是自己的掘墓人。自己给自己挖坑,就是这个现状啊。很多本意很好的思路和想法,根本推不下去,于是最终的结果是演变成什么呢?
演变成,事前随他去,事后再来管,那么就意味着监管的沟通成本大大降低。事实上,没有股灾的教训在前,金融监管的难度估计会是现在的几十倍。如果不是蓝色钱江林家一家四口的命案,很多小区的消防水平估计还是原始社会阶段。这个是中国国情决定的。
中国太大,一线的中国赶超美国,二线的中国比肩欧洲,三线的中国非洲水平,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了一刀切的监管模式本身也是不可持续的。
所以只有市场是功能监管,行为监管,实质监管才有可能有金融监管的未来,才能把野蛮的金融发展渐渐提升水平,摆脱初级的牌照竞争,初级违规竞争,初级的野蛮竞争,才能升级为美剧里的智力竞争,
大家靠脑子吃饭,总好过好胆子吃饭的年代吧。
当然行为监管,功能监管带来的最大的问题是监管的专业水平一定要提升,如果监管水平不提升,那么只会是个更大的灾难。
我想起大概三个月前的一段话,“听党的话,做党的孩子,跟党走”,这里隐含的前提是什么呢。是要有悟性。党说话比较严肃,四平八稳,很少有人听的懂,看的明白,基本到最后都会走歪,这里有几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