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nsDaily
Ins是一种扑捉和分享世界每一精彩瞬间的简单方式。你可以每天拍些照片和视频,将它们转换为精美的艺术与亲朋好友分享。超过6亿用户共同的选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新闻广播  ·  河南大风蓝色预警!多地最高气温降幅达10℃! ·  昨天  
河南新闻广播  ·  时间定了!油价要变 ·  2 天前  
河南新闻广播  ·  局部阵风11级!最低零下14℃!较强冷空气明 ... ·  2 天前  
河南市场监管  ·  假日不放松 监管不打烊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nsDaily

又一部良心纪录片刷屏全网! 网友:好起来了,建筑大师带我全球city walk.....

InsDaily  · 公众号  ·  · 2024-12-25 23:00

正文



近年来 最时髦 的生活方式,非 city walk 莫属。
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于建筑与人文中,窥探生活的样貌。


试想一下, 如果有位顶级建筑师做向导 ,带我们领略城市的魅力。

站在高处,俯瞰着整座城市像地毯一样摊开在我们眼前;


走进其中,听大师为我们讲解沿路建筑的前世今生;


渴望这样一场浪漫之旅的人,都应该来看看这部新鲜出炉的纪录片—— 《狂想之城》。

它由 腾讯新闻 鬼才建筑师马岩松 联合出品。

马岩松, 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中国建筑师之一 ,代表作遍布中国、美国、法国、日本等世界各地。


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 梦露大厦 ,被誉为“全世界最性感的建筑”;

是当年马岩松凭借摇曳流动的设计,击败了其他69个国家竞争者的方案。

那也是有史以来 第一次 中国建筑师通过国际公开竞赛赢得地标建筑设计权的时刻。


星战之父 乔治·卢卡斯出资 15亿美元 建造的私人博物馆——洛杉矶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也由马工操刀设计,2026年即将开馆。


被外媒誉为“ 世界最佳文化建筑 ”的哈尔滨大剧院,以及海口云洞图书馆等著名作品,都是由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设计。


马岩松曾说过,建筑给人心灵的自由。

它就像生活的舞台,既承载了人的精神,又给予生活仪式感。

当这位鬼才建筑师,带我们去逛有着千姿百态建筑的城市,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文化碰撞呢?

跟着小IN一起来感受吧。


01 巴塞罗那:疯狂

在上周的节目中,马岩松带着我们来到了 巴塞罗那

无论是 网格 一样整齐有序的街道,还是生动富有 想象力 的建筑,都让人仿佛置身童话世界。


走进它,就像误入了一个地球之外的奇幻空间。

最重要的是,这里还有伟大的建筑师 安东尼奥·高迪 留下的多座“疯狂”的建筑。


City Walk的第一站,是高迪最经典的作品—— 巴特罗之家。

高迪崇尚自然,认为建筑就该尽力去呼应自然之美。

他的建筑往往 充满优美的曲线、弧度 ,美得十分灵动。


仔细看巴特罗之家——

它的底部和两侧,原本坚硬僵直的石材被打磨出 波浪起伏的形状


外墙部分为了还原海底世界的炫彩缤纷,特意装饰了 彩色的马赛克砖

整体看上去,仿佛海底世界的一座宫殿被搬到了城市中。


建筑的天井处,蓝色的瓷砖由下到上颜色渐深,模仿的是 大海由浅入深 的视觉效果。

内部空间同样有种弯曲感,恍惚间,还以为自己 正在某个海洋生物的内脏中行走


房顶是整个巴特罗之家最有趣的部分:

远看好似有一条 神秘的海底巨龙 ,盘在上方。


细看每一片龙鳞,每一个背鳍,都有着细腻的纹理,精致得如同一座被放大无数倍的手工艺品。


难怪它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巴塞罗那的另一个重要站点 圣家堂 ,仍然是高迪的建筑,不过有些特殊——

因为它至今仍未完工。


这是高迪晚年最重要的一个作品,但遗憾的是,1926年他不幸死于车祸,那时整个建筑只完成了四分之一。


后人接下了这份工作,在 将近百年 的时间里,它熬过了各种动荡,历经了 七任设计师 ,与巴塞罗那这座城共同成长着。


高迪的建筑精神,也被完整的流传了下来——

在他看来,宇宙间最神圣的,其实是自然。

再绚丽的人造灯,也比不上 太阳的光芒那般生动


再高大的立柱,也比不上 参天的树木那般壮阔

就像圣家堂内部的柱子,每一根都像一棵分叉的参天大树,支撑起教堂的穹顶。


这期节目,像极了一封献给高迪的情书。

嘉宾邀请到了 陈明昊,身为著名戏剧演员、导演的他 ,在舞台上贡献了无数精彩的角色。

这一次,他扮演的是高迪,带我们走进这位看似“疯狂”的艺术家的内心。

不修边幅,一脸严肃正经,可实际上,那些天才般的建筑图画,正在他的脑袋里构思成型。


马岩松是高迪的“迷弟” ,他说,“每次看到他(高迪)的建筑,我都感到惭愧”。

这或许是因为, 建筑师个人的坚持,与客观条件的拉扯 ,是每一个建筑师必然要经历的。


每一个“出格”的建筑落地,非得建筑师拥有 极强的决心才行。

坚持自我是个孤独的过程 ,没有点“疯”劲的人,恐怕很难挨得住。


高迪的独一无二,就在于他是这样一个“疯子”。

对于每一个孤独的行走在自己道路上的艺术创作者来说, 高迪的存在都是个鼓舞。


对于在圣家堂工作了 46年的日本雕塑家外尾悦郎 来说,同样如此。


外尾悦郎堪称高迪建筑精神最好的传承者。

在亚洲文化浸染下长大的外尾悦郎,第一次了解高迪,就 与他的艺术理念产生了极强的共鸣。


因此,他始终抱有一种强大的 使命感 ,自己一定要帮助圣家堂完成建造。

隔着百年的时空与高迪相识、相知,他就将 大半辈子的时间 ,毅然投入到圣家堂这份 高大但孤独的事业 中,

因为他说要“了解高迪要看向高迪眺望的方向”。

这份 孤勇 ,怎能不令人动容。

而这样的故事,在《狂想之城》中还有很多。



02 巴黎:争议

巴黎,一座 古典与先锋并存 的城市。

古典的艺术宝库卢浮宫前面,是一座充满现代感的玻璃金字塔,它们就这么相互冲突又融合地存在着。


这座玻璃金字塔出自 华人之光建筑师贝聿铭 之手。

但在设计之初,它仍遭受着不小的 争议

不仅仅是太过前卫的造型,让很多人难以接受。

法国人骨子里对文化方面的骄傲,也让他们对美籍华裔的贝聿铭充满质疑。


其实埃菲尔铁塔在建成之时,也没少被人说丑。

小说家莫泊桑经常爬上塔顶,不是因为喜欢, 是因为那是唯一看不到铁塔的地方。


似乎,争议是每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每一座伟大的建筑造就前,都必须遭遇的一环。

时间是最公平的评审。

多年后,这些建筑已经被奉为经典,成为巴黎这座城市地标式的存在。


巴黎这一期嘉宾,请来了恩利。

马岩松 是一位闻名中外的建筑艺术家; 恩利 ,则是一个艺术领域的 “新生”

走在艺术道路上的他们,却都经历着各种各样的争议。


特别是恩利,作为伊能静的儿子,他从小就因为另类的着装,遭受过不少非议。

但无论好与坏,他始终能清醒地面对一切声音。


在这一点,那些留名青史的建筑家也是如此。

他们对人间抱有爱 ,即便面临争议,这份爱仍能赋予他们勇气。

让他们能勇敢地坚定自我, 创造出那些能让城市自豪的作品。


当然,这些“出格”的建筑艺术之所以能存在,也 离不开巴黎这座城市自由与包容的氛围。

巴黎人能够包容各种先锋的、离经叛道的、有争议的艺术。


马岩松戏称:在巴黎不被骂,说明太平庸了。

市内最著名的一条商业街道里沃利街上,有着一个 世外桃源般的艺术家自治社区


这里原本是一栋废弃的金融机构建筑。

在众多艺术家和当时的巴黎市长努力下,政府决定出资买下它,将其改造。

当时的市长贝朗特·德拉诺埃在竞选时曾悄悄拜访59号

这栋6层楼的建筑,15年来共有 超过1000 多名艺术家进驻,俨然成为一汪艺术之泉。


这里轻松自由的氛围,让人会不自觉地卸下世俗的包袱,愉快地参与其中。



音乐、绘画、电影乃至建筑,艺术的神圣就在于它对于生活的捕捉与精神的表达。

争议恰恰是因为, 艺术家也许先于很多人之前,找到了表达的语言。


03 鹿特丹:流动

建筑并非艺术家孤芳自赏的抽象表达,在精神层面, 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鹿特丹 ,是欧洲人口流动和迁移的重要港口。


有人从这里出发去往更远的地方,也有人在这里登陆定居。

人们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故土,开启主动或被动的 漂流


流动的人带着自己的故事,漂浮在鹿特丹这片异乡的土地上,比如 徐大为。


这个收集了很多旧上海老唱片的华裔老头,是 第三代鹿特丹移民


他的爷爷是宁波镇海人,移民到荷兰后曾经是鹿特丹劳埃德公司的水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