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深圳福田区一5岁男童,和妈妈在行走的过程中,被高空坠落的窗户砸伤。经过了三天的抢救,还是没能留住他的性命。
16日凌晨5点,男孩抢救无效身亡。当晚,数百位市民自发组织祭奠活动,献花哀悼送别男童。
一个前一秒还拉着妈妈的手活蹦乱跳的孩子,就这样失去了生命。
看着视频里这位妈妈崩溃大哭的样子,同样作为一名妈妈,我的心也跟着隐隐作痛。
据媒体报道,半个月前,该
小区发生过另一玻璃窗从八楼坠落事件,但未伤及行人。
半个月后,
同样的事件夺走了一名5岁孩子的性命,击垮了一个家庭。
高空坠物的事件并不少见,在很多人眼里,从高楼扔下东西就像扔进垃圾桶一样,
可一桩桩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它真的会“杀人”。
2019年4月3日,南昌一共享单车“从天而降”,砸中一78岁老人,抢救无效身亡。扔车子的男子表示,推下来太麻烦了,看到下面没人,就扔下来了。
2018年3月,东莞一11岁女童,从24楼扔下一个苹果,砸中楼下一名三个月大的女婴致其重伤,终身需要大部分护理依赖,抛物女孩的家庭需要承担大笔金额。一个苹果,毁掉了两个家庭。
2016年11月,四川一位妈妈推着女儿回家的路上,一只健身铁球从天而降,女婴被砸中身亡。
一个个生命的陨落,一个个家庭的破碎,见证了高空坠物的“杀伤力”。
我所居住的小区,夏季以来发生过好几起从高空往下扔啤酒瓶、杂物的事件,有的时候侥幸下面没有人,还有的时候是险些伤人。
业主委员会多次作出呼吁,楼梯电梯里多次贴公告提示,但是没有引起住户们的重视,高空抛物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
香烟、矿泉水瓶、果皮……这些东西看起来很轻,但是真的从高空抛到地上,一个高速的物体速度突然变为0,杀伤力有多大?
央视《第一时间》栏目做过一个实验,让我们看一下,那些能“杀人”的物品,看起来多么的“微不足道”?
从10米高坠落的物体,速度在10米每秒以上,速度比百米赛跑冠军还要快,10米高,不过是三层楼的高度。
一颗四厘米的铁钉,从18楼高空抛下,能插入颅骨。
一个易拉罐从15楼抛下,可砸破头骨,从25楼抛下,可致人当场死亡。
一枚西红柿从5楼扔下,可击碎0.5厘米厚的玻璃。
一颗麻将、一个鸡蛋、一块西瓜皮,从不同高度坠落,可致人不同程度的伤亡。
△图片来源:央视《第一时间》
高空坠物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可这样的伤痛,却总是被人忽视。
“这个东西这么轻,能有啥事”
“扔的时候下面没人”
“懒得走下楼去扔”
这是很多高空抛物的人的想法,殊不知,一念之差,就能带走一个人的性命,就能摧毁一个家庭。
高空坠物离我们有多远
“夺命”的高空坠物,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生活中常见的高空坠物,总的来说,主要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
“被动”的坠落,有的是像深圳的5岁男童被砸伤身亡一样,由于窗户松动掉落,有的是居民在窗外摆放物品,比如杂物、盆栽等被大风吹落或不经意碰撞掉落。
有的是灯箱、广告牌,以及建筑物外墙脱落。
对于这些不可预见的危险,我们不管是行人还是住户,重点都是要做好预防。
当我们是行人的时候,这些要点要谨记:
-
要教会孩子识别“小心高空坠物”的警示牌,一旦看到一定要绕行。
-
告诉孩子,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玩的时候看一眼上面,如果有墙皮脱落,广告牌松动,花盆摆放靠外的情况,切记要远离。
-
如果是走高层建筑路段,尽量走有防护内街。
-
大风、暴风雨天气,是高空坠物的高发期,出门时要小心观察。
作为住户,我们也应该做好防护措施:
-
为了对自己和别的家庭负责,要定期检查自家窗户、阳台搁置物、悬挂物等。哪怕是我们日常养育的盆栽,也不要放在阳台边缘。
-
同小区的住户,存在安全隐患也要及时提醒,并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
建筑物外墙如果有松动、脱落的情况,要呼吁物业定期巡查维护检修。
不要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管砸伤谁,都是一个家庭的灾难。
更何况,一旦发生事故,很多家庭可能都需要为之负责。
2014年,武汉汉阳区一女婴被高空坠物砸伤后,因没有找到肇事者,家人将一幢楼除一楼外所有住户告上法庭。
经法院判决,其中89户住户不在场证据不被认可,法院判决其共同赔偿该女婴36.3万元。
因为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五条、八十七条对高空坠物的法律责任有明确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搁置物、悬挂物坠落,造成他人损坏的,
如不能证明自己没过错,所有人、使用人或管理人,都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换句话说,悲剧发生了,如果找不到肇事者,我们都可能是要承担责任的。
互相监督,是对彼此的负责。
除了“被动”坠物,人为故意扔下杂物的“主动”坠物,更令人气愤。
“高空作案”造成物品、人员伤亡的事件屡见不鲜。
5月16日,杭州两名六七岁孩子,从高楼扔下一根钢管,导致车辆被砸窗。
所幸车内没人,没有造成人员的伤亡。
4月19日,江苏徐州3名小学生在14楼玩耍时,将两块石头扔下,砸伤一名一岁大的婴儿,导致其腿部骨折。
这些孩子的确闯了祸,可是退一步想,他们未必是真的“熊”,未必是故意伤人,他们只是觉得这样好玩,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我们要教孩子如何远离坠物危险,更要避免孩子成为高空坠物的始作俑者。
1、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有危险意识。
家长可以带孩子观看相关视频,从直观上感受一下,高空中一个小物件落到地面的能量,相信这也是一次好的物理教育呢。
2、
其次,孩子不做“熊孩子”,家长也不要做“熊家长”。
2017年,杭州一小区物业,为了避免高空坠物造成伤害,特意拉起大网,谁知最后防坠物网变成了垃圾场。
没有大网的地方,比如车库顶棚,被砸的七零八落。
保洁阿姨表示,经常刚刚清理完,就又有新的垃圾抛下,小区内人、物被砸伤的事情很常见。
这些抛物的人,有大人也有孩子。
不知当大人抛下杂物的那一刻,有没有想到孩子看到后,会有怎样的影响?
家长以身作则,孩子才能不“暗箭伤人”。
3、除了讲述风险和以身作则外,我们也要从“硬件”上,杜绝孩子高空抛物。
比如,把纱窗换成不能轻易打开的,带锁型纱窗。
我们要知道,孩子能抛出去的可能是一个苹果,也可能是他自己。
危险可能发生在别人身上,也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