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60%以上。而在新疆,农业用水占经济社会用水总量90%以上。所以,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利系就在新疆高度关注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保护好生态环境、协调好人与自然“争水”的关系、做好水和盐的监测与合理调控。
要想当好水利工程的“参谋”,真正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设计意见,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目标,
“到实地去”
是水利系老师们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和“法宝”。
雷志栋院士长期在新疆进行调查、监测、试验与工程咨询,作为技术负责人指导完成了叶尔羌河、阿克苏河、渭干河、喀什噶尔河等4个大型绿洲灌区的水盐监测,承担了塔里木河干流生态水文过程及生态保护、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等多项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
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四水转化研究和塔里木河水资源与生态保护研究两项成果均获得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对于面积为
166万
余平方公里、
570条
主要水系、有无数如毛细血管般支流的新疆来说,
到现场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况且,90年代高速公路网络和导航技术都不发达。
遭遇高原高寒狂风、强沙尘暴等恶劣天气,遇到各种车辆故障等突发状况都是常事。
让尚松浩印象比较深的一次,他们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野外观测时,准备晚上就近在沙漠露营。塔里木盆地内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结果那天晚上下了大概20多毫米的雨,所有人都被淋湿,只能紧急赶到最近的村子里找了个棚子待了一晚上。
塔里木河、叶尔羌河、渭干河、喀什噶尔河、车尔臣河、阿克苏河、和田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
尚松浩对新疆的大小河流如数家珍。
从1992年在研究生期间跟随雷志栋参加新疆叶尔羌河流域水盐监测项目,尚松浩已经完成了
20多个
新疆的水资源项目。“比我老家都跑得多!”他告诉记者,新疆108个县级区划,他已经跑了
50多个
。
叶尔羌河是水利系在水文水资源方面扎根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基地”。作为新疆第一大灌区,叶尔羌河从1985年第一次流域规划后的近40年来,通过建成各类水利设施、科学规划利用水资源等措施,绿洲的
灌溉面积从522.8万亩增加到2020年的1051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