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重庆,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哥老官”、“高老九”、“辣府”这些网红重庆火锅店的名字,吃货们不惜排上好几个小时的队,只为在餐桌上让自己一次辣个爽。除了美食,重庆的山景和夜色也令无数旅游爱好者们心驰神往,而在这片土壤上成长起来的人,也必有其独特的个性。
钢琴家陈萨,出生于重庆的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是圆号手,而母亲是舞蹈演员。她身上强烈的爱憎分明、无所畏惧和朴实善良的天性都来自对故土的记忆。如果要用音乐和艺术来形容这片土地,陈萨的回答是朦胧的印象派音乐和大气奔放的泼墨艺术,足以让人对这个热情豪爽又略带神秘的山城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
同样也是吃货的陈萨还从川菜中得到了启发。“一个重庆小吃就有那么多佐料!味觉的层次感会不会提高我对音乐的理解?答案是肯定的。”
和重庆紧邻的成都,是陈萨儿时必去的学琴之地。9岁起,陈萨拜师在但昭义门下学习。在陈萨的母亲黄波的回忆里,单程11个小时的火车漫长而枯燥,母女俩经常要在拥挤的车厢连接处休息,又在路边凳子上等待回程的火车。但昭义教授不忍心看陈萨母女这样辛劳奔波,一年后改为自己坐火车来重庆教琴,这才结束了这种不堪回首的苦日子。
“我要尊重她对钢琴的爱。”这一信念支撑着母亲黄波带着陈萨为学琴四处奔波,黄波想要为陈萨买一台1973元的钢琴,卖掉了家里录音机才付得起分期的首付。
提到但老师,陈萨说自己是个幸运儿,但老师永远都用真实和真诚让学生去感受音乐,对陈萨来说这个方式甚至重要过所有他教授的技术方面的东西。“如果没有真诚的态度,可能一辈子就在另外一条路上迷失”,可见但老师的这种人格魅力对陈萨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1996年,年仅16岁的陈萨获得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第四名,成为了该比赛年龄最小的获奖者,也因此受邀进入伦敦乔凯音乐学院学习。2000年,她获得了波兰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第四名以及波兰舞曲的最佳演奏奖,由此开启了国际舞台上的演奏生涯。2005年获得美国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水晶大奖,更使她成为了唯一在三大国际钢琴赛事中获奖的中国钢琴家。
“三次比赛都是不可或缺的促进、刺激、自省、积累的过程。在那之后,不参加任何比赛也已有许多年了,其实自身的成长也是有模有样的。我觉得个人的学习态度,以及是否能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参赛夺奖并不是成功绝对因素。 ”
作为“当今中国最优秀的肖邦演绎着之一”,肖邦在陈萨艺术生涯中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陈萨更是拿到了全球范围内仅印制了80本的“肖邦护照”,其中,中国音乐家占据了其中的3本,分别由郎朗、李云迪、陈萨持有。
“每一位作曲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多面性,是让人难以置信的。肖邦的音乐既有千军万马的气势,又有细腻敏感的诗意,有时甚至有些苦涩,却又会像糖果般甜蜜。”
叱咤国际舞台多年的陈萨获得过无数赞誉和掌声,德国《音响发烧友》杂志曾评价道:“陈萨的诠释风格非常果断、充满张力,她对音乐结构的解读也更加睿智,她的演奏非常细腻,但是不会迷失在其中。除了展示全部富于诗意的美感之外,她总能感受到火山爆发前地壳里的运动,她的潜力就在于时常处于感情绝望的边缘。”
在陈萨看来,音乐不仅仅是一堆音符组合成的旋律,更包含了音乐与外部事物的联系,只有当你尽量真挚地去渗透、去理解自己所弹奏的音乐,才能更好地呈现给听众。
本周日,第一次登台星广会的陈萨将与指挥朱其元及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合作带来肖斯塔科维奇写给儿子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里巧妙融入了钢琴启蒙时期的手指练习,细腻的小心思尽展肖斯塔科维奇的舐犊柔情,作品的第二乐章更是被称为“世间最动人的柔板”之一。
“ 老肖的确是一位非常不同的作曲家,有人也曾说‘音乐终止在老肖这里了’,他几乎所有作品都能让演奏者以不同的方式过把瘾,全套的前奏曲与赋格以及交响乐都是绝不可不听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