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去参加了一个阿迪达斯的线下活动,见到了美国歌手“菲董”(Pharrell Williams),索要了一个签名。记得那场活动有很多人找他签名,但我是唯一拿CD的,现在的年轻潮人们恐怕连CD是啥都不知道了吧?
其实我拿的还不是他本人的CD,而是Daft Punk的那张《Random Access Memories》。我很喜欢菲董献声的两首歌,下面请听其中的一首《Lose Yourself to Dance》:
菲董这次是来北京参加格莱美音乐节的,我的一个热爱音乐的朋友感慨说,她之所以没去参加是因为她老了。我也没打算去参加,不过我不觉得是因为我老了,而是音乐老了。
音乐曾经非常年轻,因为那时的音乐体现了年轻人的力量,代表着创造力的最高境界。就拿美国来说,美国在过去这100年里创造出了很多崭新的音乐形式,它们无一不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有些甚至引领了新时代的到来。
比如1920年代的乡村音乐,体现着人类从农村进入城市后对乡村生活方式的留恋。那时的农民工再穷也要去买一张Jimmie Rodgers的唱片,为的就是纪念那个注定将要失去的家乡。
再比如1940年代的比波普爵士乐,体现了来自其他民族的自由灵魂对欧洲传统文化的冲击。从爵士乐中诞生的垮掉派文艺思潮彻底改变了欧美文学传统,并直接导致了嬉皮士运动的诞生,“文艺”这个词的定义从此彻底被改变。
当然还有1950年代的布鲁斯,从中诞生了摇滚乐,其文化价值就不用我多说了。之后还有DJ文化和Rap的出现,代表着人类创造力从开放走向自我的大趋势。过去的音乐人必须找人合作,但现在的音乐人只要有台电脑,就可以把自己关在家里,制作出一张完整的音乐专辑,从配器到人声全包了。
再来看中国。从我小时候听到的李谷一、张行和张蔷,再到后来的港台流行音乐的进口和中国摇滚乐的横空出世,直至校园民谣的出现和魔岩三杰的昙花一现,它们无一不是新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践行者和见证人。那一代中国年轻人当中最有才华的都去玩音乐了,他们是中国创造力的最佳代表。
(那次活动偶遇张蔷)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音乐的先锋性越来越弱,音乐人的创造力持续下滑,已经不能代表这个时代了。你想想,过去的20年里诞生了哪种全新的音乐形式?有哪些音乐对这个时代做出过贡献?
时代当然仍在进步,但音乐已然老态龙钟,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
如今,什么东西最能代表这个时代?答案不是音乐,不是电影,更不是诗歌和绘画。我甚至认为,艺术本身也变得老态龙钟,跟不上这个时代了。在我看来,最能代表这个时代的是新技术的出现,正是它们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比如,计算机和互联网改变了信息的处理和流动方式,极大地释放了创造力;物理学理论和试验方法的进步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奥义的理解,甚至改变了宇宙的定义;新能源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留下的生态足迹,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DNA测序技术的进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CRISPR技术的出现甚至让我们具备了随意修改生命蓝图的能力……所有这些技术进步才是如今这个世界最有趣的地方,它们远比音乐有意思多了。
还有,集装箱和喷气式客机把地球变成了地球村,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相互交流,互相理解。古人无法理解的是,如今甚至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也能走遍地球,饱览人间奇景,这在30年前还是不可想象的。就拿我刚刚去过的马达加斯加来说,30年前它还是个极端封闭的国家,很多原始森林从来都没有外人进去过。但今天我可以相对轻松地走进那些密林,甚至用一台国产的VIVO手机就可以拍到狐猴跳跃的慢镜头。要知道,这样的情景此前只有BBC和爱登堡爵爷才能拍得出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