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核集团
邀您观核新闻 帮您聚核热点
51好读  ›  专栏  ›  中核集团

【独家】告别,是为了重新出发(下)

中核集团  · 公众号  ·  · 2017-05-22 18:19

正文

《中国核工业报》    王菲|文


一个党员的两次鞠躬

        “ 决策权要给听得见炮声的人。”和自兴强调,“指挥权要交给一线的领导班子和党委。” 2016 年8 月26 日,衢州铀业的职代会上,《调整改革人员分流安置方案》以91.5%的赞成率通过。彼时,同处浙江省、距离衢州220 多公里的杭州,G20 峰会召开在即,维稳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我们当然有压力,在稳定高于一切的时候,开职代会是有点冒险的决定。”高永学说,“但是我们班子也客观分析了形势,结合我们之前分组包干找职工谈心的情况,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再拖下去反而不好。”稳妥起见,他们给上级汇报了情况,并认真准备了预案。职代会上方案高票通过,高永学——这个在矿山坚守了37 年的老兵,饱含泪水,给在场的职工代表深深地鞠了一躬。

        他知道,这一年,虽然因为改革触及职工痛点,但是,即便在职工最不满、最抵制、情绪最激烈汹涌的时刻,矛盾和分歧都始终被控制在公司内部,没有形成对外的上访事件;而党员更是没有参加任何一起闹事和上访。矿山的职工还是有素质、有觉悟、讲道理的。高永学理解他们,更感谢他们。

        据办公室主任郑慧霞回忆,高永学在职代会顺利召开的当晚,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终于可以安稳地睡个好觉了。”他平静又疲惫地说,“ 今晚, 我们去食堂喝点酒吧。”

        很多人不知道,职代会顺利召开的背后,是无数细碎繁琐的基础工作。

        “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帮助我们争取合法权益有说服力。”职工的诉求既复杂又简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地矿调整改革小组在制定改革方案的时候经过了充分调研,查阅了法律法规,参考了集团外有关单位的相关经验。“只要不违反规定,就全力为职工争取利益,绝不能让职工吃亏。”在衢州铀业最终形成的分流安置方案中,13 项政策依据罗列其中,既有《劳动法》《合同法》这样的通用法规,也有浙江省、衢州市关于工资、保险和公积金等地方规定。除了一次性经济补偿,为了鼓励职工自谋职业,通过广泛调研,改革小组借鉴部分国企的通行做法,对于部分符合条件的职工还给予了一次性就业补贴金。

        “必须关爱职工,改革调整不是简单关闭企业,核工业应该是大家永远的家!”和自兴表示。为加大扶贫力度,中核集团专项拨付了特困补助金50 万元,用以帮助特困员工。

        在关键时刻,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急、难、险、重面前也得到了更多的体现。

        郑慧霞说:“ 调整改革的启动,让我们有些措手不及。我一边在说服自己转变思想、调整情绪,一边又要转过头和员工解释政策、谈心沟通。等一切尘埃落定,每天都会有共事多年的同事来办公室告别,那种感觉难以描述。”

        党员许建明, 是一名技术能手。因为关停,他所在的班组被撤销。他主动提出待岗,但支部活动一次都没有缺席。机修车间主任姚明标,面对关停,主动提出内退,并劝说儿子签订协议解除合同。

        不怕麻烦,不怕开会,不怕解释,不怕冲突。

        依法依规、稳妥推进、精干高效的原则,既保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也稳定了有些混乱的局面。在完成人员分流安置这项艰巨任务后,2017 年3 月,办完退休手续的高永学再次给留守职工深深地鞠了一躬。他并没有像之前职工猜测质问的那样,尽心尽力、委曲求全地搞好调整改革让自己升官发财,他只是恪守一个党员的职责,站好最后一班岗。而他坚守了37 年的矿山,还要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与他并肩作战一年多的李海辉接过了转型升级的接力棒,接任总经理职务。

        虽然几经周折,衢州铀业的人员分流安置已经基本完成。但这只是完成了调整改革的第一步。此后,衢州铀业还将面临着停运、闭坑、退役和转型升级等一系列任务,这些任务也并不轻松。


关上一扇窗,打开一道门

        衢州铀业打响了地矿调整改革的第一枪,树立了标杆,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7 年1 月14 日,在中核集团2017 年度工作会的开幕式上,11 家单位被授予了2016 年度“业绩突出贡献奖”。衢州铀业榜上有名,成为地矿系统唯一一家受表彰单位。中核集团硬岩铀矿山调整改革工作也得到了国资委的肯定,其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被国资委编入《国企改革50 例》,并编成工作简报,供其他央企参考。

        调整改革前,衢州铀业总人数262 人,改革后,保留了维持维护人员48 人。现在,生产早已停止,矿区也显得十分冷清,只有几十人在值守着偌大的矿区,对矿井废水废渣进行着基本的维护。

        无论在改革前改革中还是改革后,矿山的安全环保都从未放松过。原矿长丁业华说:“虽然因为改革后人手不够,为维持运转,工作安排起来常常比较为难,但是,安全环保的标准和要求却从未放松。”

        和大多数生活在矿山的人不同,郑慧霞有机会到三门核电外派两年多。她说:“我出去过,也见识过,更被刺激过,和核电相比,我们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差太远了。”但思前想后,她还是选择留下来坚守,虽然仍有迷茫,她还是愿意和公司一起继续探索转型升级之路。

        而那些曾不理解调整改革、不愿尝试未来生活却又最终离开的人如何面对山外那陌生的世界?

        据介绍,中核集团及时到位的补偿款给了分流员工一个相对充分的缓冲时间,以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新的工作生活,衢州铀业也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分流员工寻找新工作。

        根据目前跟踪的信息来看,分流安置的人员有部分员工在核工业系统进行了工作调动;年龄大点的内退人员,在城里找了保安库管的工作,收入比原来增加了,生活获得改善;年轻人也获得了更广阔的空间,因为江浙地区经济发达、企业众多,工作并没有那么难找;而勘测、化工、工程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踏实的工作作风,反倒成了不少企业争抢的人才,收入也比原来多了。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调整和沉淀,大家的生活又慢慢步入正轨。就像石头投入湖面,激起一片水花,随着时间流淌,最终又归于平静。化验室的职工应春芳看上去像个小姑娘,完全看不出已有30 岁。她留下来继续做矿山停产期间排放废水的化学检测,确保矿山停产后排放物的安全环保。在男性为主的矿区里,她是为数不多的女职工之一。作为矿区的子弟,在这里出生、成长、上学、上班,年纪不大的她却有着深厚的寄托。“这里有我生活的大部分记忆,我不愿意走,我希望这里能变好,它不仅是我的矿,更是我的家。”

        2016 年,和自兴拜会了衢州市市长杜世源,探讨了衢州铀业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与地方环保产业、文化产业相互融合,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等相关问题。

        目前,衢州铀业正在积极开发新的项目——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项目。这个项目充分利用了矿区的地理优势和场地资源优势,有助于帮助地方政府解决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难题,实现企地双方共荣发展。

        调整改革前,徐松生忙活了几十年矿山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他又有了新的任务。目前,这个项目正在抓紧实施中。

        告别过去,衢州铀业又一次启程,走在了重新出发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