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乱世三国,就不得不说那些聪明绝顶、奇计百出的谋士,毒士贾诩、鬼才郭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最令人记忆深刻之人,莫过于诸葛孔明和司马仲达,他们二人之间的对决也非常精彩。诸葛亮是蜀汉的顶梁柱,其身份和地位无人能及,阿斗对他言听计从,司马懿也不简单,乃曹魏皇帝最为倚重的大臣。
别看司马懿比诸葛亮还要大两岁,他出山的时间却晚于诸葛亮,而且是曹操强行派人把他召入府中,否则估计会更晚。另外,两人出山后的待遇截然不同,曹操发现司马懿虽然有才,心机却非常深,看起来很不靠谱,不值得委以重任。而诸葛亮就不一样了,当时刘备缺兵少将,三顾茅庐才将他请出,甚至不顾刘皇叔的尊贵身份,哭着跪求诸葛亮辅佐。
既然刘备如此有诚意,诸葛亮也就没有端着架子,决定帮他实现匡扶汉室之理想,功成名就后退隐江湖,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牛人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自从得到诸葛亮之后,刘备再也不像以前那般落魄,更不用东躲西藏、寄人篱下,先是有了荆州作为根基,后又拿下汉中、川蜀之地,三分天下有其一。
有不少人觉得,诸葛亮被《三国演义》严重神化了,他处理内政的确有一套,但军事才能并不突出。笔者对此持有不同观点,且看诸葛亮之前的手笔,哪一次指挥若定,把几乎一无所有的刘备,推上皇帝的宝座,虽然不能把所有功劳归于孔明,但他绝对是第一功臣。
在遇到劲敌司马懿之前,诸葛亮犹如开挂一般,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然而,自从司马懿的出现,使得诸葛亮的辉煌战绩戛然而止,多次北伐的努力付诸东流,蜀汉的国力也被掏空。没有对手时非常寂寞,遭遇强敌时束手无策,想必诸葛亮对此深有感悟。
咱们看一下两人对决时,诸葛亮绞尽脑汁都想干掉司马懿,不愿他多活一天,甚至为了逼迫司马懿出城决战,派人日夜不停地叫阵,而且还送女人的衣服给他,嘲讽他像个娘们一样,可见诸葛亮处死司马懿的心思多么强烈。
上方谷之战时,诸葛亮做出缜密安排,准备让司马懿父子葬身火海,人算不如天算,正当司马懿认为自己必死无疑时,天空突然降下倾盆大雨,诸葛亮差点气吐血。反观司马懿,诸葛亮布置空城计时,精明的司马懿一眼就看出城中没有多少士兵,诸葛亮不过是在虚张声势,想以此吓退魏军。手握十几万大军的司马懿,不顾将士的反对,立马下令撤退,其实是对诸葛亮手下留情,究竟是为何呢?原因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