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园地
主要发布与历史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发布《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的各类信息。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园地

教材研究 | 如何清晰地表达“中国与这些国家建交发生在1954~1956年间”?

历史园地  · 公众号  ·  · 2024-07-31 00:00

正文

某高中教材“选必1”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第1子目“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说: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首先与苏联建交,接着与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瑞典、丹麦、瑞士、芬兰等国建交。 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进展。 到1956年,中国又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这个文段共有 4句 为了方便下文叙述, 笔者 加了 四个序号。

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觉得对第④句的意思,可以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中国与这批国家的建交 发生在1954~1956年间 (下称 “1954~1956年”说 ),一种是中国与这批国家的建交 发生在1956年 (下称 “1956年”说 )。但笔者也不能十分肯定,于是向校内外六位语文名宿、名师求教,而他们的看法也不尽一致。其中三位老师持“1954~1956年”说,三位老师持“1956年”说。持“1954~1956年”说的老师认为,句中 “到1956年”应该是指一个时间段,而非一个具体年份 。笔者 查阅外交部官网“国家与组织”→“国家(地区)”等资料, 发现 :中国同挪威建交的时间是1954年10月5日 同南斯拉夫建交的时间是1955年1月2日 同阿富汗建交的时间是1955年1月20日 同尼泊尔建交的时间是1955年8月1日 同埃及建交的时间是1956年5月30日 同叙利亚建交的时间是1956年8月1日 同也门建交的时间是1956年9月24日 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的时间是1954年6月17日 中荷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的时间是1954年11月19日。 据此可知,上述九国, 在1954年与中国建交的有三个 ,一个是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挪威,另两个是与中国建立 代办级 外交关系的英国、荷兰; 在1955年与中国建交的也有三个 ,即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他们都是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在1956年与中国建交的也是三个 ,即埃及、叙利亚、也门,他们也都是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可见,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建交,的确是 发生在1954~1956年间 ,这也应该是教材编写者的意思吧。

而笔者认为,“1956年说”也不无道理,很难断然否定。其理由也不一,主要有三种:第一种理由是,句中有一个 “又” 字,“又”字表明发生在1956年——如果把“又”字改为 “先后” ,那就表明是发生在1954~1956年间了;第二种理由是,文段中的第②、③句是交代新的历史条件,并且用句号隔离,所以第④句话可以理解为新的建交时间,与前面第②、③句存在因果联系,但不存在时间包含关系;第三种理由是,“到”字让人产生误解,它除了有“到达、达到”“往”“周到”“表示动作有效果”等意思外, 在南方的很多方言中,其意犹介词“在” ,如“开学时间定到9月1日”“开会改到明天”——这两个句子中的“到”都是“在”的意思,所以, “到1956年”在南方的很多方言中就有“在1956年”的意思 ——据说这个方言也影响到北方地区了,第④句中的“到1956年”的确是可以这么理解的。

综上,为了避免 对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