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两天我在家无事、便翻阅了一遍这些年的日记,反思自己过去几年的得失。认真思考以后,我发现自己有两个很大的缺点,一个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容易钻牛角尖;还有一个就是过于“不服输”,碰到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明明都已经大势已去,却还总想着“再搏一把”。
明代大学者薛瑄曾说:“处大事贵乎明而能断,临大势贵在顺而有为”。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要保持头脑清醒,及时决断;面临大势的时候则应该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行。
看到这句话,我顿时觉得醍醐灌顶,薛瑄所提出的这两点人生智慧,的确是自己很长时间以来都未能做到的。比如说,大四下学期,我为了找工作而焦头烂额。那时候刚好碰上就业环境和经济状况的不景气,大量的企业都面临着裁员的危机,面向应届生的岗位就更少了。我当时有一个特别心仪的工作,专业也很对口。为了得到这个宝贵的就业机会,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还特意报了一个所谓的求职面试培训班,把自我介绍都练习了几十次。
可是天不遂人愿,我最终还是在“终面”这一关被淘汰了。当时我就特别想不通,自己明明都已经准备这么充分了,为什么还是不行?周围的同学都劝我趁早“翻篇”,不要纠结这件事了,还不如用这个时间和精力去找其他的机会。可我当时就是自己跟自己较劲,还不死心地打电话、发邮件去询问HR淘汰我的理由。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我才察觉出那时候自己的荒唐。正所谓大厦将倾、狂澜既倒,录取名单早就在内部公布了,婉拒被淘汰者的电子邮件也早就群发了。大势已去,我却还抱着虚无缥缈的侥幸心理想要去改变它,的确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我以前看网络小说的时候,总是惊讶和感叹于主人公的“超强意志力”。很多人明明都已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还总是能在关键的一刻绝地反击、转败为胜。可是生活不是小说,很多时候这个“势”并不会站在我们这边。如果我们在大势已去的时候还总想着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其实是情商不够高、处事糊涂的表现。
这就好像上古传说中的夸父逐日。很多人都相信,夸父的故事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这个充满着浪漫主义想象力的传说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持不懈、要拼了命地往前跑,不达目标决不放弃。可是我们在讲述传说的时候,却过分关注于“逐日”的过程,故意省略和忽视了那带有悲剧色彩的结尾。
在故事的最后,夸父拼了命地奔跑也没有追到高悬天边的太阳,精疲力竭以后口渴而死。时过境迁,如今的我再次听到这个传说,从中发掘出了新意。追不到就是追不到,夸父为什么非要逆天而行,非要做这样一些无用功?
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的现状面前,还总想着改变这个让自己不满的现状,这不叫“不服输”,这是执拗。所谓的执拗,就是自己和自己拔河,自己和自己较劲。
大势已去的时候,执拗并不能让我们翻盘,只是让我们多做一些刻舟求剑的无用功。输了就是输了,不行就是不行,与其违心自苦地强撑硬抗,不如松一口气,在大势面前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