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韦幸伶
⊙
指导
/ 丁红宇
⊙
单位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
患者女,5 岁,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为脐周压痛,多以饭后及饮水后为著,疼痛时间不固定,无恶心、呕吐,无寒战、发热。
查体:
全身皮肤未见黄染、皮疹及出血点。
腹软,脐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 6~8 次/分。
临床给予「
醒脾颗粒、整肠生
」等药物对症治疗,患儿疼痛未缓解。
超声检查
腹部空肠、回肠及结肠肠管壁明显增厚,以左半结肠为著,较厚约 10 mm,且肠管壁间可见多发点状强回声(图 1 ~图 4);左半肠管周围大网膜及肠系膜明显增厚,回声增强,该区域网膜及系膜上探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图 5),边界清,较大约 17×10 mm;胃壁增厚,较厚约 3.9 mm(图 6)。
图 1~图 4 示肠壁不均匀增厚
图 5 肠系膜肿大淋巴结
图 6 胃壁不均匀性增厚
超声提示
1. 空肠、回肠及结肠肠管壁增厚;
2. 网膜及肠系膜增厚并多发淋巴结肿大;
3. 胃壁增厚;
4. 考虑腹型紫癜所致
实验室检查
血 IgA 免疫复合物升高,血沉增快,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未见异常。
治疗经过
临床予以「禁动物蛋白饮食、葡萄糖酸钙、甲泼尼龙」等治疗,病情好转。
病例讨论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由 IgA 免疫循环复合物介导的系统性白细胞碎裂性小血管炎,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成人也可发病。
过敏性紫癜典型临床表现为非血小板减少的可触性皮肤紫癜,可伴有关节痛、消化道症状和肾脏受累。其中,以阵发性腹痛、呕吐、血便等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者,临床称之为腹型过敏性紫癜。
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多为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也可有腹泻、恶心呕吐,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肠套叠、肠梗阻甚至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腹型过敏性紫癜
超声表现
1. 多为小肠受累,可累及一段或数段肠管,受累肠壁全层不均匀增厚,直径约 6~7 mm,更甚者可达 10 mm(正常<3 mm)。
2. 增厚肠壁以中等回声为著,回声欠均匀,各层清晰可辨,受累肠管黏膜及浆膜层多粗糙,横断面呈「面包圈」征,纵断面黏膜呈「花瓣」征。
3. 肠蠕动明显减弱,有僵硬感。
4. 可伴腹腔淋巴结肿大、腹腔积液等。
5. 继发肠套叠时,可见「同心圆」征和「套袖」征,病变局部肠管扩张,管腔呈向心性或偏心性狭窄。
鉴别诊断
腹型过敏性紫癜需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阑尾炎、美克尔憩室炎等鉴别。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好发于冬春季,多见于 7 岁以下小儿;
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史;
可表现发热、腹痛、呕吐、腹泻或便秘症状;
①右下腹簇状增大的淋巴结,每簇 ≥3 个,淋巴结的短径>5 mm;
急性阑尾炎:
②压痛显著点可见同心分层、不可压缩的腊肠样结构,管腔内可见脓液;
美克尔憩室炎:
①右下腹回盲部肠管旁条索状包块,长约 30~50 mm;
②包块一端为盲端,稍膨大,一端与肠腔相通管壁较厚,厚度 ≥3 mm;
③管腔内充满液性无回声区,张力较高,
少部分腔内见粪石强回声斑,后伴声影;
⑤肠间隙可见少量游离液性区分布,宽度 ≤ 20 mm。
治疗和预后
本病常为自限性,大部分病例在数周或数月内痊愈,部分患儿可复发。
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
目前,本病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通常
为对症处理。
[1]
陈玉龙, 李扬, 孙潇, 等.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J]. 医疗装备,2019,32(08):16-1
[2] 陈晓康, 陈泽坤, 陈競芳, 等. 超声联合胃镜诊断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7,33(05):430-433.
[3] 刘福娟, 张东风, 刘玲, 等.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超声表现分析[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7,19(02):139-140.
[4]崔华, 马进财, 刘绍玲. 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高频超声诊断价值探讨[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10):1833-1836.
推荐阅读:
超声时间「典型病例类」文章的写作流程和思路
甲状腺只能长在颈部?卵巢不服!
儿童腹痛:超声慧眼识真凶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