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管家
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作者: 三万
如果我问你,在中国最不缺的是什么?你的回答一定会有以下这些:
人,哪哪全是人;
专家,哪里都有专家;
脑残,傻X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不过我很有必要在这诸多答案中再加上一条:
在中国,最不缺的就是暴富故事。
这些故事都有个统一模板:某人+做了某件事+短时间+人生逆袭。
我年初开始干微商,年底回家开奔驰;
有个朋友白手起家做代理,一年入百万;
兄弟把钱放贷,每年都不少赚;
当然,现在更高端了:
那谁跟着投资股权,都移民国外了;
炒房算什么,买比特币今年都翻好几倍了;
我们这个时代,被财富故事环绕,随便是谁,都能给你讲出一套套别人发家暴富的故事。也不知真假,也不知有无。
时代前进发展,祖国大地万丈高楼平地起,最有意思的莫过于骗局和机会并存。在这百花争艳的盛世,乱花渐欲迷人眼,总有一个骗局为你设计。
更精彩刺激的是,伴随着房价暴涨,骗局和套路,也越发与时俱进,水涨船高了。
我们大概梳理下近年来,曾火极一时的所谓投资机会:
上面出现的这些机会,除了炒房,最终几乎都尘归尘土归土,烟消云散。客观点说,炒房的也不是100%稳赚,那些一不小心买了公寓、买了景区盘的,眼泪至今还没擦干净。
全国人民在一次次房价暴涨中,狠狠挨了教训涨了经验,不仅仅是价值观,还有伴随的投资理念。
买房的人会有一种参考:什么?还没有我买房赚的多,我凭什么投你的理财产品?
踏空没买房的会想:大爷的,我也想要翻倍,不然落后买房那些人太多了。
这种理念深深扎下了根:投资你这东西跟买房比咋样?
于是,房价上涨的副作用终于产生了,扭曲大部分人的投资理念。人们心中隐隐约约产生了一个投资锚:房子。拿所有投资产品,和房价收益进行对比。
浮躁的情绪左右着投资者。普通4%、5%的收益压根都不想放在眼里,满世界找寻着翻倍的机会。
正常么?可怕么?好笑么?
有时候好奇的想,如果一个亿万富翁,从2011年开始,上面那些套路一个不落的玩个遍,到今天账户里会剩多少?
这故事,一定非常有趣。
房价的一次次上涨,深深的刺痛了人的神经。把人们愁坏了,拼命寻找新的财富暴涨方式,挖掘新的翻倍替代物。
同时,伴随着人们越来越高的收益预期,“骗子们”也挖空心思与时俱进,绞尽脑汁设计新的套路。
于是乎,基于“你需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的优质服务下,投资者和“骗子”们一拍即合。一批批、一款款,看似高大上外表,实则经不起推敲的投资品种出现了。
有意思的是,他们都在推销时,还是离不开和房价做比较:
“我们的理财产品年化15%,放个4年利滚利,不比炒房差的”
“先生,我们私募新发行了某股票的定增,您有兴趣么?比买房高很多,很多老板都在买,还剩最后俩名额。”
我们不妨把这些套路和一次次房价涨幅做个分类:
从收益预期角度:每次升级,都比以往高,以前的低收益套路谁还看得上。从受众的角度,每次升级,也更加高精尖,一开始是平民老百姓,后来是有钱但不太懂行的,再到后来就是懂行照样被骗。房价上涨史,同时也是套路的打怪升级史。
2016年,各地房价暴涨翻倍,本以为这下“骗子们”总该黔驴技穷,无可奈何了吧。难道还能摸出什么“伟大”的产品,比翻倍更加牛逼?
显然我们低估了人类的智慧。2017年暂告一段落的炒虚拟货币,狠狠的又给大家上了一课。很讽刺的是,这次受伤的竟然大部分是高精尖的程序员。
翻看历史 ,真的是,任你百般聪明,总有一款套路适合你。
骗子们在一次次与房价的抗争中,颇有股“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不屈不挠精神,每次都赢得了胜利。
由于这次房价短时间内的翻倍,我们很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新“骗局”会有以下特色:
1、收益率越来越吓人(比翻倍还要猛)
2、投资原理越来越难懂(各种高科技,代表未来)
3、面对受众越来越高精尖
比特币、ICO这种绝对不会是特例,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定会有个莫名其妙,谁也不知道咋回事但就是涨很猛的东西,吸引着大家的眼球,让你蠢蠢欲动想搞一把。
更令人担心的是,随着GDP增速的不断下滑,也预示着整个社会增量财富的空间在压缩。那么没有新的机会和渠道扩展财富,必将引起存量财富的争夺,那可是要食肉饮血,相互搏命的。
这就又给“骗子们”出了新的难题:以前轻轻松松可以赚1亿的,现在日子忽然紧了,只能赚5千万,受不受得了?吃惯肉了,改吃斋,这可咋整?
同时普通投资者也不得不面对现实:以后财富暴增的方法越来越少,某些人幻想的翻倍逆袭恐怕越来越渺茫。未来的我们恐怕只会像发达国家一样,再也没什么大的暴富投资。
一个不甘心一个不愿相信,这两者缠绵在一起,又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制造出怎样的妖魔鬼怪。
对于明天我们永远是未知的,骗局在一次次升级后,最终会以什么形态出现,我们也无法预知。
就像虚拟币一样,duang的一下疯狂刷屏,一周内不下10个朋友问我要不要投,相信将来肯定还会有类似的情况出现。
而且,下一次,单纯靠“擦亮眼睛、保持冷静”早已远远不够。再说“不懂的,我不会碰”这种偏鸡汤的理由,也怕是很难拦住某些人了。
想了想,那时候,干脆就“自求多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