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庄晋财(江苏大学教授 博导,镇江市政协委员)
也许是我们长期处在城乡二元的
发展环境中,习惯于农村的落后,农业的弱质与农民的艰辛,逃离农村奔向城市成为许多人的理想追求,但恰恰又是因为当前城乡二元
很高的
结构化程度,阻碍了农村人奔向城市的步伐。我们看到,高度结构化的
城乡关系
,导致城乡两个板块的界限分明,
就像两条永不交汇的平行线,
甚至很难找到相互融合的介质。长此以往,必然会强化人们在追求发展权利过程中的城乡冲突,必须注意现实中已经开始显现的这种倾向。因此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的新世纪,政府立即启动了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的发展战略。
然而
问题在于,从城乡二元到城乡融合的转变如何才能实现呢?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途径有两条:一是降低城市的门槛,二是抬高农村的地位。
如果能够两边发力,使城市与农村能够慢慢靠近,变得平等起来,城乡之间的相互融合就会变得容易得多。
就像今天的欧美发达国家,一个人去城市还是去农村,不需要有太多纠结,因为城市与乡村的生活不会像我们现在那样存在天壤之别。
如果说城市门槛的降低主要在于制度安排,那么,农村地位提高要做的事情就多得多。由于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农村地位提高的关键还在于经济发展能力的提升。在我看来,如今的城乡差别,最关键的是产业发展的差别,因此,缩小城乡差距,关键要发展农村产业。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把产业兴旺放在首位,也说明了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地位。说起农村产业的发展,许多学者从经济学教科书的道理出发,主张让农民自己去选择,让农民成为市场主体,政府不要去干预过多,农民自己知道怎样做对自己最合适。这些听起来非常有道理的话,其正确性在现实中却非常难以得到检验。如果现在的农村缺乏政府的引导与扶持,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恐怕城乡两条平行线会朝着相反方向移动,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今年的五一节假期,受家乡政府的邀请,我带着学生回到江西吉水,对家乡的“井冈蜜柚”产业发展进行了调研,加深了我的这个判断!
说起家乡吉水,我内心总有
遮掩不住的自豪,这里绝对称得上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单
就历史
走出的六位状元,五百多位进士,以及杨万里、解缙等标杆人物,就足以证明吉水在农耕文明时代所拥有的辉煌!然而,也许正由于这种历史辉煌,阻碍了吉水走向工业文明的脚步,以致于在工业文明时代,这里的乡村产业发展非常滞后。产业发展滞后的结果,使家乡的读书人无法回头而远走他乡;有企业家才能的乡民,也因无法在故里施展本领而奔向沿海;甚至一般的乡民,为了生计也只能背井离乡。曾经辉煌显赫的吉水,在工业文明时代只能依靠“打工经济”艰难前行。如果仅仅依靠市场,这样的状况只会越陷越深,因为市场只相信竞争的力量,不会同情落后。但是作为一方水土,总要想办法养活这一方人,没有产业发展,这将是何其艰难。因此,家乡政府开始谋划,如何让这里的乡民走出贫困的陷阱,寻找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井冈蜜柚”产业应运而生。
陪同调研的县里领导告诉我们,“井冈蜜柚”产业被确定为吉安市的农业主导产业,也是江西省果业重点布局产业,2010年开始起步,规划在2020年全市种植面积要达到60万亩。吉水县属于蜜柚种植的一类县,种植面积
要突破9-10万亩。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政府举全县之力做了三件事:
一是给钱。
免费给柚农提供种苗、直接给柚农提供种植补贴;
二是给地。
为了支持井冈蜜柚的规模种植,仅2017-2018年,县里在林地上种植井冈蜜柚的面积就达11000多亩,完成林地流转面积6500余亩,调整公益林规划面积1200亩,批复采伐林木15000余立方米;
三是给政策
。围绕蜜柚的生产、流通、加工,在资金扶持、税费减免、土地流转、技术服务、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这三件事做下来,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我们调研中看到的成片成林的井冈蜜柚。根据政府不同部门给的材料,有的说2017年就突破10万亩,挂果面积1.2万亩,有的说到2018年,种植面积是3万亩,千亩基地有4个,百亩基地有78个,挂果投产面积7162亩。尽管我不知道究竟确切的数据是多少,但看到这
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的井冈蜜柚,我对家乡蜜柚产业发展的未来充满了遐想!据说井冈蜜柚丰产期一亩的产量至少可以达到5000斤,即便按照3万亩计算,吉水县将来也可称得上是井冈蜜柚的海洋了,要是实现县里规划的10万亩的种植面积,那就更是称得上是井冈蜜柚王国了!
家乡的蜜柚产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从无到有的重要阶段。尽管说产业的形成可以依靠市场的自然演进,但对于落后地区来说,即便市场力量能够完成这样的演进,也需要十分漫长的时间。因为这里的市场发育程度相对较低,要让市场力量聚在一起衍生出一个产业,会面临诸多困难,否则也就不会看到今天家乡农村产业滞后的局面。
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家乡政府的大胆尝试,就像是一次充满风险的创业,如今刚刚完成从构想到商业化的阶段,蜜柚种植初具规模,产业雏形已现,接下来就要关注这个产业如何发展壮大!
显然
,要想让种植井冈蜜柚能够佑及井冈乡民,首先是要让蜜柚成为一个产业。调研过程中我发现,不管是政府还是柚农,尽管口头上使用了“蜜柚产业”这个概念,但对产业内涵的理解仍然非常简单,甚至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种
”和“
卖
”。在这种理念的主导下,政府的扶持办法基本上是集中在种的这一端,而柚农的担心也基本上是集中在“卖”的一头。如果这样下去,井冈蜜柚要成为一个产业会有相当的困难。
那么,
家乡的井冈蜜柚如何才能成为产业呢?
如果我们把产业看作是一个系统,那么这个系统的发展
至少应该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产业链的长度。
因为只有产业链拉长,产业链节点增多,产业链的中间品交易才能变得频繁,交易频率是经济繁荣的基础,有了这些交易,产业才能够充满生机,进入自组织的耗散状态;
二是产业链的聚合度。
也就是产业链每个节点中的经营者数量,这个数量越多,产业链出现断链的机会就越小,产业链就越牢固;
三是产业链的开放度。
如今的产业链已经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
产业边界越来越模糊
。所以,产业发展中要注意与其它产业相衔接,在一个产业上衍生出许多新的业态,使产业链朝着网状方向发展。
按照这个理解,家乡的井冈蜜柚产业发展至少要做以下三件事情:
一是培育多元主体,延伸产业链长度。
现在吉水
的蜜柚种植,基本上停留在传统的自产自销状态,果农从政府那里拿来果苗,在技术人员的简单指导下开始种植,政府关心的也仅仅是种植面积,大多数的补贴奖励集中在种植面积上,对于销售,政府仅以销售量为基础进行事后的奖励。这种做法在前期的效果是,让我们看到了果树种植面积的扩大,但随着果树慢慢长大挂果,由于没有相应环节的分工,果农就需要自己完成几乎所有环节的事情。然而,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有限,做自己不专业的事情,必然影响到做事情的质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吉水井冈蜜柚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种主体非常奇缺,分工程度很低,需要下大力气进行主体培育:
(1)培育技术服务主体。
现在仅仅依靠一个乡镇1-2个农业技术人员显然无法应付如此大面积柚林复杂的技术需求,从田间管理、施肥喷药、口感
品质
控制、果品品相控制,果品分级分拣、果品保鲜运输等等都需要技术,这些技术的缺失,将导致种不好果,保护不好果,从而直接影响蜜柚的销售
。依赖专业化的技术服务队伍提供的有偿服务,是确保蜜柚品质的重要保证,因此技术服务主体的培育应成为培育市场主体的主要任务;
(2)培育销售服务主体。
现在让果农依传统的方法自产自销,就不可能让水果卖出好价钱,获得好收成。调研发现果农在利用电商销售蜜柚过程中,就遇到物流成本十分昂贵的问题。这是因为每家每户自产自销,导致出货量小且时间分散,而物流服务是讲究““货量多,速度快,服务好,成本省”(即“多、快、好、省”)的。如果有很多的电商聚集在一起卖柚子,通过统一的物流中心集货出货,物流公司就愿意以较低的单价提供支持产业的物流服务。可见,光讲种植柚子还不行,需要多多培育电商等销售主体,并把这些主体聚在一起专门从事柚子的销售,才有可能把柚子卖好;
(3)培育物流服务主体。
调研中果农告诉我,他们现在的柚子是论斤来卖,由于担心品相差的果卖不掉,会好坏搭配着卖,这也是我小时候赶集卖东西的经验。但是在今天,这样的经验已经不管用了,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重视品质高于重视货币,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为品质买单。因此,蜜柚的销售需要分级、分拣、包装、运输、送货上门等等,让消费者买得满意,吃得放心,付账才会心甘情愿!
二是激励村民参与,提升产业链聚合度。
论及农业产业,我们经常聚焦怎么种,也经常提及延长产业链的概念。但讲到产业链的延长,想到最多的就是深加工,而且知道深加工不是农民强项,于是就想招商引资,引入一个大企业来把种出来的产品都吞掉,这样大家就省心。如果能够这样自然很好,果农只管种,企业只管收。但在现实中,我们几乎每次都会输在找不到这样的企业上,结果就造成产业链上一个企业的缺失,整条产业链都完蛋的局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产业链节点没有聚合度的结果。事实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存在着一个销售问题,在消费极具个性化的时代,一个水果加工企业要实现大规模加工,就必须生产标准化产品,但标准化的产品与个性化的消费本来就是死对头,这样的思维怎么会有出路呢?调研中地方的同志也告诉我,家乡有一家蜜柚加工企业,平时很少开工,因为开工就意味着亏钱。即便在种植的一头,我们也发现小规模的种植户还能赚点钱,一旦扩大面积,就会面临血本无归的风险。但如今,家乡的蜜柚种植还比较追崇经营者的
规模,千亩基地,百亩基地受到重视,二三十亩的小种植户很难得到关注,从而导致农村千家万户的农民,蜜柚产业的参与度并不高,这不仅影响蜜柚产业富民目标的实现,而且也使蜜柚产业链的聚合度很低,断链风险很大。因此,要想让井冈蜜柚真正成为产业,就要让当地村民真正参与进来,按照上述培育多元主体的思路,村民成不了技术服务主体,但成为蜜柚种植主体、电商销售主体、物流服务主体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有众多村民参与到蜜柚产业链各个环节当中来,他们就会想出各种奇招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我在江苏沭阳看到那里的花卉产业,就有无数的农民在从事花卉种植、做花卉电商、提供包装运输等花卉物流运输服务,每个节点都很多人在做,尽管每个人做的规模都不大,但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大产业。正是因为很多人在做一个环节当中相似的事情,因此才有竞争;因为有了竞争,才会有新的创意不断涌现,比如网络直播销售,就是在这种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一种崭新的销售模式。所有这些竞争下冒出来的新创意,都在不断推动着这个产业向高级发展。可以这么说,
只有让众多的村民参与到蜜柚产业当中来,草根云集才能托稳吉水的蜜柚产业!
三是丰富产业联系,提升产业链开放度。
家乡吉水的蜜柚产业,产品线非常单一,几乎就是简单的卖鲜果,县里引进做果脯
的蜜柚加工企业,据说运行状况不是非常理想。这样一来,导致一些种植大户的蜜柚销售现在就面临困境。在调研现场发现,去年有果农因销售不佳而让
大量蜜柚
烂在地里的情况。可以预见,如果仍然仅仅靠卖鲜果这单一的获利模式,将来蜜柚全面挂果之后,一定会出现更大范围的“果贱伤农”风险。事实上,蜜柚全身都是宝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作为一个产业,应该借势利用这样的概念去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丰富产业联系,让蜜柚全身的宝实现它的价值,比如:
(1)联系康养产业,开发蜜柚衍生品。
在中医里,柚子的用处很多,而且制作衍生品的方法都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不是现代工业的产物,这就意味着具有家庭作坊制作的可能性。上面我们提到要让村民参与到蜜柚产业当中,这种家庭作坊产品就是村民参与的最好载体。如果把柚子皮切片晒干,加上适当的包装,就变成一小袋中药材。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发展康养产业,正是这样的小袋包装中药材的销售对象。一袋柚子皮加上一个小故事,就有可能变成康养产业中一个精心推出的养生服务产品,岂不妙哉!这样的产品衍生得越多,产业联系就越丰富,能够实现的经济价值也就越高;
(2)联系休闲产业,开发蜜柚旅游模块。
现如今城市人非常希望有机会远离城市的喧嚣,到农村去散散心,乡村旅游就成为人们的热宠。油菜花,桃花,梨花等等已经成为人们赏花的心仪对象,为什么不能有赏柚子花呢?摘草莓,摘猕猴桃,摘桃摘李,可以让人们忙得不亦乐乎,为啥不能体验摘柚子呢?茶园对歌,草场对歌,为啥不能有柚园对歌呢?家乡的宾馆里,可以卖衣服,卖奇石,麦咖啡,为啥不能有柚子代销点呢?我在想,如果吉安市的宾馆里都有一个买柚子的小门面,快递公司只要通过宾馆代销点就能集到足够满载的货量,那么通过电商销售柚子居高不下的物流费用问题就可以解决,这就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力量,就是一种“市场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