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专业视角的规划资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广角  ·  正式批复!厦门新机场名字定了! ·  18 小时前  
新闻广角  ·  刚果(金)一监狱囚犯纵火致多人死亡,约440 ... ·  19 小时前  
新闻广角  ·  海底捞回应“招聘985/211学历外送员” ·  21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于润东:人本需求导向下的城市空间营造——新时代背景下城市空间服务升级探索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 公众号  ·  · 2018-06-04 21:18

正文

2018第六届清华同衡学术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空间”分论坛,清华同衡详细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详细规划研究中心四所所长 于润东 作了题为 “人本需求导向下的城市空间营造——新时代背景下城市空间服务升级探索” 的主题报告,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人的需求变化、城市规划服务升级与规划方法的迭代。


01

服务升级

新的时代背景促使规划师 进行

思维模式和角色 认知的转变

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空间最核心的是以人为本,这个概念由来已久,但而今时代背景已发生变化。

【变化一】经济发展带动需求升级

从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经济从爆发式增长到中高速增长,再到平稳增长。工业时代强调集体、效率和物质需求,倾向于把人看作抽象的、符号化的、计算公式中的分母;而互联网时代强调个性、人本和精神需求,倾向于把人看作真实的、有感情、有温度的个体。在这种前提下,人的需求也从过去单一的、功能性的、物质空间的、集体性、标志性的需求, 升级为多元的、思想性的、精神文化的、个性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变化二】人口结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40年创造了巨大的中产阶级人口数量,而中产阶级正是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 我国人口结构正在从“金字塔型”向“枣核型”转化

【变化三】城市竞争环境

全国城市掀起抢人大战,其实质是第二次人口红利的争夺。对于下一阶段的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空间的建设, 如何满足人才的需求,吸引和固化人才 是各个城市急需思考的问题。


【变化四】互联网的冲击

互联网的发展强化了服务升级的概念。在任何时代,服务都是从低端走向高端,准入门槛逐渐升高,从较为低端的服装、餐饮,逐渐到电器、生鲜、移动出行,最后到住宅以及城市服务。 互联网催化了服务升级的速度和质量。


同时,互联网企业已展开了一系列关于数据、城市、服务相关的研究,相比之下,城市规划方法和城市空间建设已经滞后,急需进行反思和调整。


》思维转变

服务升级: 基于互联网时代人的需求提供相应的产品。互联网追求的是流量、黏性、免费和浸入。城市空间也应是这样,追求魅力、活力、共享和体验。如果说所有的改革都是从违法开始的,那么城市规划创新尝试应该从打破思维惯性开始。


》角色转变

政府: 从地方政府公司主义到城市服务体系平台、创新平台、活力平台的搭建者、维护者; 规划师: 城市空间体系升级的外包服务商


02

需求回归

互联网的兴起迫使城市空间承担

体验式、浸入式、更加不可替代的功能

互联网的兴起曾经令人担忧,是否城市区域将扁平化,聚集性削弱,办公空间消亡。但从硅谷大量人才和企业重新回归旧金山城市中心的事实看,人的需求并没有被颠覆。 当人的虚拟社交、生活服务等需求能够越来越容易地被互联网快速高效的满足,城市空间应提供的是更多体验式、浸入式,不可替代的功能。


本质:从虚拟社交到面对面社交的需求

在经济相对匮乏时代,筒子楼、大杂院、老式大学宿舍等为人们提供了被动共享模式,即共享厨房、共享洗漱间、共享水房等, “单位大院”更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城单元”,被动共享增加了社交活动发生的可能性,是现在应该继承和升级的。而当前封闭独立的单元住宅,虽然提高了生活品质,但其清晰的边界降低了不经意社交的频次,提高了社交门槛和社交成本。


同时,随着城市居民通勤、工作时间的增加,娱乐、旅游时间的减少,时间匮乏已成为普遍问题。与过去单一目的、景点式、单体式的游憩方式相比, 人们更需要多义空间,即在同一地点拥有多样的功能和体验,同时满足目的性和额外的收益 。此外,我们的社会结构是以家庭为单元,当家庭在城市中体验和使用空间,需要满足家庭成员全龄活动需求。


因此,基于人的需求, 城市应该是有趣的、体验的、多元的、共享的、场景化的交往和公共活动,市民高品质生活的舞台


03

空间模式

边界、情景、资源、弹性的人本导向

》边界:打破单一封闭分区

提倡打破单一的封闭分区。首先在城市层面, 打破既定的、单一的城市功能板块分区边界,将其改变为小组团、复合化、短出行、相对平衡的结构模式 。以西安昆明片区规划为例,建议以开放街区、封闭楼宇的模式进行街区规划。并且在建筑内部提供共享空间,打破工作、生活、娱乐的边界,形成不同类型活动的无障碍切换。


》情景:业态混合的情景化体验

建议进行业态混合,激发情景化体验。目前,商业空间的功能不再单一,已经逐渐融合了酒店、办公、文化艺术展示、甚至游乐场、水世界等商业以外的其他功能。可见,现在已经从物质匮乏时代尊崇的“几大建筑”的时代,回归到“人本位”,力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因此,北京副中心绿心起步区规划提出,打破传统文化场馆并置、各自为政、条块分隔的特点,将其向业态的活化和场景体验转化,突出文化街区的概念。在兼顾每栋建筑主导功能的前提下,把休闲、交流、商业推广功能分离出来,通过街区式布局,融合大体量文化建筑与小体量商业休闲建筑。同时对图书馆、剧院及博物馆三大建筑进行一体化协同规划。


为了实现这一规划理想, 首先应进行思想方式的升维,摆脱建筑维度的争奇斗艳方式,传播新时代价值观,展示、输出新模式,打造新IP 。同时应该在机制体制方面有所创新,在必要情况下,建议考虑成立运营委员会等整合机构,进行整体综合运营。最后才是空间本身的升级改造。


》资源:城市空间资源的平衡

呼吁城市空间资源的平衡分配。城市中心曾一度以资本为中心,而 目前正逐步回归以人才为中心的发展模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