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介绍了财新传媒推出的金融我闻专栏,该专栏关注金融领域的深度内容。文章提到了海通证券与国泰君安证券的合并,以及海通证券近年来业绩的下滑和国际业务子公司海通国际的巨额亏损。同时,文章也介绍了订阅金融我闻专栏的多种方式。
文章提及了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证券的合并,合并的基调已经定下,将由更为稳健的国泰君安主导。海通证券旗下的子公司也存在高额减值,股权吸收合并即将发生。
文章指出,海通证券近年来的业绩下滑速度惊人,其国际业务子公司海通国际更是出现了巨额亏损。海通证券面临被换股吸收的命运。
文章还介绍了订阅金融我闻专栏的多种方式,包括扫码订阅、关注微信公众号、搜索小程序WeNews等,以便读者及时查阅最新内容。
金融我闻, 财新传媒出品,获得微信公号
媒体及原创
“双认证”,
点击订
阅
“
金融我闻”
,先人一步获知独家深度可靠内容
海通将被吸收合并 还暗藏几多风险
订阅读者点击上述标题、图片或左下“原文阅读”,可抵达全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除了已经大面积暴露风险的海通国际,海通证券旗下其他子公司也存在高额减值,股权吸收合并在即,下一步如何整合?
九月伊始,整个证券业热度最高的新闻莫过于国泰君安证券( 601211.SH )与海通证券( 600837.SH )的骤然合并。这宗世纪大交易虽已猜想数月,但靴子落地之快超出业界预期(
参见财新我闻2024年5月26日
《新一轮券业整合潮起 沪上两大券商的并购猜想》
)。
无论如何,合并的基调已经定下,将由更为稳健的国泰君安主导。成立36年、而今正处多事之秋的海通证券,走向被换股吸收的命运(
参见财新网《国君、海通启动合并 资产规模将超中信成为最大券商》
)。
“时也、运也、命也,已不算太意外,但仍替海通感到十分可惜。”一位曾在海通证券工作多年的人士如此感慨。
也曾跻身头部券商的海通证券,近两年的业绩下滑速度惊人。自2010年以来的十几年间,海通证券的净利润规模在行业中不居第二就居第三。但2022年以来,伴随着国际业务子公司海通国际的巨额亏损,海通证券业绩承受断臂之殇。
在一位接近国泰君安的人士眼中,上海如此迅捷地让两家头部券商合并重组,一方面足见打造“航母券商”的魄力,另一方面也有几分让国君“救火”海通的意味
...
...
(撰稿/王娟娟、全月
;全文约5000字,
单篇购买199元
;
年度会员资
格
499元
)
*
财新传媒在微信平台实验垂直细分新媒体产品
金融
我闻
,
与财新其它产品内容独立,工作日更新一篇,突发不限,配置专业音频。即刻扫码订阅,获得财新为你特快专递的价值专品。
*
及时查阅我闻最新内容的六种办法:
1、
打开文章链接的页面,点右上角“···”,选“浮窗模式”
2、
用收藏功能,收藏“金融我闻”
3、
关注并置顶微信公众号
金融我闻
获得每日更新提醒;或
财新我闻
获得每周集中推送,并可找到内容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