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的建筑行业极为发达,南通三建、中南集团、龙信集团都是在建筑业中叫得响的名字。我们村一共30户人家,几乎每家的男主人都从事着与建筑相关的职业,整个县城更是每年向全国各地输送了数十万计的建筑铁军。
春节是农村最重要的时刻,是家中女主人翘首以盼的日子。因为到了年末,她们才终于把外出务工一年甚至几年的男主人盼回了家。久未谋面的青壮年们开始张罗着牌局、饭局还有鞭炮,这时候的村子才变得鲜活起来。
春节前夕,一幅孩子在村口路上等归来的父亲的照片感动了无数人,不过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这些年幼的孩子通常认不出眼前陌生的男子是谁,拿了玩具就跑。
在我6岁那年,父亲深夜回到家中,伴着昏黄的灯光,看到他未经打理的头发和胡茬,母亲拉着我的手让我上前与父亲拥抱,我连连后退,连一声爸爸都不愿意叫出口。之后的好多年,父亲还翻出这笔旧账数落我。
如今,这种心碎的场面不再上演,村里外出务工的男子开始纷纷回归。以前过年才能见到的大叔大伯,平日里回家也能打个照面。
这些曾经在外漂泊的男人早已不再年轻,两鬓开始斑白,有些已经到了儿孙绕膝的年纪,对家的依恋变得深沉。同时,家乡的建设越来越好,他们不必再背井离乡,在家也能寻得一份类似的工作,抑或转向保安等相对轻松的职业。
年轻一辈就更不愿意去外地务工了。同村的管道工小天今年28岁,近五年在山东、北京、天津等地务工,今年下定决心要在家工作,回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婚恋问题。
前年小天凭借父辈和自己务工的积蓄,在老家盖起了楼房;今年春节他看上了各大4S店的宣传页,准备买上一辆轿车。面对普遍提出“有车有房”要求的女方,这是以小天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所能做出的全部努力。城市高企的房价让他们无法扎根,幸而还有农村的一块自留地可以实现安居乐业。
同时,新一代农民工也更加重视知识的力量。我的初中同学小施是一位工地放线员,他前年去北京工作时就携带了建筑相关的书籍,晚上空了就复习,还报班考证,他说只要考取相关证件就能提升薪酬。但从去年开始,他也萌生归意,因婚恋问题被家人催得愈发急切。
与农民工返潮现象相伴
而生的还有农民工用工“断档”。现在村里从事建筑工作的年轻人仅有小天一人,这与父辈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建筑工人的情况产生了巨大的反差。农民工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减少,所从事的工种也发生了改变。那些曾经被父辈承包的工地上最脏最累的活:搅水泥、扎钢筋、搭脚手架等,他们统统不干,而是选择放线员、材料员等相对轻松的工种。随着老一辈农民工返乡和转业,未来这些基础性的建筑工作不知将由谁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