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新能源车面临电池质保到期的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电池质保到期,车主们开始面临电池更换的高额费用。文章提到电池衰减及更换成本高昂的问题,分析了车企针对此情况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挑战,包括长期性的技术方案以降低换电成本和提高电池寿命,同时也探讨了维保成本高昂的问题及车企的应对措施。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新能源车电池质保到期问题浮出水面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电池质保到期,车主们开始面临电池更换的问题。电池衰减是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观点2: 电池更换成本高昂
许多车主反映电池更换费用占购车价的三分之一左右,相当于半台车的价格,且超过了二手车市场的价格。许多车企推出的终身质保政策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限制条件。
关键观点3: 车企解决方案与面临的挑战
车企试图通过开发长寿命电池技术和延长电池寿命的方案来解决换电成本高的问题。但目前主流仍是液态锂离子电池,短期难以大规模应用新技术方案。此外,新能源车的维保成本也较高,包括电控、电机等设备的维修费用。
关键观点4: 车企应对措施
部分车企推出新的电池租用服务方案以降低电车折旧成本,也有车企对电池健康度低于特定标准的用户提供免费更换服务。
正文
“对最早买新能源车的那群人而言,他们正在开始面临电车的第一次正常报废。”
文
|
梅浩宇
来源|
吴晓波频道(ID:wuxiaobopd)
在横霸国内汽车销量第一18年之久的上汽集团,让位给了比亚迪时,许多人都在期待着一个关于新能源车的历史时刻到来——一个新能源车在各种意义上反超燃油车的时刻。
今年7月份,新能源乘用车在零售市场上的渗透率连续5个月突破50%大关。
从累计总销量看,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速持续跑赢大盘,预计2025年反超燃油车已无悬念,最晚二季度就会实现。
2024南京国际车展观众如潮
但对最早买新能源车的那群人而言,他们却开始面临电车的第一次正常报废。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电池衰减”为关键词,可以常看到这样的投诉帖子“××品牌电池衰减严重”“××品牌电池保修八年是最大骗局”“电池衰减严重不予更换”……
密集的声讨声中,一个集中在最早买新能源车的车主群体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新能源车脱保,该怎么办?
当时工信部等部委明确规定,自2016年起,乘用车生产企业必须为电池、电机等核心关键部件提供至少八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先到达为准)。
上险数据显示,具备八年电池质保的新能源汽车达1950多万辆。随着时间的增长,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电池质保到期。
2025年,“脱保”电车将达到32万辆,2028年达到98万辆,而2032年将直接飙升至720万辆。未来的8年时间内,我国动力电池质保到期的新能源车将逼近2000万辆。
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逐渐迎来“脱保”高峰,首要的问题便是如何应对质保到期的电池。
电池容量衰减至60%—80%时,电池将无法继续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动力需求。
明年3月即将实施的国家标准《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明确规定,随着车辆使用年限增长,动力蓄电池的容量保持率低于40%,即电池容量衰减超过60%时,可能面临年检不达标。
此时摆在新能源车主面前的选择,便是更换电池。但当他们来到4S店,稍加问询后便会发现,更换电池的成本超出他们想象。
多位车主向我们反映,他们更换电池的价格在车价的三分之一左右,按照他们购车价28万元—30万元来算,约为8万元—10万元。
市面上许多品牌换电价格都不低。某品牌换电池包在5万元左右,而该车纯电版本目前起售价为10.98万元,换电价格差不多相当于半台车的价格;有的品牌换电池的费用约为19.9万元,而该车在二手车市场的平均售价在17万元—23万元,相当于换电费用已经超过该车的二手市场价格。
虽然许多车企都有针对电池的终身质保政策,但这些政策也会加上诸多条件,如首任车主不过户、一年内行驶里程不超过三万公里、不做营运车使用、在正规4S店做养护等等。
所以在换电成本难以解决的情况下,“脱保期”的新能源车主们不得不选择置换新车。媒体报道,许多车主索性直接以旧换新购买新车。
新购车一年多的新能源车主马飞向小巴表示:“未来脱保后,我选择直接换新车,因为二手残值已经很低了,再加上8年后的电车,产品力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解释道:“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比燃油车少,平时维修保养费用较低。然而,一旦涉及核心零部件的维修保养,费用就会很高。”
比如电车没有发动机和变速箱,不像燃油车那样需要更换机油、机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汽油滤清器、火花塞等,以及对发动机、变速箱等复杂机械部件进行维护保养,但是核心部件如电池、电机等维保成本,远高于燃油车。
新能源车通常每2万公里左右进行一次简单保养,主要是检查电池组、电机、高压线路等,保养费用在400—800元左右,而燃油车进行一次常规保养费用平均在600—2000元不等,每年或1万公里保养一次。
而核心设备上,新能源车的电池,占整车成本较高。
中保研数据显示,在采样的59款纯电新能源车型中,动力电池包单件零整比均值为50.96%,2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的维修价格超过10万元。
相比之下,燃油车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在正常保养下,使用10年或20万公里以上时,也常常无需更换。即使需要更换,20万元左右的燃油车,发动机采购成本在1万元左右,更换成本大概在3万元—5万元。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报告,燃油车的维修成本普遍在数千到两万元之间,即便发动机大修也极少超过5万元。燃油车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在15年左右,甚至可达20年,是动力电池寿命的两倍以上。
充电中的新能源汽车
并且新能源车还有常被人忽视的雷达和智能模块成本。一台激光雷达维修费高达近万元,稍微严重一点的碰撞事故,更换保险杠、前端模块总成,加上工时费跟拆装费,维修花费就高达数万元。
如果是豪华新能源汽车,由于许多品牌都会采用一体压铸铝合金车身,一旦发生碰撞,铝材质因为特殊性质无法通过钣金修复,维修只能更换,价格更加昂贵。
也就是说,小修小补的花费上,燃油车高于新能源车,但落到大修大换上,新能源车的花费远比燃油车要高。
新能源车险中价格高、出险率高、赔付率高的问题,就是新能源车维保修理成本的真实展现。
或许近几年刚提车的车主会想到,电池技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再过几年,电池成本是否会大大降低?换电问题是否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维保成本是否也可以随着规模效应而降低呢?
智能生产车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结构件产品制造
先来看换电问题。多位车主向小巴表示,未来随着电池技术的提升,电池“脱保”后,如果电池成本能降低至他们购车价的1/5、1/6时,或者5万元以下时,他们便能接受换电方案。
但是有数据显示,随着电池技术提升,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的成本并没有出现下降。
其中原因在于,电芯成本虽然随着技术提升,确实在下降。
但车企的电池更换成本比较高。
“由于各企业都在自行研发电池管理系统(BMS),且每家企业的BMS 成本存在差异,会涉及各种中间环节,以及企业自身的利润、4S店的利润、工时费等,都会增加换电成本。”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秘书长林示解释道。
新能源电车的“心脏”是电池,而实时监控并确保这颗“心脏”一直在最佳状态运转,这就需要电池管理系统(BMS)。
同时由于各家车企都在简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一体化电池是当下常见方案,这种方案对BMS的需求也很高。
“每个车企都做BMS是巨大浪费。如果未来不解决这个问题,由一两家企业垄断电池换电业务以形成规模效应,电池成本很难降下来。”林示补充说道。
据张翔分析,换电成本高还有另一重原因:“以往的电池大多是低压电池,如今电池电压更高,老电池已经停产,换电时成本自然更高。”
关于如何解决新能源车换电成本高的问题,林示提供了两个比较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方案。
“换电芯而非整块电池也是一种节省成本的方式,因为大多数电动汽车由上千块电芯组成,保留好电芯、换掉差电芯可降低成本。”林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