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参见程恩富在2009年《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所发表的《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一文。该文列举了上述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八大理论创新。而本文限于篇幅和论证视角,只就刘国光、于祖尧、程恩富这三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贡献作一详细地阐述。
②其实,吴敬琏1983年时还在批评“从计划经济改变为市场经济”。[24]他认为:“实行全面市场调节的模式实际上是放弃计划经济。因为,如果把这种模式的运行原则贯彻到底,就是使国民经济的各种基本比例关系在市场力量的左右下自发形成,势必出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种种弊病。所以这种模式是不足取的。”[25]而吴敬琏在获悉中央准备采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提法时,才在1992年4月发表文章,“建议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26]但他很快又不再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并提出过一个社会主义公式即“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公正+市场经济,而不是其他思想”,[27]以后又偏好使用所谓“好的市场经济”与“坏的市场经济”。
③这里所指的“外因论”包括“外壳论”(生产资料仅仅是留有商品的外壳)、“替代论”(价值规律被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所替代)、“工具论”(价值规律及其价值范畴仅仅作为可用可不用的核算工具)等。
④刘国光为《程恩富学术思想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题词如下:“作为创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主要学者之一,程恩富教授提出的‘世情为鉴、国情为据、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综合创新’的思想原则,颇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