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院外
批判者与建造者的联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练瑜伽  ·  崩塌了……果然还是轮到她了 ·  13 小时前  
大树乡谈  ·  闲聊三五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院外

包豪斯生活的活力|勒克斯·费宁格《包豪斯的体育运动》|包豪斯人

院外  · 公众号  ·  · 2024-06-12 20:20

正文

EXTITUTE |BAU学社|媒介论与空间论的会通

文| Laura MUIR 译| 李松霖、农积东 编| BAU+


院外陆续整理包豪斯人的内容:以与包豪斯相关的个人的创作与经历为主要线索,以现代主义运动可容纳的多样性及其深度,考察每个个体对新的共同体信仰的不同预见。这项工作不止于填补某段被忽略的空白,或是重新打捞包豪斯的历史遗珠,更希望能够打破既定的叙述框架。

本次推送从勒克斯·费宁格的《包豪斯的体育运动》讲起,介绍了他与包豪斯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之间的密切联系。 体育运动是勒克斯·费宁格拍摄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在学校里运动的普及反映了战后德国鼓励改变身心、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的一种新的健康文化。而《包豪斯的体育运动》是格罗皮乌斯在他的《德绍包豪斯建筑》一书中选来代表校园生活的图片之一,并且 成了魏玛时代发行量最大的照片之一 勒克斯· 费宁格作为学生的真实经历,以及他对摄影潜力的开放态度,使他能够在这张看似朴素的照片中,将特定时间和地点内的众多元素汇聚到一起。

BAU学社以学社成员的初译作为学社自身的“初步课程”,目前整理出一些公开的基础材料,希望之后能够透过回溯性的历史动态构成,挖掘出新的视角和思考维度,并期待有志于此的同道加入,切磋砥砺。院外在原有的初译基础上又做了校订,还将推送由勒克斯·费宁格后来回顾包豪斯理念演变的评述文章。

这种做法与施莱默对人物与建筑的关系以及将他的舞台概念拓展到现代建筑的真实空间中的兴趣密切相关。

T. Lux FEININGER|1910年 6月11日 -2011年7月7日

包豪斯乐队成员| T. Lux. FEININGER |1928

包豪斯生活的活力|勒克斯·费宁格《包豪斯的体育运动》

本文 2500 字以内

包豪斯的体育运动| T. Lux. FEININGER |1927

勒克斯·费宁格[Lux FEININGER]不得不趴在地上,把相机向上倾斜,才能拍摄到这一戏剧性的虫眼视角。在这张照片中,他的同学桑迪·沙文斯基[左,Xanti SCHAWINSKY]和埃里希·康塞穆勒[Erich CONSEMULLER]在德绍包豪斯校舍南侧操场上飞身跃起。

正是 通过这种“新摄影”的技术,这位年少的 摄影师 把学校的建筑和充满活力的学生们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了 一个形象生动的作品, 成为了学校生活以及出色的学生摄影作品的象征。


尽管在 1929 年之前包豪斯还没有专门的摄影工坊,但是很多学生已经在用摄影以各种别出新裁的方法来记录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当中只有极少部分的人接受过正规训练,但是他们很容易就从俄国构成主义乃至先锋派电影和通俗报刊等各种来源吸收创意。 校在初步课程中就 强调实验与艺术创新,这也塑造了 他们对摄影的冒险态度


虽然拉兹洛·莫霍利-纳吉在学校的任期内(1923-28)从来都没有教过摄影课程,但他通过自己的实验和关于摄影这一媒介的理论著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把摄影看作是未来的艺术媒介,并促进了诸如特殊视角、极端特写镜头、负片印刷及黑影照片等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在他的 《绘画、摄影、电影》 (1925年作为包豪斯丛书 第8册 出版)一书中都有展示。尽管学生们的方法显然比理论更加随性一些,但是他们运用了许多莫霍利的“新视觉”技术,因为他们 试图通过摄影去捕捉他们的包豪斯经验中的精神和个性。


勒克斯·费宁格是这些 业余天才种最杰出的之一,他是画家以及包豪斯大师莱昂内尔·费宁格[Lyonel FEININGER]的儿子。1925年,他就拿起了相机,一年后加入了包豪斯学院,16岁的他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学生之一。他的相机总是不离身,费宁格随时准备好以一种不同寻常的视角以及带偏差的取景方式记录他的同学们以及他们的活动。当其他人还在用由浴室改装的(冲洗照片的)暗房,制作一些技术上往往不太完美的小照片时,费宁格已经可以使用他哥哥安德烈亚斯[Andreas]1927 年在他们家地下室安装的暗房。虽然他通常用他的9x12厘米的玻璃底片制作照片,但他偶尔也会用安德烈亚斯自制的放大机来制作展览尺寸的照片,比如这幅作品。 他有一种特殊的天赋,能把他的“模特”勾勒出来,并通过积极参与到他们的古怪行动中来鼓励他们。 学习演奏班卓琴和单簧管之后, 1928年,他加入了包豪斯爵士乐队,并很快将他对音乐和摄影的兴趣结合起来,拍了一系列乐队成员在包豪斯屋顶上跳舞和演奏的生动照片。

学生工作室楼外跳高| Fritz SCHREIBER |1931

体育运动是包豪斯生活的另一个方面,它也成为了费宁格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学校里运动的普及反映了战后德国新的健康文化,鼓励改变身心、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 现代建筑融入了阳台、屋顶露台和自然采光的大窗户。瓦尔特·格罗皮乌斯为德绍包豪斯设计的校舍就具备这些特征,地下室有一个健身房,还有一个大操场,费宁格的这张照片就是在那里拍摄的。

汉内斯·迈耶相信体育活动能平衡学校生活的智识需求,因此他在1928年当上校长时便聘请了两名体育教员。奥托·巴特纳[Otto BÜTTNER]教田径,卡拉·格罗什[Karla GROSCH]教体操。费宁格为格罗什的课程以及更多非正式的体育活动 拍摄了几张 照片,比如这里拍摄的足球比赛。 费宁格的照片将 健身运动与建筑的创新设计相结合,强调了体育运动在学校中的作用,同时 体现了健康的现代生活理念。


二十世纪20年代充满活力的摄影风格非常适合体育运动和健身的主题,运动员的形象经常出现在报纸、杂志、广告中,通过戏剧性的角度和不同寻常的视角来展示全新的身体形象。 《包豪斯的体育运动》精彩地捕捉了比赛的动态瞬间, 让人联想到当时最具创新性的新闻摄影 然而,尽管这张照片有一种报道的感觉,但它实际上是按步骤创作的。由于使用玻璃底片时,每一次曝光都要精确计数,而且由于快门速度较慢,费宁格不得不指挥沙文斯基和康塞穆勒如何飞身跃起,以便在他们碰撞的瞬间 协调曝光


这一精心编排出来的画面之所以成功,部分得归功于费宁格在奥斯卡·施莱默舞台工坊中吸收的理念,以及他制作舞台摄影的经历。完成初步课程后,1927 年,费宁格加入了舞台工坊,不久后就开始拍摄施莱默摆拍的造型。这些照片以同样的正面视角拍摄,通常记录的是一个舞者在昏暗的舞台中央的表演,并成为施莱默以人物形体进行空间描绘研究的一部分。在《包豪斯的体育运动》中,费宁格保留了人物的正面角度和中心位置,但是 为了对动态的人在空间中的概念进行深入研究,他把受控制的舞台环境换成了自由的运动场。


在费宁格的照片中,包豪斯校舍成为了运动者的背景,学生们经常在校舍的阳台、露台以及屋顶上自拍,把校舍当作他们活动的某种道具或舞台。费宁格可能已经认识到 这种做法与施莱默对人物与建筑的关系以及将他的舞台概念拓展到现代建筑的真实空间中的兴趣密切相关。 在《包豪斯的体育运动》中,费宁格让建筑物与人物进行了积极的对话,伸展的手臂和腿的形状与建筑物的垂直和水平线条相呼应,同时将 人物的动作 框定在照片的矩形空间中,就像是 舞者的表演 被舞台框定一样。


1929年 施莱默离开学校后,费宁格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转向绘画事业。同年,专业摄影师瓦尔特·彼得汉斯[Walter PETERHANS]在包豪斯的排版和广告工坊中开设第一个摄影课程。他拒绝了莫霍利所提倡的实验,而强调精确的描述,手工艺和摄影在广告上的实际应用。尽管这标志着包豪斯学生自由自在摄影时代的终结,但是费宁格的作品却通过在各式各样的画报和杂志上的发表,在学校之外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他也是在1929年的里程碑式的《Film und Foto》展览中被选中代表学校的学生之一。 格罗皮乌斯在1930年出版的《德绍包豪斯建筑》(作为包豪斯丛书第12册出版)一书中,选中了 《包豪斯的体育运动》用来代表校园生活的图片之一。它在1938年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包豪斯展览中发挥了类似的作用,自此成了魏玛时代发行量最大的照片之一。它持续的新鲜感和吸引力要归功于费宁格作为学生的真实经历,以及 他对摄影潜力的开放态度,使他能够在这张看似朴素的照片中,将特定时间和地点内的众多元素汇聚到一起。

阿尔卡·鲁德尔特[Alcar RUDELT]教授建筑课程| Stella STEYN|1932

版权归译者所有,译者已授权发布。

文章来源 Bauhaus: A Conceptual Model |2009

未完待续

BAUHAUS|1927

诗意与透彻|保罗·克利在包豪斯的教学

思辨性的挂毯|根塔·斯图策尔《红绿拼接毯》

包豪斯生活的活力 |勒克斯·费宁格《包豪斯的运动》

告诉我你如何庆祝,我就能告诉你你是谁 |德绍包豪斯的节庆

作为审美构划的包豪斯丛书|23x18开本的先锋之声

院外 自从2017年4月试运行到2018年4月正式运行以来,推送千余次原创文章,形成五个稳定的板块,分别是:BAU学社、星丛共通体、回声·EG、批评·家、BLOOM绽。

作为激励师生共同研习的方法,各板块的定位不同,形式与进路亦有分担: BAU学社 探根究底,以“重访包豪斯”遴择同道中人,整饬包豪斯人的文献材料,主持系列丛书的出版,由此推扩到“世纪先锋派”; 星丛共通体 回溯源起,以译介瓦尔堡、塔夫里和法兰克福学派等人的文本为重心,毗连上世纪的艺术、建筑与视觉文化研究,置于批判理论的讲读中砺炼; 回声·EG 形与势俱备,从“美学与政治”这一矛盾情境出发,以批评式导读与导读式写作,次第引入空间政治、媒介政治、生命政治,共构审美论域; 批评·家 教学相长,深入个例以梳理历史的特定脉络,转换视角以突破既定的叙述框架,持续组织线上的文本庭审以及线下的共读活动; BLOOM绽 言与行贯通,以“都市状况”为核心议题,以展示与策动为支撑,辩证地介入建筑、城市、艺术、技术相互联结的当下语境。

院外计划 不同的板块分进合击:

汇集、 映射、交织、对抗,突破各自的界限,

打开已在却仍未被再现的环节,把握更为共通的复杂情势,

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地回应

批判者与建造者的联合 这一目标。

BAU学社 学社 ▶ 设计史?艺术史?思想史! 情境对话中的“理念” 包豪斯流 历史转承中的“演练” 包豪斯人 技术演革中的“建造” 对话 包豪斯 社会工程中的“基进” BAU与营造 教学现场中的“国际” 人- 物-文 ▷ 包豪斯女性 包豪斯展示 包豪斯建造 建筑师形象的重构: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不完美世界的原则:汉内斯·迈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