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微了吗?微视角下的情感计算,用智能挖掘隐藏情绪
举办时间
:10月24日13:30-17:30
地点
:秋苑-教室区(西6)
注:如有变动,请以官网(https://ccf.org.cn/cncc2024)最终信息为准
在当今信息化和智能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情感计算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基于微表情等微反应的情感计算通过深度解析人类情感,助力智能系统提供更加精确和人性化的服务。尤其是谎言识别和异常情绪检测,在公共安全、犯罪侦查、心理健康等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应用,与微表情的研究密不可分。
微反应智能分析面临样本量少和难以有效学习表征的挑战,同时其心理学理论基础尚未充分探索。个体在试图隐藏真实情绪时,可能会流露出微表情、微姿态、心率异常变化等线索。除了传统的视觉分析,引入多光谱成像和生理信号测量等技术,有助于更准确地捕捉个体的隐藏或异常情绪。
本论坛将汇聚多位专家学者,探讨微表情分析、微姿态识别、rPPG测量、结合光谱力学的面部表情分析等前沿技术,挖掘基于心理学的谎言识别机制,展示这些学科在微表情等微反应研究中的多模态和交叉应用。通过构建跨领域的交流平台,我们旨在激发更多创新思维,推动学术界在情感计算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促进其在智能人机交互、健康监测和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应用发展。
顺序
|
主题
|
主讲嘉宾
|
单位
|
1
|
微动传情:以人为中心的行为理解与情绪解析
|
郭丹
|
合肥工业大学
|
2
|
远程心率测量算法及其在情感计算领域的应用
|
李晓白
|
浙江大学
|
3
|
基于恐惧表情的欺骗检测
|
申寻兵
|
江西中医药大学
|
4
|
基于变形场分析的面部表情分析方法
|
王志勇
|
天津大学
|
5
|
基于生理
-心理空间映射的微表情分析
|
李婧婷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
Panel环节
|
王甦菁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郭丹
|
合肥工业大学
|
李晓白
|
浙江大学
|
申寻兵
|
江西中医药大学
|
王志勇
|
天津大学
|
李婧婷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王甦菁
CCF杰出会员、理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青年特聘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特别是微表情识别。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八十余篇论文,包括TPAMI、TAC、TIP等,多篇论文进入ESI高被引论文清单。主持国自然联合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获2018年第八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奖项。被新华社称为“中国版霍金”,担任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火炬手。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2023年高端人才引育行动项目—青年拔尖人才青年学者;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十余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信息处理,专注于跨媒体推理与问答、视听内容解析、视觉情感计算等研究热点。于IEEE TPAMI、TIP、TMM、CVPR、AAAI、IJCAI等发表论文8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成果应用覆盖军工、教育、司法、纪监等多个行业,为平安中国的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报告题目:微动传情:以人为中心的行为理解与情绪解析
摘要
:在当今智能化时代,情感计算正逐步成为人机交互和社会行为分析的核心领域。微表情与微动作作为情感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理解个体潜在的心理状态提供了关键线索。本报告将分析以人为中心的微动作理解与情绪分析面临的特点与挑战,并介绍在相关领域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构建用于潜在情绪理解的自发性微动作数据集、微动作视频的运动放大技术、多用户交互场景中的视线估计、以及个体情绪分析与认知应用等。此外,报告还将讨论这些技术所带来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个体行为理解和情绪认知领域的进步提供新的思路。
2020年任芬兰奥卢大学tenure track助理教授,主持芬兰科学院等多个科研项目。2023年加入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和区块链与数据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千人计划入选者。研究领域包括机器视觉
、情感计算、生物识别等,聚焦微表情识别、基于视频的远程生理信号测量、对抗攻击和伪造检测等。于IEEE TPAMI、TAC、SPM、PIEEE、IJCV、ICCV、CVPR等高水平期刊和会议论文60余篇,入选2022和2023年全球2%高被引学者。
报告题目:远程心率测量算法及其在情感计算领域的应用
摘要
:多模态融合可让算法模型从多通道学习关联信息,是情感计算的热点方向之一。生理信号是情感识别的重要模态之一,但信号获取复杂不便,制约现实场景的应用。远程生理信号测量技术可从彩色视频中重建脉搏波信号实现心率、呼吸等的测量,实现仅需视频的多模态信息融合。本次报告介绍组内的远程心率测量的算法研究,以及其在多模态融合情感识别应用的一些探索。
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南昌市高层次人才,江西中医药大学首批“1050青年人才工程”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对象,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教研室主任,美国迈阿密大学(牛津)访问学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医心理学的情志致病与治病,微表情与欺骗检测,认知康复等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近五年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发表论文18篇;获得江西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报告题目:基于恐惧表情的欺骗检测
摘要
:普通人通常会在撒谎时不由自主的产生恐惧情绪,理论上恐惧表情可以成为欺骗检测的线索。为了验证这一点,我们采用具有较高生态效度的游戏秀作为实验材料,采用传统的心理学实验与数据分析方法及机器视觉与机器学习,分析游戏秀中玩家的恐惧面部表情、语调表情及眼部特征(恐惧可以较好的通过眼睛反映出来)。通过系列研究,结果支持了恐惧表情可以成为欺骗检测的线索。我们的工作在理论上深化了对表情作为欺骗检测线索的认识,恐惧语调表情的相关研究结果在实践上可给电信诈骗的检测提供参考。
目前研究工作重点主要包括:基于先进光谱技术的结构应力表征方法;高通量材料分析方法及设备开发;
基于图像测量和光谱分析的面部表情分析等。先后在Optic Express、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Experimental Mechanics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3项。先后主持了基金委专项项目、面上项目、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