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驾驶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预计,2024年中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达3832亿元,同比增长16%。
在这一关键时期,国内智能驾驶供应商陆续登录港交所,10月16日,“地平线”也在港交所启动首次公开募股(IPO)。
10月23日晚,智驾科技头部企业地平线(地平线机器人-W,9660.HK)公布最终发售价及配发结果。公告显示,本次IPO,地平线的最终发售价厘定为3.99港元,为招股价区间上限定价;募资总额达54.07亿港元,为年内港股最大科技IPO,同时也是今年港股市场市值和募资金额最高的交易之一,远超过今年在港股上市的同类企业,成为国内智驾科技第一股。
地平线是市场领先的乘用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高端自动驾驶(AD)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公司的解决方案集成了领先的算法、专用的软件和先进的处理硬件,为高级辅助驾驶和高级自动驾驶提供核心技术。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自2021年起,按解决方案总装机量计算,地平线是首家且每年均为最大的提供前装量产的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中国公司。截至目前,地平线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已获得27家OEM(42个OEM品牌)采用,装备于290款车型,其中,中国十大OEM均已选择地平线的智驾解决方案。
10月24日,地平线正式登录港股。
开盘后,地平线机器人-W(09660)最高价格5.5港元,市值一度涨超37.8%,截至收盘,股价报4.1港元,涨2.76%,市值534.22亿港元。
在此次上市征程中,其融资背景、财务表现及战略布局均成为市场关注的亮点。
智能驾驶第一股 阿里百度认购2.2亿美元
地平线经历过11轮融资,在D轮融资后,估值达到了87.1亿美元,约合677亿港元。
本次IPO,地平线的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33.8倍超额认购,经重新分配后,香港公开发售项下发售股份数目占全球发售的百分比为15%;国际配售部分获13.8倍超额认购,经重新分配后,国际发售项下发售股份数目占全球发售的百分比为85%。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前夕,地平线股价在香港暗盘交易中收涨36%,报5.43港元/股,总市值超过了700亿港元,远超此前预估。
今年在香港IPO的中国大陆企业中,美的集团目前以5814亿人民币(约合6342亿港元)的市值领先。此次上市后地平线将一跃成为国内智驾科技领域第一股。
此次上市还获得了多家互联网和投资巨头的护航,招股章程显示,阿里巴巴、百度等公司作为基石投资者,将认购2.2亿美元(约合17亿港元)的股份,并承诺了六个月禁售期,作为对此次IPO的支持。这些行业龙头的买单证明了地平线的投资价值,同时也将给资本市场带来更多信心。
事实上地平线从创立至今,一直受到头部资本的青睐,2015年创立时的首轮融资,就吸引了高瓴资本、红杉中国等顶级投资机构,后续融资中,五源资本、晨兴资本、双湖投资、SK集团、今日资本、国泰君安等陆续入局。
智能驾驶赛道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作为新兴企业,地平线能持续获得大型投资机构认可,一方面得益于管理团队强大的技术背景,其创始人&CEO余凯博士,是国际著名机器学习专家,深度学习技术在中国产业应用的主要推动者。在国际学术会议和杂志上发表了100多篇论文,被同行引用超过30000次。其联合创始人&CTO黄畅博士,长期从事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和信息检索方面的研究,作为相关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知名专家,发表的论文被引用超过20,000次,拥有80余件国内外专利。
此外联合创始人&COO陶斐雯、总裁陈黎明博士都拥有大型企业的管理经验,对行业格局和商业模式具备广阔视角和敏锐洞察。
另一方面,地平线清晰的定位和商业模式也被投资者看重,2015年创立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仅为58.32 万辆,在新车总销量中占比不足2%,智能化趋势未见端倪,地平线此时入局确保了后续的先发优势。同时由于行业特性,这一方向并未成为当时的竞争热点,余凯博士曾在采访中表示,智能芯片是一个厚积薄发的业务,业务周期长,前期投入比较多。车规芯片的开发周期3年,测试验证又要两三年,再到上车量产,一款芯片从投入到挣第一份钱至少要五六年时间。
高门槛、高投入、长周期的特性决定了智能驾驶领域赛道的残酷性,同时也成为地平线等先发者的领先优势。
除了机构投资者,地平线还吸引了大众集团、上汽集团、广汽资本、长城汽车、奇瑞汽车、一汽集团、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众多车企资本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这些投资者本身也是地平线的潜在客户,或智能驾驶上下游链条参与者,它们的加入不仅为地平线提供了财务支持,同时也能为其在长远发展中带来长期稳定的订单和业务合作机会,并且有助于地平线深化与上下游的合作关系,确保其价值的长期性。
新能源赛道进入下半场 地平线市占率双榜第一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王传福曾表示,新能源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
2022年,中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达到1,996亿元,2023年达到了2381亿元,中投产业研究院预计,2024年中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将达到2,800亿元,未来五年(2024-2028)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72%,2028年将达到4,850亿元,较2022年增长143%。
在智能驾驶领域,地平线已经深耕多年,并且凭借持续的技术积累和产品布局占据了领先优势。
产品方面,地平线智驾解决方案覆盖了L2到L4全场景整车智能芯片方案。
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包括面向高级辅助驾驶(ADAS)量产所打造的系列化解决方案Horizon Mono,高速领航辅助(NOA)解决方案Horizon Pilot,以及面向下一代全场景高阶智驾系统打造的解决方案Horizon
SuperDrive。
智能驾驶计算方案覆盖了从征程2到征程6的一系列产品,其中征程6系列是国内唯一满足全阶智能驾驶量产需求的系列计算方案,面向不同智能驾驶场景进行了计算方案的灵活配置,均能提供兼顾性能与成本的最优解。
稳健全面的战略布局为地平线带来了不俗的市场表现,根据高工智能汽车发布的数据,2024上半年,地平线分别凭借28.65%和33.73%的市占率,在中国市场自主品牌乘用车全阶智驾以及前视一体机智驾计算方案市场双双登顶,领跑全阶智驾计算方案市场。
招股书行业数据显示,按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解决方案装机量计,地平线在中国本土OEM的前五大高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21.3%。
商业模式闭环 长期主义战略确保稳健发展
在招股章程中,地平线给自己的定位是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高阶自动驾驶(AD)解决方案供应商,其业务主要分为汽车解决方案及非汽车解决方案,其中汽车解决方案贡献了绝大部分收入,从招股书看,汽车解决方案包括“产品解决方案”和“授权及服务”,但是实际上,地平线的商业模式更加开放灵活。
地平线的产品包含全栈方案以及其中的算法、软件、开发工具和处理硬件,且任何一部分都可以独立实现商业化。
地平线给自己的定位是Tier 2(二级供应商),余凯称:“Tier 1 承担了给车厂直接交付系统的工作。Tier 2 像我们、高通、英伟达,是做标准化的。历史上,在产业价值链条比较纵深的时候,这种分层的商业模式是非常标准的。做底座的就关注核心技术研发,高通、英伟达、英特尔、微软,每次都把技术能力往前大大推进一步,然后空出这个空间,让大量的合作伙伴生长出来。”
余凯称,过去 10 年,在中国自动驾驶、芯片创业赛道,地平线是极少数的真正实现了商业闭环的企业。从IP开放授权到智驾解决方案交付,地平线以完整成熟的软硬件产品矩阵与智驾全栈技术,为客户提供全链路的量产开发支持与平台化服务。
Tier 2的定位使得一级供应商都可以成为地平线的合作伙伴,一方面让地平线可以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技术,避免因个性化的解决方案降低了投入产出比,另一方面更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巩固了地平线在产业链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