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汽车电商笔记
汽车电商最新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州司法行政  ·  广州锚定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领域,向万亿 ... ·  16 小时前  
广州司法行政  ·  广州锚定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领域,向万亿 ... ·  16 小时前  
DearAuto  ·  听非哥,不堵车 ·  昨天  
汽车最前线  ·  特斯拉又降价!雷克萨斯确定国产!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汽车电商笔记

何小鹏首设“双总裁制”背后 读懂小鹏汽车的进化逻辑

汽车电商笔记  · 公众号  · 汽车  · 2018-03-08 11:00

正文


春节假期刚过,似乎就可以嗅到了2018年车市大战的火药味。造车新势力的各家纷纷“摩拳擦掌”,进入到了自带节奏的模式。


威马汽车在春节假期期间就亮相德国的博世物联网大会,而李斌和蔚来则传出今年赴美IPO的消息,据国内媒体披露,蔚来汽车已经聘请包括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在内的八家银行,为今年计划中的赴美上市做准备工作,预计IPO的融资规模有望达20亿美元。


而在1月底刚刚宣布香港B轮融资22亿人民币的小鹏汽车,也用一则投行大咖加盟的消息“带节奏”。3月工作日的第一天,其宣布,摩根大通亚太区投行主席顾宏地博士正式加盟小鹏汽车,出任副董事长兼总裁,直接向董事长何小鹏汇报。

顾宏地以小鹏汽车总裁身份加盟,加上之前担任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的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夏珩,小鹏汽车也正式进入到了“双总裁”阶段。那么,融资生猛的何小鹏为何仍然要力邀投行大咖入局?这种双总裁结构对小鹏汽车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融资“左膀右臂”


“有朋自远方来。”


小鹏汽车这位新来的总裁可谓是非常资深的摩根大通的“牛人”,顾宏地在融资IPO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这恰恰是目前有着非常高融资期许的何小鹏所亟须的“左膀右臂”。


“他曾在阿里巴巴的IPO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顾博士指导了众多业内标杆式的投行项目,交易总额超过2000亿美元。”小鹏汽车内部人士如是介绍这位“2000亿美金先生”。


对于新造车势力而言,造车局其实更是资本局,何小鹏谈及力邀顾宏地加盟原因,就非常清楚地表示,““强融资能力、自主创新和品质制造是互联网造车实现0到1的关键。”其毫不犹豫地将强融资能力摆在互联网造车三大因素的首位。


造出怎样的电动车决定得是品牌的未来,但能否融到足够的资本活到未来是当下的关键。通过资本的积聚实现头部效应,构建技术和品牌的护城河,比别人“活得更久”,是这场生死竞速赛的竞争法则之一。


“以前看别人做车觉得100亿太夸张了,现在自己跳进去才知道200亿都不够花。”其曾经如是调侃。


经过B轮融资之后,小鹏汽车已经累计完成了近50亿的融资,但何小鹏仍然表示融资“在路上”,他强调,未来小鹏汽车今年还要完成两次新融资,在造车新势力的融资排行榜上要力争上游。


“我是追了小鹏十年时间,我们是2008年投资UC的。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小鹏汽车B轮的融资发布会,因为阿里巴巴参加了A轮,也继续参加B轮。我相信透过这个投资,继续再追小鹏,多追十年,多追二十年。”


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在B轮融资大会上表达了对于何小鹏的信任,这说明了何小鹏在互联网圈和投资圈朋友很多,但其面临的是李斌所代表的腾讯系、沈晖背后的百度系资本大鳄的挑战,这场事关生死的融资大战中何小鹏需要更多的“战友”。



管理能否实现“跳跃”


如果说何小鹏去年正式任职小鹏汽车前,广汽新能源出身的夏珩带领的工程师团队需要证明小鹏汽车的“造车能力”,那么,迅速扩张至数千人规模的小鹏汽车,现在面临的是一个品牌、战略和运营整体势力全方位升级的关键节点。


加入小鹏汽车五个月后,何小鹏曾经对汽车头条APP表示:“加入小鹏汽车,就是为了让其业务能够实现‘跳跃’。”而汽车头条APP注意到,他所谈及的跳跃,并非是简单的融资金额上的“跳跃”,更是组织结构和管理上的大刀阔斧的“跳跃”。


“小鹏汽车的员工从我就职到现在,已经增长近两倍,达到近千人规模,产品研发的占比超过70%,明年我们还会迎来近2000名新同事。”这意味着作为一家跑得很快的创业公司,何小鹏需要搭建的是一个能够管理“千军万马”级别的高管团队。


而何小鹏去年正式出任小鹏汽车董事长之后,在人事布局方面也是实现了跳跃。原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宝洁大中华区美尚事业总裁熊青云、原特斯拉著名机器学习专家谷俊丽、一汽技术研发院副院长刘明辉纷纷被其招至麾下,一个更为齐整的管理团队悄然成形,再加上摩根大通亚太区一把手的顾宏地,其无一例外都是有着带过“大团队”作战经验的高管。



下一个独角兽?


顾宏地的加盟,让人自然而然联想起滴滴的核心管理架构,就是程维+柳青(创始人+投行牛人)的基本模型,柳青对于滴滴在战略上的推进有目共睹,甚至有媒体评论认为,程维和滴滴的成功,是因为幸运地“遇到”了两个人——马化腾和柳青。


“程维如果没有遇到马化腾和柳青,滴滴出行不会有像火箭一样发展速度,如果没有马化腾和柳青,滴滴还在和快递打价格战,根本没有时间去应对外敌优步,更不可能有精力去收购优步中国;如果没有马化腾和柳青,网约车合法还有可能要推后好几年。”


无论是滴滴、还是UC浏览器这种作为互联网独角兽级别的创业公司能够诞生,同投行所擅长的战略思维梳理有着一定的关联。如果复盘下何小鹏和UC浏览器的历史,就会发现,其同样有这样的“传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