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冯小刚又开炮了,这次他将炮口对准了电影行业的“票补”现象。
他直言电影行业被“票补”绑架,因此他要和各行大佬聊一聊“票补”对于中国电影到底是促进还是破坏?
票补:比如一张电影票的票面原价是30元,而观众通过互联网票务平台购票只需19.9元,这其中的差价由电影制片方和票务平台自己补钱进去,以促进观影人次上涨,进而撬动市场,赢得更大的票房数字。
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海南)电影投资高峰论坛上,由于“小钢炮”冯小刚的参与,令论坛开场省去了不少客套环节,他一开口便直奔主题——票补!
冯小刚认为:如今电影行业的票补现象和电影宣传费加一起,动辄上亿元,甚至都超过了电影制作费本身,这样的恶性循环让年轻导演、公司、小片难以生存。
他说:“现在大家被票补绑架了,下不来了。为什么好莱坞没有搞票补,为什么所有事一到中国就变味了,包括买收视率,什么都不真实,就比谁有钱。电影应该比的是作品,而不是谁有钱可以砸。有没有可能今后没有票补了,这个市场就变成一个真正的市场了?”
据知,2017年559亿元的电影票总额中,至少有20亿元是票补所为。
论坛上,淘票票总裁李捷的发言印证这一事实:“最初,票补是票务平台竞争的武器,为拉动、争抢观众份额。从2015年开始,平台票补成为了片方竞争的手段。但在去年,票补的模式发生了大的转移,票务平台已经不再是主体,因为片方投入(12亿元左右)已高于票务平台(8、9亿元)了。”
数据显示:2015年票补元年高达40亿元,投入主体是平台。2016年票补规模15亿元,平台和片方持平。2017年票补超过20亿元,投入主体变成了片方。
其实,票补的诞生跟互联网公司分不开,而且票补产生在购票从线下往线上转型的时期。之所以票务平台不再是票补主投?也是因为它们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用户从线下到线上购票的转型。这个拉动已经结束了,现在92%(最高峰)的观众的购票习惯已从线下的柜台转变为票务平台购票。单从数据来看,这是世界上少有的。
那么,片方为什么要这么做?
华谊兄弟副董事长王中磊也在论坛上给出了很好的解释:在恶性的竞争环境下,如果你不掏,就只能眼看着掏了钱的片方抢走你的市场份额。如果你不补,电影院就不给你排场。
即便是品质高、口碑好的电影也会遭遇这样的问题。
王中磊发言称:“像《老炮儿》、《芳华》这样的片子也同样会有这样的问题。《老炮儿》最开始给投资人的预算是4千万,但我们结算时加上宣发、票补就变成了7千万。很多投资方不理解,还会质疑你们华谊是不是有黑幕,我们只能不断解释,票补这3千万让我们掏了。”
大公司、大制作都如此,其他可想而知。
面对这样的现象,
新丽电影总裁李宁表示:“票补现在变成了给我们设的圈套。”
乐创文娱董事长张昭称:“票补是中国电影的毒药,会让电影越来越没有尊严。”
王中磊则坦言:“我们确实被票补绑架了。”
近几年,有关部门对影视行业的规范管理制度不断加强,票补这样有争议的现象自然逃不过被管理。
今年开始,电影局命令禁止出现低票价票务竞争,并规定单张票价不得低于19.9元。这也就是前不久票房炸裂的春节档没有出现9.9元、8.8元、6.6元这样超低票价的原因。
在减少票补,票价相对提升的情况下,今年春节档6部影中的《红海行动》和《唐人街探案2》依然取得了超高的票房成绩,纷纷跃进内地影史前三名,分获第二和第三。
《芳华》凭借自己的优质内容,甚至带动了平时走进电影院比例最少的中老年观众自愿为其买单,这多多少少说明了票房已不需要用低票价拉动了,票补并不是获取票房的唯一手段,作品还是要靠内容说话。
乐创文娱董事长张昭表示:“电影的本质是价值,如果在价格上面打转,就把电影行业往下拉了。坏都坏在竞争二字,票补这个事,跟排片有关,跟上座率有关,中国电影没有必要这样竞争。 ”
新丽电影总裁李宁认为:“票补就得强行取消,只有不允许票补出现,无论平台方还是制片方,我们要把更多的钱投入创作、宣传、发行当中。”
上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坚决拥护,票价不能低于19.9元,“今年春节档的高票房也有它的功劳。”
今年春节档虽然未出现低票价竞争,但据华谊兄弟副董事长王中磊了解:“很多片方用了别的招:拿真金白银买票锁场!”
“确实,内容提供商有的时候被这些新的商业模式给绑架了,有的时候会左右创作的初衷,甚至有的时候迷信‘电影拍得好不好不重要,开画之初的票补功课下足了就能够办成事’。”所以,他也支持取消票补,避免恶性循环。
电影锁场:
1.是粉丝或片方为了避免电影因票房惨淡而被电影院线下线或换片,而每一场都只买一两张电影票,来保证院线即使剩下的票全部没有售出,也必须上映该片。杨洋的粉丝就被曝光过利用电影网络售票平台预售系统,为电影版《三生三世》进行了提前买票“锁场”的策略。
2.制造“幽灵场”的假象。比如,明明是同一影厅影厅播放,但是15分钟放一场;再比如,票务平台显示午夜场依旧满座,但实际没有人看。《捉妖记》、《港囧》等都被曝使用过该手段,令其高票房成绩蒙尘。
阿里巴巴影业集团淘票票总裁李捷也反对票补,但他同时认为,票补不能完全消失。
他说:“今年三月份开始,片方和平台投入的票补,大大少于去年的同期。这个事肯定在改变,这近的数据已经证明了片方票补的意愿大大减少,这个是很好的势头,但是票价降低还是最有效的拉动老百姓看电影的手段。”
在他看来,票补绝对不能成为电影竞争唯一武器,但在短期内没有办法消失。据其分析:“主要的原因还是电影院的上座率比较低,因为院线还要靠相对较低的票价拉动上座率。大部分的电影院经营并不好,只有20%—30%电影院处在盈利状态,70%—80%的电影院属于持平或者亏损状态。我们不能忽视影院的利益,因为影院是整个电影链条里面最重要的端。只要有影院经营困难的问题,票补就不会退出。票补不管怎么样,光明正大把钱补用户了,靠票价拉动用户。线下锁场这个不控制,可能下一阶段片方的票补停了,公开的宣发竞争就变成了完全暗箱操作的竞争,这个更加麻烦,这对于电影伤害更大。”
作为今年春节档受益一方的《唐人街探案2》导演陈思诚认为:“可以制定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阶梯性的票价限定,比如说重点档期像国庆、春节可以票价定得比较高,因为这个时候看电影是一种刚需,比较冷的档可以票价定得稍微低一点。”
对此,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给出了两点建议:
一是反对不正当竞争,但相关法律有表述却没细则,将来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找到一个大家共识的比例,单日排片不能超过35%或者40%,这样票补的有限性就出来了,你要霸屏锁住80%的影院就有问题,这个是可以操作研究的。
二是票补对于中国电影进入三四线城市确实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大城市不太有感觉,但是中小城市票价的敏感性非常强。考虑不同的区域工资,制定不同的最低票价的限制政策,或者不同区域灵活度的百分比,需要制定具体的方案并严格执行,光靠道德呼唤基本上是不起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