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是一部关于政治斗争权术的书,所涉及的核心必然为政治权力中心,即君主(领导),也就是说《鬼谷子》所传达的权谋概念,主要为如何搞定领导而获取利益,以及领导如何搞定组织成员而获取利益。
但要搞定别人,做出相应行动的前提是必须依托于你的情报系统,没有情报、缺乏及时有效的情报信息,胡乱作为,如无头苍蝇盲目行动,除了面对失败而遭受损失之外,并无任何益处。但别人(领导)并不会主动告知你所有信息,更不会主动告诉你,他要做什么且已经决策行动(尤其一些隐秘信息或无法明言的事情),基于这种职场现实情况,要从领导(别人)嘴里套出实在的干货分享,必须靠你自身去挖掘收集整理,形成
你自身的知识、信息、经验储备库。
在情报收集整理方面,主要有四点要素:一是人生存或生活所依赖的组织环境状况详情,《飞箝术》中,对此,有比较简要的论述,如社会发展趋势、经济资源状况、合作伙伴(盟友)多寡情况、关系信任程度如何等,而在《揣情术》中,亦有类似情况的论述,翻来覆去阐述这些组织生存环境状况,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比较你所要搞定(游说)对象,在组织(群体)性竞争中,从实力的地位出发,评估其综合实力到底处于什么位置(水平),以此作为用来发难或提出解决方案的基础物质条件,因为这些信息是可以通过你的描述,而令对方感觉到真实的存在;
因曹丕称帝,刘备集团认为汉献帝已亡,随后在成都称帝,建国为汉,史称蜀汉,随后刘备对东吴发起夷陵之战,企图重夺荆州、甚至灭吴,不料战略实施失败,刘备悔恨成疾,在白帝城一病不起,东吴孙权,在夷陵之战中,虽获得胜利,但孙权不久派使臣向刘备表示言和,刘备亦意识到自身错误与危机,因此亦表示接受言和,在三国鼎足而立的大环境下,刘备与孙权,都再次深刻意识到,面对北方曹魏的攻势压力,只有吴蜀建立同盟关系,才有足够实力与曹魏对抗,由此说明,吴蜀两国领导人都对彼此所依赖生存与发展的大环境有了充分的了解与认识,在此存亡之际,彼此都采取顺势而为的战略决策。
二是对你所要搞定对象的个人性格偏好、习惯偏好、综合能力偏好、决策偏好、用人偏好的详情了解,甚至包括领导身边起重要作用人物的详情掌握,因为,组织内所有事务均由领导拨动实施,领导作为个体人,在事务中不仅起主导作用,更在于个体人的主观能动性,只要摸准了领导这些特征,就能有意识采取措施,《鬼谷子》在《捭阖》《飞箝》术中均强调了对领导这位事务的动力源的情况掌握的重要性(如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等),只有了解领导,知其所好恶,才可能打动领导之心,也只有对领导能力、智谋水平、性格气度了解,才知道对领导该说什么,以及怎么说更有效。
职场或社会实践中,经济纠纷是频发、多发的法律事件,在如今以市场经济为中心、以法治国的现实条件下,任何个人都极有可能直接或间接遭遇经济纠纷问题,债权人与债务人即存在权力博弈的过程,债权人为确保能够讨回该得的钱财,通常会在正式起诉之前,不断以各种能够与债务人产生联系的方式或手段,不断施压,企图造成债务人心理防线崩溃而妥协(如电话、信息、微信或者直接面谈),以这些方式沟通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给债务人心理施压;二是试图建立收集完整的债务债权关系的证据链。一旦完成这一步,立马启动诉前保全,在正式开庭时即能因此打赢官司,又能够及时拿到钱。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所考验的便是对方(债务人)的心理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问题,假如你与对方发生经济纠纷,想赖掉这笔钱,那么,对方与你采取任何沟通方式时,你都应该保持沉默、沉默是金,为什么呢?据观察,绝大多数债权人都是因为事前缺少对债务关系的证据留存,所以选择这些方式来补救证据,因为,债权人如果有足够证据的话,直接启动司法程序即可,反而会打你个措手不及,何必打草惊蛇,因法院在立案的过程中,是不会深究你证据的真实性,因此,也就有了很多伪造证据的事件发生。
三是充分了解自身的优势、劣势、性格脾气、能力如何,以及自身掌握了多少有关事务的真实信息,因为这些因素,决定了你适合做什么工作,适合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行动,以及适合找什么样人去共同执行行动。
曹沫在齐鲁会盟之时,以雷霆之势将齐桓公挟持在会盟坛上,逼迫齐桓公承诺将侵占鲁国的领土无条件归还,充分利用了其优势之处,曹沫在战场上领兵打仗不太在行,但自由搏击却是一等一高手。毛遂在平原君底下,作为门客待了三年之久,平原君竟不知其名,更不知其能,一个人在单位待了三年,领导不知道有这么个人,通常理解,只能说明这位同志确实没什么能力,或者说这位同志的能力领导根本用不上,也就一直没有其用武之地。
平原君一干人等在求救于楚国时,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楚考列王与平原打着官场,计划将扯皮进行到底,正是在这样一种条件下,毛遂表示不服,出来说话了,其所使用的手段,与曹沫对付齐桓公如初一辙,即楚王虽有千军万马,但只适合远距离扫射,换作贴身肉搏,毛遂欲取楚王首级如探囊取物,由此,楚王才放下身段,答应出兵,曹沫与毛遂正是对自身条件的充分认识,发挥特长才获得成功,这两位同志,在行动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关键能力不是权谋,其谋的成份比较低,而主要是通过直接武力威胁,来表达其根本诉求的这么个过程。
四是解决现存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将来发展考虑,你所要搞定对象及其身边人物的需求是存在发展变化的,而你自身需求亦同样处于可变动的状态,唯一比较确定一致得是人的性格偏好或行为偏好,在社会实践中,你会观察到部分人在不同环境(情境)下,会表现的理性或非理性,但本质并非人的偏好改变了,而是因为其所接触到的信息(环境)发生了变化,导致其需求出现了变化,如此给予他人的感觉,则认定为善变或非理性。
因此,对未来会出现哪些问题,会发生什么事情,会存在怎样的发展趋势,需要你具有比较清晰认识或者说预测,如微信与淘宝和解,相互之间开始拆除壁垒,实现互通,这两位中国的社交流量大佬与电商流量大佬的联通,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流量将会在互联网上各平台间实现全域无缝对接,同时亦意味着平台将不再以流量为王,而以技术为王的时代将正式向你走来。
汉武帝为什么能够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为什么能够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从其个人角度讲,是因为对权力的需要,没有权力,很多事情就无法推行下去,从组织管理(汉王朝统治来讲),刘邦建国之处即开始推行的黄老治国方略已不再适应发展的需要,也就说黄老无为思想,可以用来守成,可以用来储备力量,但不适合进攻的需求,组织或个人,在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需要对外进攻,有所作为,不可能会一直忍受黄老学说下的韬晦策略所左右。
因此,汉武帝,罢黜百家,即从思想上强力使全国臣民获得比较一致性观念,当然这个过程其实则意味着权威的强化以及帝王的集权,不过这也只是在观念思想上起重要作用(如三纲五常),在权力手段上,则以打击弱化贵族或宗室的实力,推恩令即从国家政策法律层面强制性要求所有封国必须在传位给世子的同时,亦要给其他所有子孙给予划分出地盘,供其分享,而这种阳谋阴用的手段,在汉景帝时就已经实践,且初具效果,如汉景帝将其弟梁王封国划分为其子弟,汉武帝对此应该多受启发。
所有情报,除人心本身之外,其他比较物质性特征的情报相对比较容易掌握,那么如何知道你要搞定对象是如何想的?要采取什么方式行为?要达到什么目的?《鬼谷子》提出可多种手段,因为知是决策的前提关键要素。
一是听音术
听是为了收集情报、分析情报、判定情报,但在职场,很多人并不愿意听别人讲,或者说会听别人讲,但并没有听进别人所讲内容,只是在应付,别人讲完之后依然只会按其自身想法去表达,也就无法走进人的内心,假如你今天休息,领导电话你,要你来单位加班,你来不来?领导能够在这种时候找到你,至少说明三种情况:一是领导找不到别人,但事情必须有人做,所以找你,是希望你能够解领导燃眉之急;二是领导认为这件事是你该做份内的事,找别人不太合适;三是领导认为其他人做不了,或不愿意做,只有你比较适合、且对领导配合度比较高,安排起来比较方便容易。但不管哪种情况,领导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他现在遇到麻烦了,希望你能够帮帮忙,其实只要你来了,领导就会感到很欣慰,因为你给了他足够面子,至于事情能做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
二是挑逗术
在正常条件下,如所涉及得代价成本比较低、或者很容易即可以做到的事,此时人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属于快反应系统,也就是说很大程度属于本能反应而并不需要过度考虑,也没有必要考虑就可以行动,人虽然为求自保,善于伪装,这种情况下,没有伪装的必要,但遇到比较兴奋的事时,绝大多数人,即便想伪装,也比较难以抑制,极有可能会暴露一些蛛丝马迹。因此,鬼谷子认为,要审定有无,以其实虚,随其嗜欲,才能以见其志意。从对方欲望出发,满足对方欲望,或者说抓住对方欲望满足的时刻,这种情况你切入话题,对方因兴奋得意而忘形,其真实想法便容易暴露出来。作为纵横流派子弟,所使用且必用的手段即是通过夸赞别人,来获取一些隐秘信息。
没有人会拒绝别人的赞美,没有人不喜欢别人赞美,即便存在这种情况,本质也只是对某人的厌恶而已,并不表示其不喜欢听到赞美之声,可从人的品德、能力、长相、背景、穿戴等方面赞美,有针对性的赞美效果更好,别人如果脸上长有大面胎记,你就不能夸其漂亮,而因夸其身材超级棒,否则就该打你脸了,如某女士穿戴新首饰,看似精美贵重,当你与其接触时,即可对此加以赞美,对方很容易便会暴露位某某送给她的,此互动中,通过对首饰赞美,来引出某位高价值人物,通过高价值人物衬托这位女士的更高价值。赞美在人际交,无形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假如你运用此法夸赞叶老师,那么叶老师一高兴,可能说不定就将《鬼谷权术整合权术及运用手册》发至微信了。
三是共情术
人具有特性,亦同时具有共通性,人在文化基因与遗传基因双重作用下,塑造了人的基本社会表现形态,大环境塑造共性,而小环境塑造特性。鬼谷子说,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说明在很多问题,人是可以通过先了解自己,来达到初步整体了解别人的情况的。
在对待弱者问题上,有两种孑然相反的两种表现:一是同情、帮助弱者;二是指责、唾弃弱者。对于很多人来说,总是被各种言论所搞得晕头转向,即到底我们中国人是哪一种心态对待弱者的,也就是对国民性不能深刻理解。其实到底属于这两者哪一种,主要根源于不同人群的利益诉求及能力地位而决定,表示同情帮助,在于其从弱者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者他需要弱者的拥护,且在其有能力、有地位可以为弱者撑腰时,通常会表现为同情帮助弱者,而当对方没有能力、没有实力为弱者撑腰时,其表现通常为指责或唾弃,实则是在唾弃自己的苟且人生。因此,一般情况下,要推测对方可能情况,就可以将自身放在类似环境中,你是如何抉择操作的,那么对方即可很大可能亦会如此选择。
四是观相术
外在型貌及气质表现,相当程度反应其内心世界,到底是快乐还是悲苦。因此观察人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精气神表现,不仅可以体察到对方的家庭条件、能力强弱、生活状态如何。很多贪官污吏,在其任上,整体形象可谓是油光满面,一旦落马,几乎一夜之间苍老十岁,内心的苦闷失落,会直接表现在身体上。
有看过影视版《三国演义》的读者,对诸葛亮的职业发展历程,想必印象深刻,前期诸葛亮春风得意、意气风发,但刘备、关羽、张飞、黄忠、赵云等重要人物相继亡故之后,几乎很难看到诸葛亮有多少笑意,之所以如此,并非其年龄问题,也并非其操劳过度问题,而在于人才缺失,北伐难以成功,导致其匡复汉室理想不能如愿以偿,与目标越来越远,内心必然充满惆怅、悲苦,心情沉重,表现在形体上必然憔悴。鬼谷子说,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因此任何内心变化的积累,均会表现在身体及与身体相关,且可观察到的事物变化上,在这一点上,亦需要对人在内心与外形表现上的关系,做一些经验的收集、整理、总结。
五是反测术
职场一些善于伪装之人,会故意透露一些假信息给你,以此误导你的判断及决策。可谓笑里藏刀、城府极深,假作真情,因此,对这些信息需要进一步虑化,鬼谷子说,要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要足一排查,如何操作呢?以捭反之,即你可以通过正面、侧面、反面的言论去拨动对方,促使对方尽量多讲话,由此便能剔除一些无效信息,留存一些有用信息。
陶谦让徐州、刘表让荆州,刘备为什么都表示拒绝,是刘备真不想要吗?刘备主要考虑三点:一是刘备在道上混,始终标榜信义为先,如果要了,就表示他真想占有;二是刘备毕竟是客,且到处流离失所、投奔各处,作为主人的陶歉、刘表是否用意,其中暗号哪些危机且未可知;三是徐州、荆州,在地理方面,徐州无险可守,刘备即便接盘也守不住,还惹一身骚,而荆州虽可为用武之地,但不能成为根据地使用,因为隆中对时,诸葛亮已清晰的刻画了建国战略规划,因此,刘备所希望的是能够搞定荆州同时也能够搞定益州,或者搞定益州同时搞定荆州,如汉中、益州、荆州,此三地结为刘备掌握,北伐中原,兴复汉室便不在话下。
职场,决策行动之前,对所有信息的掌握至关重要,没有足够有效的信息作为支撑,行动只会面临失败。
关注以下微信定购
职场问题咨询解疑
(VIP
会员招募
)
关注顾问【叶大师】微信:
quanmougu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