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历史解密
再现真实历史,展望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人文历史  ·  已知古代管面食叫饼,那……面条算饼吗 ·  4 天前  
沈阳网  ·  吉米·卡特去世! ·  3 天前  
沈阳网  ·  吉米·卡特去世!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历史解密

林彪与黄埔军校

中国历史解密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3-26 07:25

正文

投考黄埔军校时改名林彪


1925年秋,18岁的林彪从武汉共进中学毕业后,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是就业还是继续读书?父亲林明卿希望儿子就业,一来挣钱接济一下家庭,二来也该成家立业了。他甚至为儿子选择好了职业:回乡办学,当一名教书先生。


林彪不同意父亲的意见。他选择了继续读书,并且上的是远在广州的黄埔军校。此时的林彪,已经是一个政治上积极上进、人生目标上有所追求的青年。两年前,1923年6月,林彪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担任共进中学团支部干事。1925年春,林彪担任湖北学生会主席,9月,被共青团武昌地区委员会指定为共进中学团支部书记,冬天由团转党。父亲为他设定的人生道路,与他的理想相去甚远。


林彪投考黄埔军校,完全是响应中共的动员和安排。林彪从共进中学毕业后,任中共武汉地委书记兼武昌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的陈潭秋找他谈话,让他看了中共发出的号召党员和团员报考黃埔军校的第62号通告。陈潭秋给林彪讲了当前形势和办军校的意义,鼓励林彪前往报考,林彪很高兴地答应了,并向陈潭秋提出开介绍信时自己改名林彪。从此,他原来的名字“林育蓉”便永远地留在记忆里了。


林彪上黄埔军校,得到了两位堂兄林育南、林育英的全力支持。林彪决心投考后,将自己的想法写信告诉了已调往上海工作的林育南。林育南收到信后和林育英作了商量,立即给林彪回了话,信中说:“你这个考虑很对,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关键的一两步,这个步子如迈对了,可说受用无穷,如迈错了,就会跌入深谷。武力没有正义是暴政,正义没有武力是无能。中国的革命,最终要靠军事解决问题,共产主义事业需要大批军事人才。我和你八哥(指林育英)搞党务、工运,你搞军事。我们林家三兄弟各有所长……”林彪接到信后思想更坚定了,但遭到父亲的反对。林明卿亲自到武汉劝林彪放弃报考军校的打算,林彪不听,父子各执一词,不欢而散。


军校的考场设在上海,林彪还需去上海考试。临行那天,林明卿让长子林庆佛送林彪远行,并送了一些盘缠钱。林彪含着泪水向大哥鞠躬告别,嘱他在家照顾好父母,然后由汉口江汉关码头乘上了去上海的轮船。在上海,林彪顺利通过了筛选考试,然后动身去了广州。


成为第四期入伍生


黄埔军校作为一所崭新的革命军校,无论招生、教学、训练,还是勤务、日常管理教育,均呈现一些新的特点。林彪在黄埔军校上的是第四期,分到入伍生第三团三营一连。他和其他同学一样,一经录取,便领到了一套灰色单军装、一双黑袜和一副草鞋,还有一包军事、政治书籍。包括林彪在内的入伍生第三团各营,都驻扎在黄埔岛对岸鱼珠炮台和深坑一带,以后又迁到陈家祠堂。林彪的连长叫张慎阶,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少年英俊,军事素质好,在东征战役中立过功。张慎阶对林彪影响很大。


军校的生活是紧张而艰苦的。据史料记载:“军事教学日夜进行,非常紧张。每在课堂讲授之后,就强调参加实战演习,称为‘知行合一’,学生在学校时期都戎装待命,随时准备开赴前线。”从时间安排上说,每天有9小时的正课,一个半小时的自修,七个半小时的睡眠时间。每晚轮流派学生在江边警戒。外出训练必须全副武装。休假日有1/3的学生可去广州市区,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1/3的学生在本岛游散,闻警回校;另1/3学生留校看守,以防敌人突然袭击。军校采取“共食制”,学生进餐由执行区队长主持,6人一桌,每桌四菜一汤,限10分钟内吃完。


一次出早操,全校学员绕岛跑步15公里,恰逢素以严厉著称的军校教育长邓演达视察,学员们跑得又快又齐。文弱的林彪一时吃不消,竟“扑通”一下倒在地上。邓演达疾步搀起林彪,大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怎么啦?”林彪满脸羞色地说:“报告教育长,我叫林彪,刚才吃不消了。”邓演达立即下令执行官:“停止跑步!便步走!”并告诉执行官:“跑步要兼顾学员体力,逐渐增加路程,不可硬来。体弱有病者应视情况分别对待。”


其实,看似文弱的林彪身体底子并不差。他从小就十分注重身体锻炼,小时候每天在腿上绑着沙袋翻山上学练脚力,这样比走平道多绕二三里路,但他有意为之,乐此不疲。1971年林彪出事以前,林彪翻山上学的地方还建有纪念标牌。小时候的体育锻炼,给了林彪健康的体魄,为他一生的军事生涯奠定了良好基础。尽管如此,他一上来还是有吃不消的时候,可见黄埔军校的训练强度之大,要求之严。但是,凭借顽强的意志,他最终挺了过来。


军校对学员生活上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在有十六条内容的《学生队学生遵守规则》中,第十一条规定,学生无论在本校内外,不准妨害宁谧及清洁并禁止吸烟。林彪这一条遵守得不错,他终生没有染上烟酒的嗜好。不过,晚年的他却有了另一种古怪的嗜好:玩火柴,点燃之后,放在鼻子上闻味,半天工夫脚下能扔数十根熄灭了的火柴杆儿。对此合理的解释是:戎马一生的他,闻惯了战火硝烟的味道,只有靠闻燃烧过的火柴味来排遣内心的孤寂。


林彪在黄埔军校也有一些颇能暴露其个性的表现。他的同班同学、后来成为国民党中将的文强曾有过生动的回忆:


一次打完靶后,林彪的枪没有上交,枪里面还有一颗子弹。我们每次打靶完后都要把枪和子弹交上去,林彪就大意了。回去洗洗澡,吃完晚饭大家休息了。我和林彪都住下铺,我看见林彪滚来滚去地没有睡好,好像有什么事情似的。一会儿,看见他的手到枕头后面去拿枪,我这个班长就要管事呀,但我不敢管,怕人家说“人家都睡着了,就你没睡着”。



我总睡不着。忽然,“啪”地一下,响了一枪!


执行官拿着手电一下子跑进来了,问我:“文强,你是班长,你看见什么了?是谁在打枪?”他这一问,问得我慌里慌张的,我说:“我没看见谁睡觉的时候打枪,我没看到。就是看到林彪有点神情不安,睡得不好,看见他的手老在枕头后面去摸。枪架在枕头后面。”我再没有敢往下说。


执行官很有经验,他跑过去,把林彪的那枝枪拿来一闻,刚刚打过嘛,有火药味道呀,再用手电一照地下,子弹壳还在那里呢。


“林彪,枪是你打的,你是怎么回事啊,怎么不讲话呢?”执行官很生气。


林彪知道自己错了,说:“我下操的时候


急急忙忙没有检查,我就睡不着觉,老惦记着这回事,我一摸枪呵,就打了这一枪。”

……

执行官一走,林彪火就起来了,那时我们只有十几岁嘛。他捏起一个拳头,说:“文强,你这个家伙怎么落井下石呀?你这个湖南骡子。”


我一听,就说:“林彪,不要骂人。我怎么落井下石了?我也没说是你打的枪,我只是说你睡得不好嘛,怎么是落井下石呢?”


他说:“你还要说?我揍你!”他越说越激动,就跑到我床铺面前。我说:“林彪呵,你要是跟我打架呢,我估计你三个打不了我,来打吧!”他一巴掌打上来,打得我的火也出来了,我“啪”地一下把他打到铺上去了。他不服呵,还要打。大家起来帮我的忙:这个九头鸟,好厉害,敢打班长。


过后,林彪不理我了。(《文强口述自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这是发生在入伍生林彪身上的故事。


军事训练和军校生活


1926年3月6日,第四期入伍生入学考试成绩公布,林彪考试合格,正式成为军官班学员。他被编入步科第二团第三连。


严格的军事训练和军校生活对林彪极有教益。他学到了不少军事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军事素质。政治上,处在那样一个大革命的环境中,自然也有所长进。他是连队的中共支部书记,不过,那时共产党员身份并不是都公开的,一般同学不知道林彪是中共党员。


黄埔军校并不是单纯学习军事的地方,这里同时是政治斗争的漩涡。在军校内部,共产党、国民党左派和国民党右派之间,一开始就存在着斗争。这种斗争的突出表现是两个直接对立的团体——以黄埔一期学生,共产党员蒋先云、陈赓等为首的“青年军人联合会”和以黄埔一期学生,国民党右派贺衷寒、缪斌等为首的“孙文主义学会”的对立和较量。


第四期学生中有中共党员120人,占学生总数的4.5%,其中参加黄埔军校青年军人联合会的只有倪志亮、段德昌、王世英、赵尚志等14人,没有林彪。性格内向的林彪表现出了特有的政治定力,以至表面上显得默默无闻。其实,这与他所处环境也有一定关系。林彪所在的二团胡团长是“孙文主义学会”骨干,8个连长几乎都是“孙文主义学会”成员,林彪所在的三连副连长还是个死硬分子,经常利用职权大肆发展会员,广造舆论,扩展右翼势力。这样,林彪虽是中共连队的支部书记,但为了避免冲突,保存实力,也就只好在政治上暂时收藏锋芒了。


林彪在黄埔军校学习近一年时间,掌握了基本的军事知识,经历了严格的军事训练,也开阔了政治和社会视野,并且没有在当时尖锐复杂的党派斗争中迷失方向,背离信仰。林彪后来之所以在军事方面卓有建树,不能否认他在黄埔一年打下的基础。至于林彪后来在军内外的影响力,也与他作为黄埔生不无关系。


黄埔军校的军政课程


本来,按黄埔军校的组织体例,入伍生期限六个月,期满后甄别及格者,升入该校为学生,修习军事学术,一年毕业。但是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主要是北伐的需要,林彪所在的第四期的入伍生期限和在校学习时间,与最初的设想相比都缩短了。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林彪在黄埔军校学习了战术学、军制学、兵器学、筑城学、交通学、地形学、经理学、卫生学、马学9项教授科目,接受了阵中勤务、典范令、服务提要、技术、马术5项训练科目,实施了测图演习及详细计划案、战术实施及详细计划案、野营演习及详细计划案3项演习科目。军校开设的这些科目,极具实用价值,并辅之以理论说明。除军事课外,还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帝国主义、苏联研究、各国革命史、工人农民学生运动等26门政治课,林彪也学得十分认真。


在发下来的几十本军政教材中,以蒋介石作序的《曾胡治兵语录》和张乃燕编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史》对林彪影响很大。在《曾胡治兵语录》中,除曾国藩、胡林翼外,还增补了左宗棠的一些言论。林彪对此爱不释手,朝夕诵读。据萧克上将回忆,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常见林彪见缝插针学习这本书,还向他推荐过。上私塾熟读《论语》,上军校熟读《曾胡治兵语录》,使林彪对“语录体”情有独钟,印象深刻。后来他提倡编写《毛主席语录》,即与此有关。


第四期学生在校期间,先后经历了军校改组、“中山舰事件”、二次东征、北伐举师等重大事件,担当了驻守惠州、卫戍广州、警戒虎门、负责各兵舰及“廖案”要犯之监护等重大任务,入伍生很少有安定的授课时间,但也使这期学生增长了见识,养成了在激烈的军事、政治斗争中独立思考、善于抉择的习惯。因此,这期学生比较出众,林彪的许多同学后来都成为共产党军队著名将领。


还在紧张学习之际,北伐战争开始了。1926年5月1日,以共产党员叶挺为团长的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由粤入湘。7月9日,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誓师北伐,国民革命军8个军约10万人,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接下来,北伐战争艰难地一步步向前推进。9月1日,北伐军包围武昌城,战事一时处于胶着状态。前方炮火连天,急需大批军事、政治干部补充部队,扩大兵员。9月2日,蒋介石电令第四期学生到前方见习。于是黄埔军校决定第四期提前毕业,开赴前线。


加入叶挺独立团


10月4日,第四期毕业典礼在广州郊区瘦狗岭沙河广场举行。林彪和他的2654名同学,其中湖北同乡155人,在广场上宣读“以达国民革命之目的,以求世界革命之完成”的誓词。仪式结束后会餐,菜肴特别丰盛,并备有白酒。兴奋的同学们开怀畅饮,许多人都喝醉了。林彪也是醉酒中的一员,他大概领略了其中的难受程度,此后便坚决地戒酒了。


第四期毕业生大部分赴武汉,小部分入江西。分配到李济深任军长的第四军的共31人,其中包括林彪。10月下旬,林彪来到家乡武汉,被分配到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当见习排长。此时北伐军早已攻占武汉。


分派林彪工作的是中共湖北省军委书记聂荣臻。聂荣臻抓住张发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副军长,实际主持四军工作)因北伐伤亡急需补充兵员的机会,重点向第四军派去不少共产党员。当见习排长是黄埔的规矩,毕业学员要在部队先见习三个月,尔后才分配正式职务。


入叶挺独立团,是林彪的光荣,也是林彪军旅生涯的起点和从戎资历的见证。叶挺是有名的虎将,有“北伐名将”之誉,独立团被称为“铁军”。北伐军打到武汉,叶挺即荣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兼武汉卫戍司令。独立团改称第七十三团,后升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辖主力第七十三团。在叶挺独立团中,有一些来自黄埔军校的毕业学生,比林彪早的,有的已经担任了重要职位;即便和林彪同期且一起分到叶挺独立团的另外7名同学,职务也比他高。如范树德、陆更夫担任了连政治指导员,傅杰担任了连长,吴奚如担任了连党代表。相比之下,从军校毕业,一开始林彪提升并不快。


投入第二期北伐战事


林彪分到叶挺独立团时,湖北的战事已告结束。他上战场真刀真枪地与敌厮杀,严格地说应该从第二期北伐算起。


分到作战部队的林彪在武汉驻防的时间很短。当时,整个北伐进展很快,革命形势日益高涨,工农大众欢欣鼓舞。然而,就革命一方来说好景不长。身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于是,中国出现了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对立,加上奉系军阀张作霖乘机出兵河南,向武汉进攻,革命处于紧急关头。是东征讨伐蒋介石,还是继续北伐打张作霖?在上海的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陈延年、李立三等致电中共中央,建议武汉方面迅速出师东征讨蒋。但中共中央和武汉国民政府的要员均不赞成,他们的谋略是:先继续北伐打张作霖,取胜后再回头收拾蒋介石。


1927年4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在武昌东湖誓师,开始了第二期北伐。誓师后的第二天,林彪所在的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作为先头部队,乘火车开赴河南前线,具体地点是驻马店,任务是掩护各军集中。


与此同时,武汉讨蒋的气氛越来越浓。5月13日,《汉口民国日报》登载了黄埔第四期毕业生唐生明、苏先骏、左作霖等15人的《讨蒋通电》,具名者中没有林彪。这说明,此时的林彪,无论在资历上还是政治活动能力上,尚不具影响力。


5月上旬,北伐军开始向上蔡方面攻击,战斗十分激烈。在上蔡的东西洪桥的关键性战斗中,七十三团官兵奋勇冲杀,取得重大战果。这次战斗的胜利,奠定了继续北伐的胜利基础。很快,北伐军在河南打败了张作霖。


林彪在二次北伐中由排长升任连长。这倒也不说明他如何出类拔萃,据开国上将萧克回忆,“打河南时,第四期学生当连长的很多”。但值得一提的是,林彪在战斗中表现灵活。在激烈的争夺战中,当林彪所在的三连把溃退的奉军赶过渭河后,本该乘胜追击,连长却命令吹停顿号。林彪问连长为什么停止追击,连长回答:“上峰命令,切不可孤军深入,以免受敌夹击,必等友军到齐再行追击。”林彪大声说:“战机瞬息就变,指挥官应见机行事。如奉军炸毁桥梁,或在北岸布防,我军再追,损失就大了!”他不顾连长命令,带领他那个排一马当先追过桥去,三连各排也紧随其后。结果,打得正在布防的奉军措手不及,三连大胜,俘敌800余人。林彪战后受到团里嘉奖,并被提升为三营七连连长。


上蔡战斗中,林彪善于动脑子的特点便有所显现。当时围攻上蔡城,打了一天。入夜,林彪提驳壳枪巡视阵地,听士兵议论新兵怕大炮,老兵怕机枪,认为有道理。他对士兵们讲解说,炮弹虽杀伤力大,但爆炸后的弹坑就成了我们的工事,第二发炮弹不会落到弹坑里。对付机枪也要学一点窍门,先要观察好敌人的火力方向,注意利用地形,抓住敌人换弹夹的机会,猛打猛冲,再掌握好掩护,他就没有那么凶了。说得士兵们频频点头。


北伐军打退奉军援兵后,河南境内的奉军便投降了。6月1日,北伐军克郑州,与冯玉祥部胜利会师。至此,二期北伐结束。


在整个北伐战争中,黄埔军校学生作出了巨大牺牲。据6月中旬黄埔同学会编辑出版的《黄埔血史》披露:“第一期学生共592人,而阵亡的竟达300人左右。第二期学生共454人,而阵亡的竟达200人左右。第三期学生共1259人,而阵亡的竟达500人左右。第四期学生共2651人,而阵亡的竟达700人左右。”林彪可谓九死一生。


林彪所在的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回师武汉,后开到石灰窑担任警戒。不久,开到江西九江,又开到马回岭车站。在马回岭,该团参加了南昌起义。于是,林彪也成了起义军中的一员。据统计,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除林彪外,还有萧克、段德昌、吴溉之、唐天际等33人。


来源:《同舟共进 

--开心一刻--

我去···用力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