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合肥肥东地区连续发生地震的情况,分析了其原因并解答了公众的一些疑虑。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合肥肥东地区连续发生地震
昨晚合肥肥东发生3.8级地震,而本月18日晚上肥东发生了4.7级地震。两场地震都是傍晚发生,震中位置几乎一致,引起了广泛关注。
关键观点2: 合肥处于断裂带上
合肥恰恰就处在断裂带上,尤其是郯庐断裂带。尽管断裂带主要穿越了山东和安徽等地,但合肥地区历史上有记载的最高震级只有6级,总体发生地震的概率较低。
关键观点3: 地震与火山活动的关系
文章提到了合肥的大蜀山死火山,解释了地震对火山活动的影响。5级以下的震级几乎无法影响火山活动,因此人们无需对大蜀山的火山活动担心。
关键观点4: 地震的能量释放和可能性
文章强调地震更多是“正常能量释放”,并不会发生重大破坏。而且从历史经验判断,近期安徽发生强震的可能性也较低。今天下午3点,合肥又发生了一场不到3级的小震,能量会逐渐释放。
正文
昨天晚上,皖中人士的朋友圈再次刷屏。当晚七点半,合肥肥东发生3.8级地震。
为什么一场不到4级的地震,就能引起朋友圈的“地震”?
这是因为早在本月18日晚上八点,肥东就发生了4.7级地震。昨日发生的地震,便是18日的余震。
两场地震,都是发生在傍晚,震中位置也几乎一致。时间前后相距不到10天,且都有震感,所以引起了广泛关注。
但实际上,本月合肥发生的两次地震,并不是今年首震。就在今年,合肥一共发生了5次3级以上的地震,震中位置都是肥东县,更准确地说是梁园镇,震中位置几乎一致。
合肥地处江淮大平原,在人们的普遍印象里,安徽、合肥、平原,似乎任何一个要素都和地震不沾边,何况近几年来,新闻也没有出现安徽地震的消息。
怎么安徽就突然地震了?今年还这么频繁?
但其实,合肥恰恰就处在断裂带上,而且还是一条超大断裂带——郯庐断裂带!
经常关注地图的人可能发现了,合肥西南方向的大别山东南边界,几乎是一条直线,这在山区极其少见。这条直线,其实就与郯庐断裂带高度重合。
虽然郯庐断裂带的主要命名结合了山东郯城和安徽庐江,但全线不止郯庐之间。
这是东亚大陆上的一条主干断裂带,穿越中国东部并延伸至俄远东。在中国的延伸长度超过2400公里,南起湖北,北至黑龙江。
虽然合肥处于断裂带上,但合肥地区历史上有记载的最高震级,只有6级。
总体而言,当地发生地震的概率较低,而且由于18日发生的地震已经是主震,近期合肥发生强震的概率并不高。
另外,近2000年来,郯庐断裂带上有记录的6级以上地震只有5个,且都分布在山东。从历史经验判断,近期安徽发生强震的可能性也较低。
说白了,今年的肥东地震,更多是“正常能量释放”,并不会发生重大破坏。
对合肥熟悉的人,肯定了解合肥有一座名为大蜀山的死火山,这也是国内唯一一处位于市区的火山。
很多人担心,地震会不会造成大蜀山喷发?
实际上,5级以下的震级,几乎无法影响火山活动。
华北就有密集的死火山群,这些地区近万年来或多或少都发生了一些大小规模的地震,但对火山而言,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所以,人们也无需对大蜀山做任何担心。地震能量会逐渐释放,就在今天下午3点,合肥又发生了一场不到3级的小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