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笔者曾经预言港股A股化。沪港通前后,内地资金狂炒小型股,但是中资势力如昙花一现,港股市场很快就恢复了正常,港股的话语权仍然牢牢地掌握在外资手裡,港股股价依然疲弱。
2017年开始情况不同了,中国资金在香港股市的地位迅速上升,带领港股成为今年全球股市中的表现佼佼者。
在2015年,南下中资占港股全年平均成交量的1.4%,2016年达2.7%,2017年升到6.4%。去年前五个月,基本上是中资买入,外资不卖;及至年中大局明朗了,外资才开始追入,哪怕今日外资基金中还是标准配置或低配的居多,超配的有限。
港股在2017年名列各主要股市表现的首位,如果说中资是去年港股暴升的主力拉手,应该不算夸张。
01
这场中外大战,中资胜在哪里?
首先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外资担心债务风险,中资看好新经济的发展。
到现在为止,金融风险尚未爆煲,IT行业却已一骑绝尘,加上整体经济形势趋稳,上游产业盈利水平大幅改善,地头蛇在判断宏观形势上略胜一筹。
其次对价值洼地的追逐。中资对本土品牌感到亲近、安心。
中国的银行、保险、房地产商在他们眼里具有品牌溢价,而非外资所看到的风险折让。这些企业的估值十分便宜,属于价值洼地。
如国有大银行对于内资来讲实属国家主权风险,但是却有5%的分红收益,比起意大利、菲律宾的国债利率太有吸引力了。
再者地产商的暴力拉升。
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前景,市场判断壁垒分明,但是个别地产商的股价却突然受到巨额资金的抢入,沽空盘一夜之间哀鸿遍野,股价飙升,接下来正面故事次第出炉,分析员也改口看好。
这种股价飙升,过往在大型股中并不常见,现在却打得沽空者胆颤心惊。外资在方向性沽空上,变得更审慎了。
02
内地资金成了港股升市的先锋
港股升跌的话语权,几十年来一直掌握在外资基金经理手中,但是去年开始情况变了,内地资金成了港股升市的先锋。
这种情况能不能长期维持,尚言之过早,毕竟中资并未经历过港股周期的考验,中国本身的货币环境也处在微妙的去杠杆过程中。
但是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已经为香港资本市场带来了生态环境上的改变,中国的烙印不仅体现在中国企业IPO的数量上,也体现在中资在股市交投的影响力上。
中国经济的体量、中国流动性的数量,加上资本项目开放的推迟,为香港资本市场带来了一片独特的、前所未有的风景。
中国的港股,可能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最后一句题外话,著名沽空基金“浑水”的老板Carson Block最近接受美国媒体时吐槽,“做空港股愈来愈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