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1世纪商业评论
《21世纪商业评论》敏感于一切商业新知、商业产品、商业模式和商业英雄,敏感于新公司的新玩意、老公司的新改造、旧话题的新表达、老商业的新颠覆,为您提供最新鲜实用的商业养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21世纪商业评论

文创产业诞生新风口?这些“生活家”用亲身经历讲述创业下一站

21世纪商业评论  · 公众号  · 商业  · 2017-11-01 19:1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本文字数:3028|预计5分钟读完

有盐基于用户的兴趣爱好和消费选择,为都市人在家庭圈、工作圈之外营造了一个真实的社交圈,让志同道合的人们聚在一起,彼此成为有趣的人。

来自福建的刘阳是一名90后“北漂”,北京丰富的文化娱乐资源与快捷便利的互联网氛围是他热爱这座城市的理由。刘阳的诸多衣食住行问题由滴滴打车、饿了么、58到家等各类App解决,而展览讲座、吉他课程等周末文化娱乐消费则统统交给了“有盐”。

这与“有盐”近期针对商户的一次小范围调研结果不谋而合。结果显示,商户进驻有盐平台后至今,来自 App 的线上获客已超过线下门店客流,达到50%以上,部分商户的线上获客量甚至占到了七成。


这些商户在“有盐”上被称为“生活家”,从园艺空间设计、声乐演奏到DIY手作和美学赏析,15万多种活动几乎涵盖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九大核心城市的所有周末文娱活动品类,“有盐”也因此成为国内最大的生活方式消费平台之一。


“有盐”用户制作的陶艺作品展示



在“有盐”体验造纸工艺


“有盐”的崛起并非个例,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文化娱乐消费产业依然逆势而上,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收4.4万亿元,其中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播服务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长高达32.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斌认为,“互联网+”改变了文创产业的传播渠道、产业结构和整个产业的价值链构成,更新了人们对文化和创意的认识。


为此,“有盐”背后的凤凰领客在一年多前率先提出了“人文新商业”的概念。CEO黄晓燕表示,“有盐”的目标非常明晰,就是连接、激活广大用户和服务提供商,围绕都市生活方式构建起人文商业新生态。

面对新商业浪潮的势头,“有盐”团队却不慌不忙,商户导入基本来自线上,不烧钱不做地推,市场策略谨慎低调。


不过,谈及目标却丝毫不客气,“明年年底要扩张到国内25个核心一二线城市。”在黄晓燕看来,相比互联网行业大肆鼓吹的“地推为王”、“唯快不破”,有盐方面更看重两点:抓住趋势和把控节奏。

“有盐”产品负责人介绍,团队在开发初期的用户调研中发现,“秀优越”、“晒逼格”已不再成为文化娱乐消费活动时的用户核心诉求,以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消费群体更注重内心愉悦、强调自我感受,渴望获得与审美情趣、生活美学相关的亲身体验与技能提升,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探寻出更美好生活方式的可行性。

在后续的焦点小组访谈中,用户则对于内容活动的制定进一步表达出希望按需定制、更有“层次感和丰富性”、“能长期follow特定KOL和兴趣爱好”等诉求。


团队为此不遗余力地挖掘、引入各类“生活方式达人”,既有“单向空间”、“山水美术馆”等品牌商户,也有野兽派花艺师、旗袍美学研究者、资深画师等具备高潜力和成长性的“生活家”。



有盐产品负责人坦言,团队在开发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市场上对于平台的迫切需求更多在于“能够切实带来生活品质的提升”,“精品化”成为有盐平台运营的一大重要方向。


除了加大商户接入、促进资源整合,有盐方面在拓展商户时还对其进行全方位考察,确保用户在平台上的消费内容与服务品质保持一贯的高水准,形成连接用户与商户、贯穿线上线下文化娱乐消费行为的良性循环。

在构建起一整套人文商业消费系统之外,有盐也基于用户的兴趣爱好和消费选择,为都市人在家庭圈、工作圈之外营造了一个真实的社交圈,让志同道合的人们聚在一起,让彼此都成为有趣的人。


“有盐”关注每个活动背后反映出的生活品味,关注圈层互动和精神共鸣,并在此过程中带领人们发现一座都市的人文精神和文化艺术的价值所在。

为此,我们采访了“有盐”平台上的五位典型“生活家”。他们或是将人文与商业结合的相得益彰,或是创造难以忘怀的动手体验,而最终目标都只有一个——为用户提供超乎想象的理想生活方式。

植入空间


张瑞,创业前就职于国家仪器、印象笔记,2017年8月进驻“有盐”。


国内创新领先的花园设计、花房设计和园艺体验服务商,愿景是让每个居住在城市的人都有一座花房。




Q :印象深刻的一次活动经历?


A:小长假的最后一天,下着雨,报名香草体验活动的朋友们无一人取消活动,而是驱车60多公里来到花园和花房参加活动。


大家打着伞,踩着潮湿的地面,全身心投入到香草午宴和香草生活体验中,对花园里的植物充满好奇心,对刚刚生产的花房小狗嘘寒问暖,让我看到城市人对自然、对美好生活和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




Q: 你眼中的理想生活?


A:拥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执着的爱好、追求的事业、亲密的爱人和心心相映的朋友,每天都能专注做好那么一两件事情,无论在哪里,这都是理想生活。

赫梯音乐


王梓,创业前担任音乐老师,2016年初进驻“有盐”。


音乐教育工作室,提供吉他、尤克里里、打击乐等乐器演奏和声乐训练,为人们找回音乐学习中的纯粹快乐。




Q :在“有盐”平台获得哪些帮助?


A:在专题文案策划方面,“有盐”对商家的风格定位,创意文案,专业拍摄,关怀回访做得都很全面、精致、文艺。对于用户活动体验,“有盐”客服也会在每次活动结束后认真询问情况,不断改善用户体验。



Q :在“有盐”平台上的最大收获?


A:在“有盐”的最大感受是平台的情怀和态度,以及对这个时代人文艺术的审美追求,让我认识到对自己喜爱的东西要捍卫,对自己的专业要有态度,不枉从小对凤凰卫视的喜爱。


桃醺DIY鸡尾酒


韦晓晴,创业前在杭州阿里担任运营,2017年6月进驻“有盐”。


国内首个创意DIY鸡尾酒品牌,提供鸡尾酒自制体验课程,目标是让任何人都能30秒变身调酒师。




Q 印象深刻的一次活动经历?


A:有次体验课结束后,几个小伙伴表示感觉很棒,尤其对鸡尾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都是通过有盐app报名的,其中两位在人大读书,另两位才从国外留学回来。


除了交流洋酒、葡萄酒的知识,我们还交流了留学、创业和各自的大学生活。那次活动后,大家都成了好朋友,后来还一起报名参加了“有盐”上的烘焙课程。




Q 在“有盐”平台上的最大收获?


A:桃醺认同“有盐”平台“人文+消费”的跨界理念,我们在做品牌推广的同时,不遗余力地推广鸡尾酒文化,也是一次人文商业的跨界实践。“有盐”平台有着强大的媒体资源,好事传千里,好的传播如虎添翼,我们链接消费者更容易,创业也更有动力。


陨石科技馆


张悦,创业前从事房地产行业,2017年6月进驻“有盐”。


提供HTC、VIVE等全无线VR沉浸游戏体验、以及模拟百万级超跑的VR赛车模拟器等专业设备的前沿科技体验馆。




Q 印象深刻的一次活动经历?


A:刚刚入驻“有盐”平台的第一个周末,很快就从线上获得了可观的用户导流,大致估算下来两天的到店人数有80人左右,而且客户整体素质也很高,与我们的目标客群很匹配,效果远超我们的预期。




Q: 在“有盐”平台上的最大收获?


A:“有盐”更愿意倾听商家的心声,帮助商家提高客户引流和成交,更像是真正在和商家共谋发展,而不是想着藉此收取平台使用费。

Q: 你眼中的理想生活?


A:带着家人一起环游世界,看风景,尝美食。


本意手作


刘毓涵,创业前从事建筑设计工作,2016年10月进驻“有盐”。


位于北京的一家大型木工教学基地,提供从儿童到成人的专业木工学习,为现代人找回缺失的匠心精神和生活本意。




Q 印象深刻的一次活动经历?


A:每一个来工坊体验的客户,当它们完成物件的那一刻,洋溢在脸上的成就感都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可能是送给爱人的礼物,可能是自己动手做的第一个小玩具,甚至是自己手作的家具。手作的温度,可以温暖所有参与的人。




本意的课堂操作注重安全、环保、木质和审美,操作难度各异,孩子可以3小时完成一件木制玩具,也可两天完成一个书架,过程中能够得到手脑协调、三维逻辑、生活应用等多方面的能力锻炼。父母和孩子能够在此度过手作时光,留下美好记忆。

Q: 你眼中的理想生活?


A:回归生活本意。


本期编辑:邱月烨、李惠琳

联系作者:[email protected]

本文版权归21CBR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任何形式使用。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21世纪商业评论

微信ID:weixin21cbr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