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商务印书馆文津读书会
本订阅号将以读者会的形式,定期发布新书资讯、读书活动,记录书内书外生动故事,搭建传播学术文化,沟通读者、作者、编者的信息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偶俚张家港  ·  阳性!一家6口5人感染!紧急提醒 ·  昨天  
偶俚张家港  ·  阳性!一家6口5人感染!紧急提醒 ·  昨天  
潮沈阳  ·  一家6口,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商务印书馆文津读书会

书单丨中国秘密社会

商务印书馆文津读书会  · 公众号  ·  · 2024-05-15 15:45

正文

专业文史哲


1870年,某唐人街场景





秘密社会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社会现象,也是历代政权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秘密社会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均有过重要影响,因而一直受到中外史学家、社会学家及人类学家的关注。近年来,随着社会学、社会史研究的不断发展,秘密社会的历史更为人们所瞩目。

在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与“中国秘密社会”相关的好书,希望您喜欢。



本期书单


1.《中国秘密社会通史》 (全四卷)

2. 中国秘密社会研究文丛

3. 学衡社会史丛书

4.《中国秘密社会史》 (修订本)

5.《关羽——从人到神》



01|《中国秘密社会通史》 (全四卷)


点击书影,即可购书


秦宝琦 著

ISBN:978-7-100-22911-1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4年4月

定价:628.00元



向上滑动阅览


本书目录


总 目
卷一
异端教派时期
第一章 秘密教门的源头
第二章 隋唐五代时期“末劫说”及其载体
第三章 宋元时期异端教派的流传与融合
第四章 朱元璋的明帝国:要世俗政权,不要神权统治
秘密教门时期
第五章 罗教
第六章 黄天教
第七章 弘阳教
第八章 闻香教
第九章 明清之际的浙江无为教与姚门教
第十章 清初秘密教门的抗清斗争和清廷的治理对策
第十一章 康熙年间秘密教门的发展
第十二章 雍正年间秘密教门的发展和朝廷的治理
第十三章 雍乾年间教门向武力反抗的倾斜
第十四章 雍乾年间的八卦教
第十五章 山东清水教
第十六章 乾隆年间福建的老官斋教
第十七章 清代的红(弘)阳教
第十八章 混元教与收元教
第十九章 乾嘉之际的五省教门起义
第二十章 甘肃和陕西的悄悄会
第二十一章 天理教与老理会
第二十二章 清茶门与收圆教
第二十三章 青莲教
第二十四章 清后期的离卦教
第二十五章 同光年间的斋教
第二十六章 同治年间的真空教
第二十七章 光绪年间热河金丹道、在理教与武圣教
第二十八章 清代诸小秘密教门
结 语
参考文献
卷二
第一章 民国初年秘密教门向会道门蜕变的社会环境
第二章 民国初年的一贯道
第三章 一贯道内部的权力之争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一贯道的恶性发展和政治图谋
第五章 一贯道的分裂
第六章 一贯道在大陆的覆亡
第七章 同善社
第八章 一心天道龙华圣教会
第九章 红枪会
第十章 民国年间的其他会道门
结 语
参考文献
卷三
第一章 清初的异姓结拜组织
第二章 雍正年间的异姓结拜组织及其向秘密会党的转化
第三章 乾隆前半期的秘密会党与清廷的治理
第四章 天地会的起源问题
第五章 天地会的阶级结构、 价值观念与社会功能
第六章 天地会的创立及初期活动
第七章 天地会发动的林爽文起义
第八章 乾隆末年天地会的反抗活动和清廷惩处天地会条款的出台
第九章 嘉道年间天地会的发展和反抗清廷的活动
第十章 嘉道年间天地会在各地的流传、反抗及清廷的对策
第十一章 道咸年间广西的天地会武装集团
第十二章 晚清天地会的传会活动
第十三章 两广天地会起义
第十四章 上海小刀会起义
第十五章 闽南小刀会与闽中红钱会
第十六章 同治初年的八卦会与戴潮春起义
结 语
参考文献
卷四
从秘密会党到帮会
第一章 哥老会
第二章 青帮
第三章 晚清三大帮会之外的秘密会党
第四章 光绪末年的广西天地会起义
第五章 晚清时期清廷对帮会的治理
帮会与辛亥革命
第六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两广天地会
第七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浙江与福建会党
第八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江苏帮会
第九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陕西哥老会
第十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两湖会党
第十一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四川哥老会
第十二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贵州哥老会
第十三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云南会党
第十四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山西和绥远会党
第十五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河南会党
第十六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甘肃会党
第十七章 辛亥革命时期新疆和西藏哥老会
第十八章 清代海外洪门
第十九章 民国年间的洪门
帮会的蜕变
第二十章 民国初期的帮会
第二十一章 民国年间的四川袍哥
第二十二章 民国年间的青帮
第二十三章 上海青帮的崛起与演变
第二十四章 上海青帮向黑社会的蜕变
结 语
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中国秘密社会”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时期,日本人平山周将对中国华南社会的考察报告出版,名为《中国秘密社会史》,这是最早把两大秘密团体——秘密教门和会党置于一起的著作。后来中国学术界引进“秘密社会”这个概念,把教门和会党合称为“秘密社会”或“秘密结社”。


从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来看,中国秘密社会可分为秘密教门和秘密会党两大系统。秘密教门是带有宗教性的秘密结社,以师徒传承的方式结成,以“弥勒救世”、“末劫说”和“无生老母”崇拜融合而成的“天盘三副”信仰,作为精神支柱和维系内部团结的纽带。以入教可以消灾获福或避劫免厄来吸引信众,要求徒众茹素食斋,诵经礼佛,但不要求信众脱离家庭,服饰同常人无异,故自称为“在家出家”。秘密会党是由历史上的异姓结拜弟兄组织演化而来。这类组织最初仅仅是为了抱团取暖而结拜弟兄,并没有名称,雍正年间才开始“立有会名”,如父母会、铁尺会、天地会、三合会、三点会、边钱会、兄弟会、忠义会、哥老会、江湖会等。清朝廷将其界定为“结会树党”的违法行为而加以打击,后来被简称为“会党”。会党是以歃血结盟、焚表结拜弟兄的方式结成,以江湖义气和其他封建伦理道德作为维系内部团结的纽带。要求会众服从首领,忠于誓言,恪守规约,严守会内机密,以互济互助和自卫抗暴吸引会众。晚清时期,青帮、丐帮等出现后,人们便习惯性地把帮与会统称为“帮会”。


本套书共四卷。卷一、卷二从秘密教门的源头开始讲述,对秘密教门的发展、演化、蜕变的历史变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秘密教门的性质进行了客观分析。作者尤其注意尽量全面讲述东汉、南北朝、宋、元、明、清时期不同教派建立的情形,为当今读者充分了解中国古代下层社会提供了一个窗口。卷三、卷四剖析会党的产生、发展和覆亡的过程,详细讲述晚清时期三大帮会——哥老会、青帮、天地会雄踞江湖的历史,同时讲述了清末,天地会和哥老会在革命党人引导下,参与了推翻清政权的革命活动,在特殊历史阶段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是一部全面、详尽的中国帮会发展史。


本套书以翔实的文献和档案史料、缜密的分析,展示了中国地下社会两大体系的产生、发展和覆亡的过程,对年轻学者了解、研究中国秘密社会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可以帮助读者客观了解神秘的中国古代地下社会。


作者简介


秦宝琦,1937年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在校内为研究生讲授“清代通史”、“中国秘密社会史”等课程。在校外应邀在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暨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澳门大学及日本学习院大学做学术演讲和学术交流。著有《清前期天地会研究》、《洪门真史》、《中国地下社会》(全三册)、《江湖三百年》、《帮会与革命》、《中国洪门史》、《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杜月笙》等十余部专著和近百篇学术论文,编辑《清代前期天地会史料集成》(全八卷),承担国家《清史·典志·会党篇》的撰写任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02|中国秘密社会研究文丛



所谓“秘密”,这个群体当是被主流社会和官方力量所排挤、打压的,也是“正史”所淡漠的书写对象。自然,书写历史并非遵循从一而终的规律,这样一个被贴上“叛乱”标签的群体,也有被纳入“农民起义”行列中的辉煌时刻,一些无法登上大雅之堂的行为可能也用溢美之辞渲染呈现给后世学人和读者。



《被遗忘的战争——

咸丰同治年间广东 土客

大械斗研究》 (修订本)


点击书影,即可购书


刘平 著

ISBN:978-7-100-20190-2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3年3月

定价:98.00元



向上滑动阅览


本书目录


序一 蔡少卿 / 1

序二 孔飞力 / 4

前 言 / 7

题 记 / 12

上编 斗祸的远因与近因 / 13

第一章 客家概说 / 15

一、客家源流 / 15

二、客家民俗特征 / 22

三、客家人的性格特征 / 44

第二章 清代广东境内客家南迁概况 / 53

一、迁移动因 / 53

二、迁移之苦,定居之难 / 58

三、土民不是省油的灯 / 63

四、客民与土著的矛盾 / 69

第三章 斗祸的导火线:广东洪兵起义 / 78

一、天地会概说 / 78

二、广东洪兵起义 / 83

三、“客勇讨贼” / 87

中编 斗祸的基本情形 / 93

第四章 斗祸的时间跨度与空间分布 / 95

一、血雨腥风十三年 / 95

二、烽火狼烟十七县 / 97

第五章 斗祸中的主战场(一) / 102

一、鹤山 / 102

二、开平 / 120

三、恩平 / 132

第六章 斗祸中的主战场(二) / 153

一、斗祸前的新宁客民概况 / 153

二、两年的忍耐与斗祸的最终爆发 / 155

三、新宁西路斗祸概况 / 158

四、新宁东路斗祸概况 / 164

五、曹冲、赤溪成为东路客民的据点 / 168

六、西路客民的惨败 / 174

七、蒋益澧进兵曹冲与土客联和 / 180

第七章 斗祸中的主战场(三) / 186

一、新兴 / 186

二、阳春、阳江 / 190

三、高要、高明 / 211

下编 清政府的对策与斗祸的基本平息 / 225

第八章 内外交困的清政府 / 227

一、“内乱日亟” / 227

二、“亚罗”号掀起的风波 / 232

三、吏治不良、饷项匮乏对办理土客械斗的影响 / 239

第九章 督抚、皇帝对斗祸的反应 / 256

一、清朝对付械斗的法律 / 256

二、督抚、皇帝对斗祸的初步反应 / 270

三、剿抚两难 / 279

第十章 斗祸的基本解决 / 288

一、土绅的控告 / 288

二、矛头指向客民 / 299

三、广东官吏与斗祸 / 305

四、蒋益澧与斗祸的基本解决 / 324

五、客民的安插 / 345

六、不平静的尾声:光绪初年的儋州土客械斗 / 364

结 语 / 385

附录 蓝厚理(Harry J. Lamley)教授致刘平论械斗问题的信函 / 387

参考文献 / 390

后 记 / 397

修订本后记 / 400



内容简介


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客间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械斗。这是一场伤心惨目、影响深远的战争,同时也是一场难辨是非、被人遗忘的战争。这场械斗规模之大,死伤之众,影响之深,在中国历史上是仅见的。但因为它被当时的政府及后来的学者视为“民间私斗”而不予重视,加上当时有太平军、洪兵、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关系国家社稷的事件和战争,使得这场械斗成了人们记忆中的死角。


本书利用大量档案、官书和方志等资料,梳理咸同年间(1854—1867年)发生在广东土客之间的大械斗历史,分析其原因,还原其间的基本情形以及清政府的对策和平息过程。书中还原了当时大部分械斗战场的情况,给了今天人们重新认识19世纪广东地区频繁发生的民间战争的机会。全书共分三编,计十章。上编讲述这场斗祸的远因与近因;中编对这场斗祸的基本情形作了勾勒;下编主要讲述清政府针对这场斗祸所采取的对策与斗祸的基本平息。


该书不单讲述了一件被人们遗忘的历史事件,由于涉及近现代客家分布的由来,所以对历史学、客家学的研究都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作者简介


刘平,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秘密社会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现任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著有《文化与叛乱——以清代秘密社会为视角》(商务印书馆,2002年)、《中国秘密宗教史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等多种;译有《华南海盗(1790―1810)》、《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等多部。



《中国历史上的白莲教》



点击书影,即可购书


〔荷〕田海 著

刘平 王蕊 译

ISBN:978-7-100-14004-1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3年3月

定价:86.00元



向上滑动阅览


本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阐明问题
二、界定术语
第二章 宋元时期的世俗佛教
一、世俗佛教的背景
二、标签与偏见
三、结语
第三章 白莲运动
一、宋代的白莲运动
二、元代的白莲运动
三、普度的卫教活动
四、结语
第四章 新型白莲教?
一、元明更替之际
二、明中叶的状况
三、标签起源的一种假设
第五章 1557年的集体恐慌
一、观念范式
二、1557年的集体恐慌:谣言
三、文人学士与官员的观点
四、结语
第六章 标签与假名
一、白莲教标签的使用
二、1622年的白莲起义
三、作者的个人背景
四、一些初步的总结
第七章 迈向清朝迫害史
一、1796—1804年起义
二、1876年的集体恐慌
三、义和团
四、结语
第八章 一些隐含意义
一、前事与后继
二、单一路径的影响
附录一:道民
附录二:1557年大恐慌的谣言
参考书目
索 引
地 图
地图一 宋朝宗教史上的部分重要地名
地图二 白莲运动之主要地理分布
地图三 徐寿辉宗教将领之地理分布
地图四 李福达事件之影响所及
地图五 1557年的集体恐慌
地图六 明末的无为教
地图七 1876年的集体恐慌
图 表
图表1 道民教名的使用情况
图表2 唐枢的文人关系网
图表3 冯梦祯的文人关系网
图表4 清朝宗教师父与其团体名号的关系网



内容简介


该书系田海博士论文的改进本,也是近年出版的非常重要的关于中国教派的西方作品。


田海写这本书有三个目的:

1.重新建构中国教派运动的社会历史;
2.研究“白莲社”及“白莲教”名称如何起用于宋代的主要资料中;
3.分析现代学者的历史研究如何受他们不辨这二词的影响。田海推翻了传统上认为原先虔诚信徒们的“白莲社”在韩山童领导的元末起义时退化成八卦教的“白莲教”的观点。

这样的认识是长期以一些错误的设想为基础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设想就是认为有一个持续不断的白莲运动,认为不同地区和时间段的资料可以被集中在一起来研究这个运动,且所有宋以后的八卦教起义均可以被视作属于“白莲教”。田海还区分了这些集团的自称、他称以及用于批评他们的名称(标签)。根据这一区别,他说明“白莲”一词是宋元时期的一个自称,明初明太祖宣布白莲社和白莲教非法后就停止使用。后来,许多士大夫所用的“白莲教”,是描述教派运动的一个他称,或对那些他们决定镇压的运动进行攻击所用的标签。


作者简介


田海(Barend ter Haar)牛津大学邵逸夫中文讲座教授、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教于海德堡大学、莱顿大学。研究领域主要是中国社会文化史,尤其注重宗教史的研究。



《华南海盗(1790—1810)

(增订本)


点击书影,即可购书


〔美〕穆黛安 著

刘平 译

ISBN:978-7-100-16191-6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3年3月

定价:98.00元



向上滑动阅览


本书目录


引 言........1
第一章 水上世界......8
地理因素与经济因素......... 9
船 民....... 17
第二章 越南的小股海盗........25
江坪—中越海盗活动的巢穴....... 25
水上世界的政治地理........ 28
行动中的小股海盗........ 31
小股海盗增长的动因......... 38
第三章 越南西山叛乱的影响.........43
西山军中的中国海盗....... 45
中国人图谋镇压....... 52
海盗在西山卵翼下的发展.......... 63
第四章 海盗活动的职业化........74
组织机构与指挥官......... 77
发展与巩固........ 87
张 保........ 94
海盗的海上生活扫描........ 99
第五章 行动中的海盗联盟.......105
海盗的策略......... 105
海盗的进账.......110
海盗盟友的构成........117
海盗联盟的船只与武器......... 121
第六章 清政府的反应........131
那彦成的兵力部署....... 132
那彦成的地方防务计划........ 140
那彦成的清剿计划....... 148
树“招抚”之旗........ 150
第七章 官方对策有了麻烦.........156
海盗侵入珠江.......... 158
团练与地方防务.......... 164
中外结盟....... 172
第八章 海盗联盟的末日..........182
张保及其他大帮盗首的投降......... 186
海盗投降的动因.......... 194
结 语........202
附 录.........212
附录A....... 212
附录B........ 226
附录C....... 244
注释说明....266
书目介绍.......268
征引资料篇目简介.........271
译后记.........292

图1 华南水域情形.......... 11
图2 广东省南部海岸“内洋”、“外洋”区分情形........ 30
图3 越南西山政权庇护下的海盗活动场所........ 46
图4 澳门至广州的内河水道........ 91
图5 广东海盗活动场所......... 161
船 图
船图1 海盗帆船......... 124
船图2 米艇............ 136
船图3 乌漕(艚)船图....... 220
船图4 快船图....... 220
船图5 开浪船图....... 221
图 表
图表1 1800 年时郑七海盗帮伙之结构......... 68
图表2 郑氏家庭谱系图........ 84




内容简介


清中期拥有数百上千艘帆船和成千上万由男人(以及女人)组成的中国海盗,其数量规模看起来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的海盗都要超出几倍。然而,很不相称的是,无论是在本书所述海盗插曲之前还是之后,尽管海盗活动的传统在中国源远流长、五彩斑斓,但中国相关的传说很少。迄今为止,这些中国海盗一直被历史所遗忘,我们应让这些男男女女的生命重新鲜活起来。该书是美国女学者穆黛安送给中国读者的一份礼物。作者曾实地探访海盗巢穴,利用大量中、西方文献和档案资料,对1790—1810年间华南沿海的海盗集团产生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海盗的组织、规模、活动、结局和影响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穆黛安批评了当时中国人尤其是清政府的海洋观,并指出清政府在平息海盗过程中的剿抚之策及其以后所执行的水师制度与海防政策,直接和间接地导致了中英鸦片战争的失败。从那以后,闭关自守的清王朝开始一步步被洋人逼迫着、推搡着走上一条充满悲情的近代化道路。此外,华南海盗的活动还直接影响到越南阮氏王朝取代黎氏王朝的改朝换代,对于这一历史,该书也予以充分的论述。该书当是这么多年来非常卓越的研究中国华南沿海区域历史的著述。


作者简介


穆黛安(Dian H. Murry),女,美国圣母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晚清社会史研究,曾多次来华访求史料和讲学。



《上海罢工——

中国工人政治研究》

点击书影,即可购书


〔美〕裴宜理 著

刘平 译

ISBN:978-7-100-16184-8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3年3月

定价:98.00元



向上滑动阅览


本书目录


导 论... 1

第一部分 地缘政治(1839—1919)

第一章 移民城市... 16

广州移民... 19

宁波移民... 22

江苏—华北移民...25

原籍、职业与工人团结...28

第二章 来自南方的工匠... 34

行会与工匠群体... 34

早期的工匠抗议... 41

政治化... 43

“传统”的激进主义... 48

行业意识与阶级觉悟... 50

第三章 来自北方的无产者...53

乡土源流与帮会...54

工厂以外的劳动者...57

产业无产者...61

大众文化... 64

罢工模式... 67

结语... 70

第二部分 党派政治(1919—1949)

第四章 激进主义的全盛期(1919—1927)...87

五四运动... 87

共产党的诞生...91

保守派的挑战... 94

统一战线...97

五卅运动—脆弱的联盟...102

三次武装起义...106

第五章 保守主义时期(1927—1937)...111

帮会与蒋介石的崛起...111

国民政府时期—工人组织由盛而衰...115

帮会的插手...119

共产党“左派”...130

结语...133

第六章 激进派的复活(1937—1949)..136

抗日战争与工人民族主义..136

内战与共产党工匠..145

国民党内的派系斗争..149

积极反共..153

国民党势力的瓦解..155

结语..158

第三部分 产业政治

第七章 烟草业..165

劳动状况..167

地缘性分裂..172

共产党的介入..177

帮会因素..179

五卅罢工..181

三次武装起义..185

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的英美烟公司..187

共产党的收获..194

内战时期的斗争..196

结语..199

第八章 纺织业..202

缫丝业..203

早期罢工及其组织..205

帮会的介入..206

共产党的收获..210

缫丝工人之有限的激进主义..212

丝织业..217

贵族工人的觉醒..219

社会构成与大众文化..222

1934年美亚绸厂罢工..226

1936—1937年的全市罢工..240

共产党的复活..248

结语..254

第九章 运输业..257

电车业..257

法商电车公司..261

人力车夫..269

码头工人..277

结语..280

结 论..283

附 录..308



内容简介


《上海罢工》是一本视角新颖、资料丰富、论证缜密的学术著作,本书从社会史角度入手,从以下三个层面揭示了上海工人运动与中国政治的关系。第一部分“地缘政治(1839—1919)”,追溯了上海工人力量在地理上与文化上的源流。作者认为早期上海工人的反抗因籍贯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第二部分“党派政治(1919—1949)”,描述了20世纪20—40年代上海工人运动的基本状况,作者指出了外来的组织者是如何被迫接受在他们到来之前即已存在于工人中的传统内容和观念。第三部分“产业政治”,作者对烟草、纺织和运输三大行业做了颇为详尽的个案研究,从而揭示出不同行业的工人在不同时期针对当时政治形势所做出的不同的反应。


作者简介


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著名中国学家,现为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教授、主任。



《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

(1845—1945)》

点击书影,即可购书


〔美〕裴宜理 著

池子华 刘平 译

ISBN:978-7-100-12945-9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7年7月

定价:98.00元



向上滑动阅览


本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反抗序幕:淮北的环境
地理
人口密度
种植模式
农业产量
土地占有情况
商业
政府与税收
生活标准
淮北农民的心态

第三章 淮北农民的生存策略
通常的治家策略
侵略性生存策略
掠夺性策略
防卫性策略
结论

第四章 从掠夺者到叛乱者:关于捻党的个案研究
捻党的起源
早期捻党的宗旨与活动
捻党与政府的关系
走向叛乱
捻党叛乱的组织
为生存而发起的叛乱
掠夺性叛乱的局限性
结论

第五章 从防卫者到叛乱者:关于红枪会的个案研究
红枪会的起源
早期红枪会的活动
走向叛乱
红枪会与政府的关系
信仰和仪式
组织
结论

第六章 叛乱者遭遇革命者:淮北的共产主义运动
淮北地区共产党活动概况
双方都要打击!
共产党发动群众的方式
结论

第七章 结语
附录一张乐行供词
附录二红枪会会规
附录三红枪会时期华北其他的防卫性团体
附录四黄崖之谜:晚清时期一场有争议的“叛乱”
参考书目
索引



内容简介


本书系著名汉学家裴宜理教授在密歇根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的毕业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1980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着眼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淮北地区的农民反抗运动,以这一地区既孤立又有联系的三大事件——捻军、红枪会和共产主义革命为研究对象。


全书共分七章,作者运用环境学、生态学等方法,阐释淮北的地理环境;从社会结构、社会心态及人类学等视角入手,对淮北农民的生存策略展开分析;并对捻党、红枪会进行了细致探讨。作者试图理解农民革命,即农民为什么造反与如何造反这个问题。作者创见性地揭示了地方环境在引发和形成农村动乱的重要性,并进而得出结论,中国农村叛乱的历史事实极大地鼓舞了共产主义革命者发动农民的决心。这些观点的提出对于我们理解近代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地主与农民、革命与叛乱等关系提供了具有开创新意义的视角。



《骆驼王的故事——

清末民变研究》

点击书影,即可购书


〔美〕蒲乐安 著

刘平 唐雁超 等译

刘平 孙昉 校

ISBN:978-7-100-09518-1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4年9月

定价:48.00元



向上滑动阅览


本书目录


导言: 解读民众反抗的历史与存在的问题........1
地理位置:乡村抗议活动和社会关系........7
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定位乡村叙述........10
第一章 抵制新政: 历史背景下的乡村行动主义......16
叛乱的世纪(1796—1911):乡村政治话语中的反清与排外问题.......23
新政引发的结构性和财政危机: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政治经济.........32
第二章 山东莱阳: 曲士文与四大山.......46
山东半岛:发生反抗的社会与经济环境.......48
世俗乡村组织:联庄会.......51
后义和团时期地方权威的转型:商业化与县政改革者.....65
发动抗议:从请愿到进攻.......72
同期邻县的活动:海阳和招远.......86
结论.......91
《水浒传》简介及节选..........94
第三章 直隶遵化: 长城脚下的骆驼王.......97
大众文化:乡村关系中的道德与政治经济...........101
遵化反抗新政运动的兴起.........110
直隶其他县份的民变:迁安、易州和隆尧..........118
结论...........121
《三国演义》简介及节选..........124
第四章 四川威远: 红灯教与刘香廷........127
异端与种族:乡村异端的形成与反政府行动之源.......131
威远的地理形态与社会关系.......148
刘香廷的领导:哥老会网络........151
“新政道路”:人口调查与税收......155
镇压乡村反叛的新军.......162
广西案例:岑溪和永淳........168
结论..........170
《西游记》简介及节选.........174
第五章 广东连州: 绿林会、同盟会........177
传教士、商人与反新政运动的形成........181
革命与改良:同盟会中新政策的先行者........192
反抗序曲:商号与增税之争,1910.9—1911.1间的广东连州.......198
结论...........208
第六章 江苏川沙: 抵抗新政的丁费氏及其“吃菜党”..........212
位于长三角的川沙:棉花以及与上海的往来........216
性别关系:被压迫的妇女与抗议之声.......220
川沙的新政改革:冲突的形成......225
川沙事件的特征:组织与逻辑........231
1911年3月里的江苏南汇县.......245
结论........247
尾声:20世纪的“现代性”与“地方性”.........251
附录........263
参考文献......266



内容简介


清末十年,中国正处于一个近两千年来封建王朝倾覆的大变动时代,伴随革命党人打落皇冠枪声的,是遍及神州大地、“如蜩如螗,如沸如羹”的“民变”。这些民变是遭受沉重压迫、“抗拒现代性”的农民的呐喊。美国女学者蒲乐安这本著作,便是一部研究清末民变的新颖之作。该书的主体谋篇布局颇为新颖,作者没有简单地按照一般史学著作惯用的时间顺序来划分章节,而是按照不同的空间,以具体事件为中心来布置篇章。山东莱阳、直隶遵化、四川威远和广东连州等地的民变,在写作上构成了每个章节的叙述中心。但是,在叙述的过程中,又相互交织、聚散自如、线索分明,仿佛影视镜头的自然切换,使读者能够比较完整地从个案认识进入到整体性认识。作者择取的视角相当独特,虽然这些民变事件在地域和组织者上都处于互不联系的状态,但是作者充分关注到这些事件所共有的历史因素—政治、文化、社会经济和关于以往反叛的历史记忆等,从而成功地向读者展现出一幅在清末新政背景下乡村社会发生危机的全景画。该书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作者 简介


蒲乐安(Roxann Prazniak),美国俄勒冈大学罗伯特•D.克拉克荣誉学院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史及欧亚史。



《兄弟结拜与秘密会党——

一种传统的形成》

点击书影,即可购书


〔加〕王大为 著

刘平 译

ISBN:978-7-100-05760-8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9年6月

定价:28.00元



向上滑动阅览


本书目录


中译本前言
前言
术语与朝代说明
导论——鸦片战争前的兄弟结拜与秘密会党
相关主题的学术史
地理与历史背景
文献资料情况
本书的结构
第一章 林爽文起义时期东南地区的兄弟结拜组织
清前期结拜组织之源流——互助组织,村社中举办庆典之“会”
会社仪式与虚拟兄弟关系中的歃血盟誓——战国时期的歃血盟誓,歃血盟誓与民间文化
18世纪东南地区的结拜组织与林爽文起义——案例,持久存在的结拜组织,结拜组织与地方官员,结拜组织与地方绅富
第二章 结拜、会党与叛乱:林爽文起义的背景
天地会的创立
天地会向台湾流传
林爽文的天地会
立有名目的结拜、政府与叛乱——分家之争与“结会树党”,遁入大里代,两个天地会、政府与叛乱
第三章 会党叛乱与无会党叛乱:朱~贵起义与林爽文起义之比较
林爽文叛乱的思想与组织——族群冲突与叛乱,天地会在叛乱中的作用
朱一贵——没有会党参与的起义——朱一贵叛乱,对朱一贵叛乱之诠释
第四章 秘密会党与民间宗教:嘉道年间闽西一赣东地区的天地会
搜捕、叛乱与天地会的蔓延:1788-1800年间政府与天地会的关系——镇压林爽文起义,追查天地会源流,天地会在林爽文起义之后发动的叛乱
天地会与民间宗教——嘉庆道光年间天地会的流传,天地会教义中的民间宗教因素,作为民间宗教的天地会
第五章 边缘性与思想性:清朝针对兄弟结拜与秘密会党的立场
1650-1812年间清朝律例中有关兄弟结拜和秘密会党的条款
施行:当高压来临之时
清政府对结拜与械斗的看法——为首之人与结会敛钱,清政府对械斗的看法,档案所描绘的械斗情形
清政府对械斗的处理
第六章 结拜组织与晚期中华帝国
附录一林爽文起义参加者的情况
附录二林爽文叛乱年表
注释
征引资料篇目简介
索引



内容简介


中国秘密社会是史学研究中的一个深奥领域,作为一个外国学者,王大为做得非常不错,把相关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当然,毋庸讳言,该书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第一,主题的模糊性。作者全书论述的主线是“简单的结拜——立有名目的结拜(“兄弟结拜”或“异性结拜”)——秘密会党——叛乱(林爽文起义与朱一贵起义)。严格说来,“立有名目的结拜”就是清朝政府所关注的民间的“结会树党”,即“会党”。如此,书名中的副标题“一种传统的形成”指的是什么意思就令人费解了——是“兄弟结拜与秘密会党”的关系形成了一种传统,还是“秘密会党与农民起义”的关系形成了一种传统呢?


作者 简介


王大为,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秘密社会研究。



03|学衡社会史丛书


如果以1929年《社会经济史年鉴》杂志创刊、法国“年鉴学派”诞生为起始,作为历史学科的一个研究领域和一种研究方法,社会史业已走过了九十多年的岁月。在此期间,人们对社会史的理解与时俱进:从反对将历史限定为狭隘的政治史而提倡整体的、结构的历史,到追寻地方的、脱结构的历史,社会史的履历显示出她有着不断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的反省品格。唯其如此,社会史绿树常青,堪称历史学皇冠上耀眼的明珠。


南京大学曾为社会史研究的重镇,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史研究的复兴过程中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个秉持“全球本土化”宗旨的跨学科研究机构,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自2014年成立之后,即以社会史作为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丛书的出版,赓续南京大学的社会史研究传统,为深化对中国社会的理解尽绵薄之力。


《祖师的族谱——

明清白莲教社会历史调查》



点击书影,即可购书


曹新宇 著

ISBN:978-7-100-18416-8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3年8月

定价:128.00元



向上滑动阅览


本书目录


引 言 / 1
第一章 村落——

膳房堡的故事 / 8

一、李世瑜《现在华北秘密宗教》留下的问题 / 8
二、膳房堡教案前奏:华北三省的“逆词” / 12
三、膳房堡的祖师:道统、血统与庙产 / 18
四、膳房堡的许姓:村落里的庙权与教权 / 28
五、更多的教派谱系:跨地域的道门网络和复合型的宗教权威 / 42
六、庙宇、圣职与宗教权威的继续“层累”:“新道门” 的引入 / 57
七、村社与跨村社宗教:村落的义务与摊派 / 65
八、尾声:近代化乡村政治中的物质资源与象征资源 / 69
第二章 宗族——

祖师的族谱 / 73
一、万全发现的《老祖家谱》 / 75
二、祖师的原籍 / 81
三、祖师的家布 / 83
四、想象的宗图与宗族 / 85
第三章 卫所
——戍边军户的来源与生计 / 88
一、卫所制度的特点 / 88
二、籍军建卫的办法 / 91
三、万全左、右卫的建置及其旗军的来源 / 93
四、万全左、右卫建卫后的沿革 / 98
五、拨兑 / 99
六、卫所余丁的出路 / 104
第四章 夫妇
——普明、普光组成的边堡家庭 / 123
一、卫所婚姻 / 124
二、天缘相凑 / 126
三、新发现的普明夫妇年表 / 132
四、王氏娘家的史料 / 136
五、男女双修 / 142
六、李普明去世后的王氏 / 149
第五章 经典(上)
——“成化禁书”的消息 / 162
一、《三煞截鬼经》 / 166
二、“银城图”考 / 179
第六章 经典(下)
——“最早的”教派宝卷 / 191
一、《佛说皇极结果宝卷》的年代之争 / 193
二、“永乐一十年代”刊本的问题 / 196
三、现存三个版本的关系 / 199
四、被隐藏起来的祖师 / 202
五、“摘光”的意义 / 203
六、摘光祖的身份 / 208
七、普贤的丈夫 / 210
参考文献 / 214
附 录
附录一 “新发现”的重要明清秘密宗教文献(《明清秘密社会
史料撷珍·黄天道卷》代导言) / 228
附录二 《明清秘密社会史料撷珍·黄天道卷》总目录 / 237
附录三 新发现黄天道符图牌印 / 241
附录四 “民间”何在?—评述曹新宇新著《祖师的族谱:
明清白莲教社会历史调查之一》 / 289
后记/301




内容简介


从摩尼教的变种(包括各种“杂糅假说”),到反映排斥社会“异己”的“污名化标签”(白莲教并无“自我认同”的实体),尽管内涵矛盾,但这些观点却是目前学界关于白莲教的主流学说。民间史料的欠缺,推动作者转换视角,从逐村的社会历史调查入手,发掘、抢救濒临永久毁灭的民间文书,开拓白莲教的“地方化”研究。


本书是中国社会史领域具有典范意义的一部新著。作者曾经长期在华北地区进行田野调查,抢救出一批极为珍贵的黄天道文书。基于这批新发现的民间文书和传世历史文献,作者对黄天道的历史进行了细致的史实考辨,解决了此前悬而未决的黄天道祖师普明的原籍问题,重建了黄天道创教初期的教首经历、教义内涵以及宗教传承过程,揭示了学界公认最早一种宝卷的丰富内涵及其与黄天道的深厚渊源。


本书从地方视角出发,对官书档案、道内宝卷、民间传说、乡土小戏等不同性质文献层层剥笋,纵向剖析,努力突破传统宗教史、社会史与制度史的藩篱,是一部极具创新精神的优秀学术著作。


作者 简介


曹新宇,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清史文献馆馆长。主要研究明清秘密社会史、民间宗教史、近世中西交通史。著有《中国秘密社会·第三卷·清代教门》(合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祖师的族谱:明清白莲教社会历史调查之一》(台北博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6年),主编《新史学(第十卷):激辩儒教:近世中国的宗教认同》(中华书局,2019年);另主编大型文献集《明清秘密社会史料撷珍·黄天道卷》7册(台北博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3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图书馆许地山藏书珍本选辑》(全100册)(合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



《重审近代中国的结社》



点击书影,即可购书


孙江 著

ISBN:978-7-100-20189-6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定价:128.00元



向上滑动阅览


本书目录


导论:社会史的临界点/ 1
第一编 话语
第一章 话语之旅——作为差异话语的秘密结社/ 11
一、引言/ 11
二、欧美语境里的秘密结社话语/ 13
三、日本语境里的秘密结社话语/ 25
四、中国语境里的秘密结社话语/ 36
五、结语/ 44
第二章 不问会不会——律例秩序与结社话语/ 46
一、律例与“会匪”/ 47
二、律例与“教匪”/ 49
三、律例秩序与地域社会/ 53
四、只问匪不匪/ 57
五、结语/ 60
第二编 权力
第三章 会党社团化——民国初年政治转型中的会党/ 65
一、中华民国绿林党/ 65
二、同袍社/ 67
三、崇正团·共进会/ 7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