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妍语:创办第1整理术之后,时常有人问:第1整理术品牌可以做品牌加盟不?能否加入你们的团队?我的确希望让更多读者认识和喜欢第1整理术,但若如火如茶地扩张、管理团队,我就没有时间静心阅读。于是,我放弃了把公司规模做大的想法,只为留出更多时间看书、写字,做我喜欢的事。
近日,有幸接受《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的访问,聊聊我的阅读写作观。
文章篇幅较长,总计11000余字,故分成上、下两篇推送。本文为第一篇。
本文首发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原标题:《名家话阅读写作真经》
■余中先(翻译家)
我的阅读生活分两种:工作之读和兴趣之读,做翻译、做老师、做评委,我需要读很多,这其中既有粗读,也有精读。去年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场阅读推广活动,是我去北京望京的西西弗书店,和许多嘉宾讨论加缪,去年是加缪去世60周年,他的书比较多地出版。疫情之下出来参加现场活动,感觉很不容易,因为去年比较多的是网上会议。今年是作家普鲁斯特逝世百年,希望读者关注。
就我个人的阅读而言,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书,它强调人可以被打败,不能屈服,要一直奋斗。
我的读书方法是,我可以同时看好几本书,也习惯对书写写画画,相当于做卡片。等第二遍找到这本书,一见自己的笔记,还会有一点印象。我看手机屏幕很少,我把手机当作工具,坐地铁的时候会刷一下。
国内对法国文学的介绍在减少,法国其他类的作品倒在增加,翻译质量层次不齐。我关注的是文学史意义上的文学,最近正在翻译勒泰利耶的小说《异常》(2020年龚古尔奖作品,将由海天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讲同一个航班两次降落在纽约,每一个乘客都遇到了另一个我,一个“复本”的故事,借科幻讲借他者看我;还有泰松的《雪豹》,这是在中国青藏高原上的野生动物拍摄记,对人类与动物命运进行思考。我翻译的勒迈特的《悲伤之镜》(这是作家写的3部曲的最后一部,第一部《天上再见》获法国龚古尔奖)、克洛岱尔的《认识东方》即将出版。
■雾满拦江(作家、传统文化研究者)
我对读书的态度,和对吃饭的态度是一样的。
人活着就要吃饭,就要能量摄入。有时候我们吃得眉飞色舞,有时候吃得好厌倦,但无论如何,饭总是要吃的。同样,人也是个精神摄入体,很少有人对吃饭有什么态度,它就是件必须要做的事儿。读书也是这样,没有态度,只有读书。
什么样的读书,才是阅读的高光时刻?那就是被书中的思想突然暴击,醍醐灌顶的感受,又或是被文字的轻灵与美丽、简捷所打动,尽管这种感受不可能太频繁,但只要经过,就会一生不忘。
对我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书不止一本。但第一本让我震撼的,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海上劳工》,故事讲一个男人,为了爱去完成一桩超过人类想象的功业。这是一本改变我一生命运的书,让我明白人生中,有些美丽的事物值得付诸一切去追求,而另有些美丽,有可能付诸所有努力也仍然无法得到。我把这个观念,视为我人生的最高宗旨,此后一生努力前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走过一生所经历所见过的,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我有个五步读书法与大家分享,时间跨度是一年。第一步:从1月开始,一年无计划阅读至少100本书;第二步:从9月开始,回忆出那些阅读之后记忆深刻的;第三步:不分题材种类,把这些记忆深刻的书找出来;第四步:这些题材种类完全不同的书,一定有个底层逻辑,与你的认知丝丝入扣;第五步:找出这个底层逻辑,你会发现思想是棵大树,你的认知是树干,那些记忆深刻的书,是树上结出来的果子。记忆不深刻的书,是树上的绿叶。这样一个体系,就会把你读到的所有书,融会贯通构成你生命认知的一部分。我认为碎片化阅读是相对的,哪怕读一本书,在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中,也仍然是碎片化的。如果大脑中有成熟的思想体系,任何碎片都是整体;但如果大脑中的体系不够成熟,哪怕给个整体,也是狗咬刺猬无处下嘴。
去年我有两部好玩的书推出:《孝庄皇后》和《秦始皇·君临天下》。《秦始皇·君临天下》有场签售,但因为疫情原因,改为网络直播,直播过程中观看人数超过我的预期,对读书及历史的关注,也打破了我此前的记录。这让我感觉很羞愧,这是一个缺乏好书的时代,我们拥有数量庞大的读者群,但作家能提供的作品数量远远不足,质量更需提升。
■李 峰(历史纪实作品畅销作家)
读书对我来说,不但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生命的一部分。我接触到的第一本书,是5岁到城里后在邻居家见到的一本小人书,我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翻阅那本小人书时对我心灵强大的冲击力。转眼四十多年了,从小人书到儿童文学,从少年文艺到文学名著到各类经典,乃至各类杂书,阅读天天都陪伴着我,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现在都说,传统阅读日渐萎缩,似乎拿着一本书品读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我不这么认为。阅读在大众的生活中,不但没减弱,反而还在加强,只不过转换了形式,从传统的纸媒阅读,转变到了以手机和电脑为代表的新媒体电子阅读。人类的阅读不但没减弱,阅读的时间、频率和强度反而大大增加。现代世界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阅读是学习最基本的手段。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而不是减弱。
关于阅读的高光时刻,我觉得看着一本好书,在树荫下晒着春日斑驳和煦的阳光,品着一杯好茶,这样的从容快乐已经是阅读最快乐的高光时刻了。
对我来说,能由阅读好书而写作,又由写作认识那些好书的作者,进而结交为师友,倾听他们思想的声音,还与自己的编辑和许多读者结为知己,得到许多人生的启迪,这也是我的阅读带来的高光时刻。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彭德怀自述》,这本彭老总在牢狱中的自传,朴素地叙述了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战斗的一生,对我为人处事和思想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我也因为这本书有意识地去研究彭总和抗美援朝历史,这才有了《决战朝鲜》这本书。
我目前正在写的书是《天骄成吉思汗》,上部已经完稿,正在写下部。近期我的《历史的变量:海洋视角下的中国历史》(现代出版社)一书已经上市,这本书以海洋与海权的视角来讲述中国历史。中国是世界上利用海洋最早的国家之一,曾有过辉煌的成就。历史上,中国航海的发展印证了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呈现出海洋视角下的中国历史。内容涵盖了从春秋时期到元代的中国航海简史,郑和下西洋,明代中葡、中荷的兵戎试探交锋,明万历年间抗日援朝,明清海禁,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北洋舰队的建设及甲午海战。
■法医秦明(畅销书作家)
阅读的高光时刻我觉得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拿着一本书,忘记了疲倦,熬夜也要看完,就像是吃到了你最喜欢的食物,或者是听见了最喜欢的音乐,精神有极大的愉悦,这是一种高光时刻。不过,要敬告读者们,即便是精神受到了愉悦,但熬夜是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的,没有了身体哪有什么精神生活可言?第二种是专门针对推理小说的,当你看穿了作者的伏笔,内心已经有了相应的推理,在接下来的阅读中,作者的情节完全按照你的推理发展,这就像是破案后发现作案过程和法医推理的一模一样,都是非常有心理满足感的。
我可以介绍一下我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来阅读。在有声平台找到想读的书,我用电子书加有声书的方式来读,能静下来看书的时候,看电子书,一定看到章节结束;在不能静下来看书的时候,比如出差乘车、睡前、跑步的时候,可以调整到阅读到的章节来听书,记下听完后的句子,再在电子书上搜索到指定位置。
至于促进儿童阅读,重在环境营造,我可以分享一个成功经验。我儿子原来不喜欢阅读,即便是我每天给他下达阅读任务,他也是敷衍了事,我也无法坚持每天检查。后来我下决心每个周末拿出半天时间培养他的阅读习惯,那就是带他去图书城。刚开始,他总是对图书城里的玩具商店最感兴趣,但看到那么多小朋友都坐在地上安静地读书,他逐渐对阅读产生了一点好奇。开始,他坐不住,我就买了杯牛奶,让他边喝边看。慢慢地,可能是受到环境的影响,他从开始可以看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乃至两个小时。去了不到十次,他就养成了阅读习惯,即便出去旅游,也是kindle不离手。我想,只要家长在孩子面前拿着书,也等于给孩子营造了一个阅读环境。现在我正尝试和他共读一本书,在走路、逛街的时候讨论,从目前效果来看,也是有效激发他阅读兴趣的一种办法。
我近期的新书首当其冲推荐的,是“法医秦明系列”众生卷第二季《遗忘者》,这是一部通过一个主线案件串十起个案的侦探小说,让大家全面地了解法医工作重要性的同时,抨击腐朽的女德思想,呼吁社会平权。其次,是“守夜者系列”的终结篇《守夜者4:天演》。整个系列虽然有轻科幻的色彩,但里面的个案和推理细节都源于我真实的工作。再次,推荐《逝者之书》,不留心死亡,就看不见生活。这是我为了响应“死亡教育”号召而撰写的一本书,希望青少年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知道死亡在哪里,如何珍爱自己和别人的生命。这本书也可以作为有法医专业知识需求的作者、编剧的工具书。最后,隆重推荐的是我最近正在修改的“法医秦明系列”众生卷第四季《玩偶》,这本书讲家暴,但和其他此类作品的角度可能不太一样。这本书是我写作至今,自己最满意的一本,今年会和读者们见面。
■赵 松(作家)
读书是件非常私人化的事情。能做到自得其乐,乐在其中,也就可以了。读书是个长期的爱好,需要的只是沉潜涵泳其中,有所得也是慢慢自然显现的,所以并不存在什么高光时刻。如果一定要这样讲呢,那就是读了很久然后恍然有所悟的时刻吧。至于说到读书的方法,前人已说的太多了,但也是因人而异,关键还是自己真的喜欢阅读这件事,并且会沉得下心去,有博览,有精专,还要不自以为是,多琢磨如何融汇贯通,会读书的人,最后总归能读出自己的方法。
每个时段都会有不同的书在影响着我,所以基本上说不出哪本书是对我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更不用说改变命运了。把自己的命运之改变系于某本书,这说起来挺让人激动的,但事实上并不容易发生。退一万步讲,有时候要想遇到一本对自己会有影响的书,往往也要经历很多其它的书,才有可能抵达它。
年初我的小说集《伊春》和随笔集《灵魂应是可以随时飞起的鸟》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欢迎读者阅读。我目前在修订《积木书》,新版会比旧版在体量上翻一倍。另外还在编辑整理一个带有科幻元素的新的短篇小说集。
■周一妍(媒体人、第1整理术创始人)
读书和饮茶、绘画、写作、做料理、看电影一样,是我放松和取悦自己的方式。书籍既是我的朋友,帮我赶跑内心的孤独,也是我的催眠工具,帮我编织美梦。
阅读的高光时刻,是你面对书中的文字,会心一笑的时刻。这个时候,你觉得你和作者是零距离的,你们心灵相通。作者说出了你潜意识里说的话。这个时候,你通过阅读,看到了未知的更丰富的自己。
我私藏的图书分类法是“三分法”,我用营养学来给书分类。与工作、学习、技能提升有关的书,是我的主食(碳水化合物),它们更好地辅助我的工作,让我变得更加有创意,放在客餐厅最容易拿到的位置。与心灵成长、旅行、家居美学有关的书,是我的蛋白质,满足我的精神世界。那些看过一遍,还想要再看,或是一些当季/过季的杂志书,是我的水果甜点,我把它们放在卧室,作为睡前读物。我喜欢看过季的杂志,作为一个生活方式报道者和研究者,我看五六年前,甚至八九年前的生活类杂志,感觉像在读“生活的历史”,帮我更好地预测未来流行的生活趋势。所以,我很喜欢看旧杂志。主食、蛋白质、水果甜点,构成了我的阅读系统,每天都要在这三类书籍中摄取一些,保持营养均衡。
对我的人生影响最大的是广西科技出版社的《写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作者娜塔莉·戈德堡是一位美国的写作教练、写作疗愈师。她把写作和禅学结合在一起。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文字不仅可以成为谋生的工具,它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是表达自己。书中有一句话:写作是一条小径,让我们得以在小径中和自己相逢、相知、相守。可以说,这本书引领我,写出第一本书《日日滋养——365天爱自己的生活良方》(广西科技出版社)。我用书中提到的自由书写的方式写完全书,感觉完成了一场身心的大清理。这个让我心灵自由的写作经历也让我彻底爱上了写作。
这些年,我的工作是生活方式自媒体博主,也给一些国内知名的地产工作做收纳与美好生活指导。我向往简单的、沉静的、纯粹的、自然的生活。于是,我把自己这些年观察、收集、亲身实践且感觉靠谱有效的良方,集结在《日日滋养》中。可以说,它汇集了我自己以及我所观察到的生活达人的所有高能时刻。我特别推荐你在情绪低落,需要补充精神卡路里的时候,翻一翻我的书,或许我的高能时刻,可以感染你,帮助你迎来化繁为简的,更加轻松的、自在的、美好的人生。
图源:晓雪 公众号
#姐的书和姐的包#
《日日滋养》 周一妍 著
小助手花生姐姐微信ID:huashengjiejie003(学习资源咨询)点击阅读原文,实践日日滋养,学习表白自己。(知名作家李欣频、时尚设计师张娜、整理教母敬子、胶囊衣橱女王赵筱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