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人力资源智库
人力资源与管理者学习平台,专业、专注。GHR致力于整合全球资源,推动中国企业人力资源效能提升和组织转型,陪伴中国HR下一个十年的成长。GHR全平台超100万用户关注,目前已为超8000家企业提供过公开课、内训、咨询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山西省教育厅  ·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参加2025年寒假教师研 ... ·  2 天前  
山西省教育厅  ·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参加2025年寒假教师研 ... ·  2 天前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转发了解!2025版流感诊疗方案 ·  4 天前  
青海教育  ·  AI时代,如何做不可替代的智慧教师? ·  2 天前  
青海教育  ·  AI时代,如何做不可替代的智慧教师?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人力资源智库

3个面试提问,让“伪人才”原形毕露

环球人力资源智库  · 公众号  ·  · 2024-08-02 07:15

正文

作 者|张诗信 奇榕咨询公司创始人
来 源|环球人力资源智库

有一家公司几年前招聘外贸销售总监,当时该公司的外贸销售工作刚刚起步。

几经努力,终于招到了一位英文能力很好,既有外贸销售经验,又有客户资源的人才。

公司为他配备了两位下属,在他的有效工作下,很快便打开了外贸销售局面。

但是,随着外贸销售形势的向好,该公司的外贸销售人员快速增加到近30人。

这时候公司要求外贸销售管理走向专业化,要求该总监不再继续亲自冲锋陷阵地做具体业务,而应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带团队、如何做管理、如何做业务支持等方面。

可是,该外贸总监已经习惯了自己亲自做业务,没有带大规模团队、做专业化销售管理的经验,也明显缺少这方面的热情。

为此,公司派他外出参加各种管理和领导力培训课程,试图提高他的管理能力。

可是,一年过去了,该总监的管理能力并不见明显提升。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决定招聘一位新的外贸总监替代他。

正当公司请猎头公司寻找替代人选时,得到消息的他选择了立刻辞职,并带走了公司的大量客户。

几经努力,该公司终于高薪挖到了一位某著名公司的销售精英出任外贸总监。
然而,新总监上任后不到半年便辞职了,因为他只有所谓的“管理能力”,并无实际的开发客户、拿取客户订单的能力。

经过这次折腾,直到今天,该公司的外贸销售工作还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这个案例说明,企业在招聘关键岗位人才时,考察候选人适应变化的潜力是十分重要的。

其重要性体现在,当候选人适应变化的潜力不足时,一旦变化成为现实,企业将面临两种抉择: 要么设法快速提升他的能力,要么找人替代他。

但是请注意,前者是很难做到的,后者是存在着多种风险的。

那么,企业在招聘关键岗位人才时,应该怎样分析和判断候选人适应变化的能力或潜力呢?

通过向候选人提出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可对此做出精准判断。



提问1:询问他的专业工作理想,目的是分析他是否具备引领或适应变化的内在动力。

之所以要考察候选人是否具有专业理想,可以从下面这个案例中得到充分理解.

上海有一家做手机游戏的公司, 2012成立,到了2015年销售额就做到了近5个亿。

当年,该公司成立后不久,在网络上刊登了一则招聘游戏设计师的广告。

一位广西的游戏设计师看了广告后,给该公司打来电话,询问了该公司计划开发什么游戏产品,听了该公司人员的介绍后,他连招呼都没打一声,拖着拉杆箱就来到了上海,说要加盟该公司的团队。

他的自信来自哪儿呢,原来他想设计一款以三国人物为主体内容的手机游戏,他的构想与这家公司的产品研发计划不谋而合。

于是,他成为了该公司设计团队的主力,一年后他成为这家公司的首席设计师,现在他已经是该公司的灵魂人物之一了。

该公司这几年之所以有了良好的发展,与这位人才一开始便拥有专业理想有极大关系。

换言之,有专业理想的人才才能真正地做到与公司一同成长,有专业理想的关键岗位人才,才能引领公司或专业工作的未来发展。

【理论提示】

所谓专业理想是指一个人期望在专业领域达到什么状态。

比如,一位电焊工想成为国家的电焊技能领域的大能手,
一位建筑设计师想要设计出一种全新概念的生态建筑,
一位军人想要带出一支虎狼之师,
一位企业家想要做出一流的品牌,
一位生产主管期望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
一位营销总监期望带一支狼性团队,
等等,这就是专业理想。

有专业理想的人知道工作的发展方向,对专业工作有独到的见解,工作必然主动、专注而又有激情。

这种人一定能够适应变化,因为企业未来变化的方向是与他们的专业理想高度一致,因而,至少他们在下一阶段不是被淘汰的对象。

反过来说,一位关键岗位人才如果没有专业理想,他便极有可能抓不住工作重点,只会一味满足上级领导的要求。

问题是,如果上级领导在这位人才工作的专业领导并不是行家,而要依赖于这个领域的关键人才来把握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

而这个领域的关键人才又不知道专业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问题就严重了,企业的损失就大了……

那么,在招聘关键岗位人才时,如果探询和分析一位候选人是否有清晰、坚定和符合规律的专业理想呢?

我的建议是,结合候选人的工作经历探询两点:

一是,探询他对专业工作发展规律的理解。

所有的专业工作都是由低级向高、由简单向复杂、由经验化向科学化方向发展的,而且所有的发展一般都是循序渐进的。

一位有专业理想、并且专业理想靠谱的人,他一定清楚其专业领域的发展规律。

当一位候选人大致能够清晰地描述出其目标岗位工作的发展方向时,意味着他是有专业见解的,也隐含着他是有专业理想的。

如果候选人对专业工作的发展话题一头雾水,或不知所云,他应该是缺少专业见解的,也一定是没有专业理想的,或者其专业理想是不可靠的。

二是,询问他对目标岗位工作未来发展的见解和主张。

就是询问候选人,目标岗位所在的专业部门未来几年业务、团队、工作模式将向哪个方向发展。

如果他能够迅速、清晰而又坚定地做出回答,说明他是有专业理想的,因而极有可能是有适应潜力的。

反之,他可能没有清晰的专业理想,因而极有可能缺少适应变化的潜力。



提问2:询问他是否善于学习,目的是分析他是否能够建立适应未来变化的潜力。

这是评估候选人“适应变化的潜力”的第二项指标,就是探询候选人是否爱好学习,并善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

任何一位人才适应变化的能力,必然来源于他的学习能力。

换言之,那些不爱好学习且不善于学习的人才,必然不可能建立起适应未来变化的能力。

因而不可能做到与组织一同成长,更不可能做到引领组织或专业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

【理论提示】

环境变化越来越迅速,无论一个人现在的水平有多高、智商有多高,如果他不学习,他一定不能适应未来发展,他一定会被淘汰。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那些爱好学习的人就一定能够适应发展变化,一定不会被淘汰。

现实中有许多人也爱好学习,但是他们要么对太多的知识和信息都感兴趣,要么只是浅尝辄止式地学习,要么是所学知识与正在从事的专业工作没有多大关系。

我们不能说这类人一律不能适应未来的变化,但是几乎可以肯定他们在现有的专业工作领域很难成为佼佼者。

实践已经反复验证,只有那些能够围绕正在从事的专业工作而潜心学习、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或者说为做好专业工作而学习的人,才可能具备适应变化的潜力。

那么,一位关键岗位的候选人,你刚刚接触他,至多跟他当面沟通过几次,你怎么来判断他是否爱好学习、是否善于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呢?

对此,我的建议是,你可以从其职业经历中进行探询,并让其评论某些现实或案例。

前不久,一家客户委托我们为他们面试一位HRD候选人,这位候选人虽然有15年的在著名的企业做HR管理的工作经验。

但在闲聊中我们发现,她竟然不知道什么是APP,也不了解什么是合伙人制,甚至没听说过OKR的概念,我们断定,这位候选人是缺少适应变化的潜力的。

判断一位候选人是否爱好学习,并且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
你只要跟他讨论专业领域的著名著作中的某些观点,或专业内近期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以及他在前一家公司的相关领域是怎么做的,他曾经试图怎样努力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成果怎样?等等,就基本上能够做出判断。

一位善于围绕专业工作而学习的人,其专业知识面一定是比较宽广的,其专业思维一定是十分敏捷的,对话中言谈一定是清晰流畅的。
反之,在极端情况下,他会语无伦次、答非所问,甚至是一问三不知。

你还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来了解候选人是否善于学习。

如果是管理职务候选人,你便可以问他:
你将怎样让你的团队成员建立适应未来变化的能力?

如果不是管理职务候选人,你则可以问他:
你认为你们的团队应该怎样做才能建立适应未来变化的能力?

针对上述提问,如果他仅仅只是回答说增加培训经费投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鼓励大家去考取职业或技术资格证书、轮岗学习等等。

他极有可能并没有领悟到学习的真谛。

而如果他基于自己的经验体会回答说,
应该通过挑战高工作目标和直面工作中的问题来提高适应能力,以及他可以在工作中辅导下属建立相关能力,那么他对学习的理解则应该是有效的。

但问题是,如果他看过本文,他有可能“现学现卖”。

为防范这一点,你可以进一步问,他将具体采取怎样的学习计划?
一般来说,如果他没有足够的学习经验,他是回答不出来的。



提问3:训问他应对工作问题、困难和挑战的个性化表现,目的是分析他是否具备足够的职业韧性。

我们先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关键岗位人才职业韧性的重要性。

今年年初,我为一家客户公司的老板远距离面试一位HRD候选人。

我当时在上海,客户公司在浙江,那天那位候选人去到他们公司面试,我在我位于上海的办公室跟他进行了约半个小时的视频通话。

我问他为什么要从上一家公司辞职。

他告诉我说,上一家公司本来发展势头不错,公司都计划在新三板上市。

公司原来是做散装食品连锁销售的,去年年初老板突发奇想执意把原来的散装食品改为真空包装食品。

而且大大地扩大了产品钱,产品品种由原来的30多种,增加到近100种。

市场反应不佳,以至于2015年的销售额由2014年的近6个亿,下滑了近30%。

为此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和销售人员的收入大受影响,导致人心浮动,许多管理人员和优秀销售人员纷纷辞职。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老板依然固执于自己的想法,不肯改变,所以他也选择了辞职。

我当时就想,假定他说的全部是真的,他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辞职,显然是极不明智的,因为对于一位HRD来说,这恰恰是大好的职业机会呀。

就我判断,老板在战略方向上应该是正确的。

如果他能够帮助老板解决人的问题,他的地位将得到极大地巩固,如果公司真的上市了,他将获得巨额财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