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火星宏观
用数据说话,做定量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格上财富  ·  仔细聊一下这次的《射雕》 ·  2 天前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中金固收】春节全球信息对市场影响的几点思考 ·  2 天前  
哔哩哔哩  ·  流感为什么会致死? ·  昨天  
1039调查团  ·  二次元+庙会!这里的年味够特别——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火星宏观

为躲避478%关税,我高尔夫球车制造企业搬厂美国绝地求生

火星宏观  · 公众号  ·  · 2025-02-06 05:23

正文

内容提要:

“在美国生产一辆高尔夫球车的成本比中国高30%,但我们别无选择。”一家浙江车企高管苦笑着说出这句话时,背后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全球贸易博弈。当美国对我国的高尔夫球车征收的关税从10%骤升至478%的天价时,是为了低生产成本留下了还是为了规避高关税转移生产线,成为中国高尔夫球车制造企业正在经历的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大考”。

一、从“价格屠夫”到“关税靶子”,美国利用反倾销调查围剿中国高尔夫球车。

随着低速载人车辆逐渐受到市场青睐,特别是在国内环保趋势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之际,拥有锂电池完整制造链和低成本优势的我国低速载人车辆制造企业,借助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各种补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的低速载人车辆,包括高尔夫球车,也因低价竞争优势,很快在国际市场开疆拓土。

2023年,美国市场上一辆中国产高尔夫球车售价仅8000美元,不到美国同类产品的一半。中国车企硬生生将“小众产品”做成了全球垄断生意——美国81%的高尔夫球车来自中国,年出口额超8亿美元。

然而,低价优势成了高尔夫球车的“萧何”,因低价优势而竞争力爆棚,也因低价竞争引来高关税打击。

不到美国同类产品三分之一的售价,这给美国车企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美国本土车企认为我国的低速载人车辆价格低得不合理,于2024年6月20日联名向美国商务部发起请愿书,声称我国低速载人车辆倾销率达到了477%,要求美国商务部发起反倾销调查。

2024年7月10日,美国商务部(Commerce)对我国低速载人车辆的反倾销调查正式立案;8月5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做出初步裁决后提交美国商务部;11月27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对从我国进口的低速个人运输车辆(包括高尔夫球车)征收最低127.29%,最高478.09%的初步反倾销税。

新关税将被添加到2024年11月实施的早期一轮初步反补贴税中,此前,美国对从我国进口的高尔夫球车征收10%的关税,对大多数生产商的反补贴税率定为22%左右,只有两家公司定为515.37%。

2025年2月10日,美国商务部将做出最终裁决;3月2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依据商务部的裁决做出终审裁决;4月3日,裁决将开始生效。

虽然目前的关税水平不是最终的,税率将在几个月内确认,但美国此次针对我国低速个人运输车辆的反倾销调查和初裁显示出其市场保护主义的趋势,让众多企业措手不及,对我国庞大的高尔夫球车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该行业严重依赖美国市场。

这意味着在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严格的进口限制和更高的市场竞争门槛,从而使我国数十家对美出口低速个人运输车辆的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带来严峻的生存考验。

二、生产线大迁徙:中国老板在美国建组装厂,零部件供应链逐步转移到越南。

所以,“搬迁生产线,或者死”,这成了中国高尔夫球车行业的集体选择。

继续在中国生产,如果两个月后终审裁决生效,最高达478%的关税,意味着一辆原本8000美元的高尔夫球车,进入美国后价格零售价将飙升至4.3万美元,比本土产品贵出近2倍,低价竞争力将荡然无存,市场将消失殆尽,车企将因此关门破产。

如果转移到美国制造高尔夫球车,70%的零部件仍来自中国。中国的供应链还在,不仅能保住整车厂,还能保住上游零部件产业。

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我们的一些低速个人运输车辆包括高尔夫球车制造企业,已经开始向在美国投资设厂,将生产线转移到美国。毕竟这是目前企业能够继续生存下去的为数不多的解决方案。

周二的华南早报报道称,据一家总部位于我国东部省份浙江省的领先制造商的经理称,一些我国生产商将别无选择,只能进行离岸生产,以度过美国关税大幅上涨的考验。

2024年10 月,浙江淘淘车辆公司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家新高尔夫球车工厂投入运营。该公司还将全地形车的生产线转移到越南。

该公司董事长曹马涛在2024年9 月表示,我国在其美国工厂的供应链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国将逐渐过渡到从越南采购零部件或在美国本地生产。

曹马涛称,“越南工厂在未来两年内相对安全,但未来可能会成为反倾销和反补贴行动的目标。归根结底,避免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的最佳方法是在美国实现制造和组装本地化,越南作为支持供应链” 。

另一家在浙江省和海南省设有生产基地的汽车制造商康迪科技于2024年10月宣布,计划投资1 亿美元,于2025 年在美国建设锂电池制造和电池组工厂。

该公司计划2025年将在美国建造一条价值3000 万美元的全地形车生产线,包括高尔夫球车和多功能车。据该公司网站称,一旦全面投入运营,该工厂的年产能将达到5万辆,并将供应北美市场。

三、夹缝中的中国制造:赢了市场,输掉主场?

这场美国高尔夫球车关税风暴,暴露了一个残酷现实:全球化的规则,从来不由弱者书写。

我国是高尔夫球车的主要生产国,但这项运动在国内并不发达,而美国是该行业的主要出口市场。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23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高尔夫球车等场地电动车数量为13.58万台,价值4.4亿美元。2024 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约22.6万辆高尔夫球车等场地电动车,价值超过8亿美元。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中国2024年出口高尔夫球车等场地电动车27.9万辆,这意味着我们81%的市场在美国。

仅美国就占全球市场的80%以上,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将生产线转移到海外,否则我们的这类企业将无法在美国开展业务,仅靠美国之外的订单,企业无法生存。

现在的全球产业链去中化已成趋势,美国要求锂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本土化率超50%,中国企业被迫送钱到美国办厂,被迫送技术上门。

一位在美建厂的企业家无奈道:“我们教会了美国人技术,未来他们还会需要我们吗?”

四、这是中国制造的胜利,还是困境的开始?

面对中国高尔夫球车制造厂因预期的超高关税被迫赴美投资建厂的现实,乐观的网友可能会说,能逼得美国用478%关税来拦,说明中国制造真的强!

悲观的网友可能会想,产业链外流,技术空心化,会不会慢慢走上慢性自杀之路?

习惯于深入思考的网友可能会反思,为什么我们的市场总捏在别人手里?该想想怎么把内需做大了。

当478%的关税砸向中国高尔夫球车,这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危机,更是一面镜子——照见中国制造的全球崛起,也照出“大而不强”的隐痛。当“搬厂求生”成为必选项,我们或许该问:下一场贸易战的子弹,又会瞄准谁的胸口?

你怎么看中国制造这场“跨国大逃亡”?是绝地反击,还是无奈妥协?

推荐阅读已发历史文章:

面对特朗普关税威胁,新年第一个月东亚三国制造业景气各不相同

数百家中国汽车品牌展厅为何关闭?因为俄罗斯进口车废品税飙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