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河南环境
传播环保理念,倡导生态文明;打赢环境攻坚,共建美丽河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河南环境

黄河滔滔春来早

河南环境  · 公众号  ·  · 2025-02-11 14:24

正文

序属初春,万物复苏,黄河也更加生动明艳起来。

孟津黄河湿地保护区,一位新朋友“丝绒海番鸭”惊喜现身。这是我省首次记录到该物种,也是该物种第5次到访中国。

“黄河流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吸引‘稀客’远道而来的重要原因。”眺望着宽阔的水面,保护区工作人员郭准说,截至目前,保护区已累计记录了331种鸟类,数量最多时达到15万只,生物多样性正逐步增强。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牢记嘱托,我省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4年,我省黄河流域城市PM2.5、PM10浓度分别较2020年下降13.0%、13.5%,优良天数较2020年增加12天……黄河正在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筑牢母亲河生态安全屏障

2月10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坝体上“黄河安澜 国泰民安”八个大字分外耀眼。

登上6号观景平台俯瞰,生态梯田层层叠叠,公路随山势蜿蜒。

以流域综合治理为根本,以矿山生态修复、复耕复绿为重点,持续扩增沿黄生态容量,三门峡建起百里沿黄生态廊道,不仅织起了一张控制水土流失的绿网,也保护大河安澜。

生态廊道建成前,黄河三门峡段行洪能力严重不足,2006年,5000立方米/秒流量的洪水造成冯佐村后迁500多米。廊道建成后,2021年10月7日,因上游连续降雨,三门峡水库黄河洪水流量创1979年以来极值,达8360立方米/秒,但平稳过境。据专家测算,目前,黄河三门峡段基本可以抵御12000立方米/秒的洪水流量。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在保障生态安全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奋勇争先,滔滔黄河两岸,尽显生态之美:河南“塞罕坝”民权林场,6.9万亩林地在黄河故道筑起绿色长城;洛阳华洋生态科技园种植苗木40余万株,荒山披上绿装;开封市祥符区袁坊乡,万亩莲藕“接天莲叶无穷碧”。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全省黄河流域14市完成造林645.38万亩、森林抚育885.60万亩、修复黄河湿地2.78万亩。省水利部门在黄河流域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480平方公里,坡耕地治理23.7万亩,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40个。

依靠大协同抓好大保护

黄河汤汤东去,在台前县挥别河南,进入山东。

“2020年以来,黄河干流(河南段)水质及出豫断面水质连续达到Ⅱ类。”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贺玮说。

水质改善的背后是壮士断腕的魄力和绿色发展的定力。

清除“四乱”陈年积弊、高效推进“百千万”黄河生态保护治理试点工程、以“四水同治”协同推进黄河流域治理;编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我省在流域内率先完成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沿黄城市建成区公交车、出租车、环卫车的新能源车比例分别达到98.9%、77.1%、61.5%。

在黄河流域河南段,已累计创成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8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郑州、洛阳、三门峡、兰考等地入选全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城市名单。

三门峡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栖息越冬的白天鹅数以万计;新乡、开封等地黄河滩区,前来越冬的大鸨数量稳定在350多只;民权黄河故道,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惬意生活。

“再过一段时间,这里又将是满眼新绿,一路繁花。”2月10日,骑行在“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上的郑州市民张晓强说。

来源:河南日报 记者 赵一帆

推 荐 阅 读

家长共赔偿145万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