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目的是控制心悸、头晕等症状, 或者是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及防止晕厥和猝死。在对具体患者的应用中要权衡利弊。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何分类?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作用特点:根据 Vaughn Williams 分类法。
Ⅰ类:阻断钠通道,又可分为:ⅠA 类:减慢动作电位 0 相上升速度(Vmax),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等。ⅠB 类:不减慢动作电位 0 相上升速度(Vmax),缩短动作电位时程。美西律、苯妥英钠、利多卡因等。ⅠC 类:减慢动作电位 0 相上升速度(Vmax),轻微延长动作电位时程。氟卡尼、恩卡尼、普罗帕酮等。
Ⅱ类: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等。
Ⅲ类:阻断钾通道,延长复极(延长动作电位时限)。胺碘酮、索他洛尔等。
Ⅳ类:阻断钙通道,维拉帕米、地尔硫等。
急诊有哪些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急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利多卡因,美西律,普罗帕酮,美托洛尔,艾司洛尔,索他洛尔,胺碘酮,维拉帕米,地尔硫,腺苷,毛花苷 C 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哪些效益与风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目的是控制心悸、头晕等症状,或者是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及防止晕厥和猝死。在对具体患者的应用中要权衡利弊。
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器官的毒性,如粒细胞减少等,一类是心脏的副作用,包括导致心律失常的作用。目前的观点对于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早在应用药物预防方面是有争议的,多数认为弊大于利。房颤、房扑和室上速则认为利大于弊。
本文摘自协和出版《急诊科主治医生 899 问》
编辑:于昉
投稿及合作:[email protected]
题图: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