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人社媒群組為這事吵起來了:有人傳出消息
「
特區政府擬取消來往口岸的2元乘車優惠。
」
此消息未經證實,就掀起輿論熱議。事實上,關於
長者2元乘車優惠的討論一直不絕於耳。
長者2元乘車是特區政府推出的一項面對長者和殘疾人士的
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
2022年起,
長者2元乘車優惠的合資格年齡由65歲降至60歲,特區政府開支大增。
2023/24年開支約為40億元,較疫情前2019/20年度的13億元,增加超過兩倍。
2024/25年度這項開支
進一步增至約60億元。
隨着本港人口老化,2元乘車優惠的開支料會繼續攀升。
與此同時,部分長者濫用乘車優惠現象引起了市民的不滿。
長車短搭,即使用該計劃搭長途線交通工具,但短途落車,公帑卻仍要補貼全程車資,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為了方便自己,見到能到目的地的巴士便立即上車,不會計較這個巴士線是長途車還是短途車。
有長者直言:
「見車就上啦,又唔係我蝕底,政府蝕底!
」
有網友表示諒解:既然車上有位子坐,為什麼不給老人家搭乘?
政府預期2024/2025財政年度將錄得較預期多的財赤之後,
社會普遍聲音指出2元乘車優惠該做出改變了。
有市民支招:設定上限,超出部分自費。
部分市民在調查中投票贊成將長者2元乘車優惠的合資格年齡上調到之前的65歲,有長者對此表達不滿。
也有人認為這種做法治標不治本。
部分港人建議:那不如設定上車下車都需拍卡?
網上部分輿論將矛頭對準長者,有市民站出來指出:不應全體長者背鍋,巴士公司才應該做出改變。
長車短搭現象除了反映長者慳公帑的意識不足,亦揭露巴士長短線班次不均的問題。
由於長途線利潤較高,巴士公司熱衷投資開辦,班次也較密;
短途線班次就較疏。因此,有香港市民呼籲增加短途車班次。
「
巴士公司是最大受益方,政府應該和他們商討減收車資。
」
還有長者在網上發帖,喊話向深圳學習分段收費:
「
不是要香港長者苦等短途車(巴士班次間隔15分鐘以上),而是香港長途巴士要分段收費(後門也設啪卡收費器),應該向深圳學習,深圳長途公交車是分段收費,上車刷卡或掃碼,下車再刷一次卡或掃碼後收實際路程車費,下車不刷卡/掃碼收全程車費,前後車門都有刷卡/掃碼器,並一路不斷持續地大聲廣播提醒:本車實行分段收費,為了避免閣下的損失,請下車時再次刷卡或掃碼。我在深圳親身體驗多次,不分短途車(一票制)或長途車(分段收費),合適就上車,只是長途車記得下車再刷卡一次。
」
對於分段收費,已有不少議員持贊同意見。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成員陳恒鑌認為,針對長車短搭的濫用問題,最佳方法是分段收費,長者落車再拍卡以計算該車程獲取優惠,可減少公帑的浪費。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表示,2元優惠計劃是德政,受全體市民歡迎,鼓勵長者出行增加社交,釋放長者勞動力,而且是中產長者可享為數不多的免審查福利。他希望不要削減長者福利,而是更精準控制支出,例如針對「長車短搭」,要求巴士公司實施分段收費,在巴士落車處加裝拍卡機、下車時拍卡才可享優惠。
圖為市民在巴士站排隊。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對於2元乘車優惠檢討後何去何從,料本月26日預算案交代。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社會上有共識,如果2元乘車優惠「咩都唔改」,長遠上財政不可行。不過,他承諾年滿65歲享2元乘車優惠「絕對不會取消」。
大家認為現行的
2元乘車優惠有必要改嗎?如何改,有沒有小夥伴支支招?